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448156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执行过程和应用。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不断提高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进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不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教师借助简单的画圆程序引入。(复习回顾)提出问题一:如何写程序实现画一个圆心在点(3000,3000),半径为500cm的圆?Private Sub Form_Click()r = 500Circle (3000, 3000), r, End Sub提出问题二:画圆心在点(3000,3000)半径从500开始的5个同心圆(半径递增数为500)旧办法:思考并修改程序(任务一)学生思考并编写程序(任务二)复习理解画圆语句。Private Sub Form_Click()r = 500Circle (3000,3000), rr =1000Circle (3000, 3000), r.End Sub任务三:在任务2的基础上完成10个同心圆教师展示画5个同心圆新办法:Private Sub Form_Click()For i=500 to 2500 step 500 r=iCircle (3000,3000),rNext iEnd sub体验编写多条重复语句学生对照输入新方法。 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初步体验for-next语句新课讲授1. 教师引出循环语句,解释语句结构(见课件)2. 教师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动画显示循环过程。3. 引导学生以画圆语句分析循环语句执行过程。4. 修改程序,验证r的值是否正确学生跟着老师步骤进行分析学生与教师同步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及各项值的变化过程。学生任务四:通过练一练,修改原程序并运行,教师提问:循环变量,步长的设置有什么限制?学生体验“练一练”(任务)总结出步长值的一些规律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小结归纳教师归纳: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说明:1.步长为1可以省略。2.步长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3.如果步长为0,进入死循环。 学生回答:如果步长为零,程序会陷入死循环。知识形成理解步长及执行过程的关系。作业提交学生提交工程文件学习提高阅读程序段,指出循环变量、循环体、共循环了几次,并写出结果:s = 0For i = 1 To 10 Step 2s = s + iNext iPrint s=; s抢答练习:3道抢答题学生分析程序学生分析程序并完成抢答题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小组讨论程序有什么不同?输出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s = 0For I = 1 To 10 Step 2s = s + iPrint s=; sNext Iprint “s=”;s学生讨论探究学生思考:如何画出下列圆(半径和圆心自定) 列举:Private Sub Form_Click()For X = 100 To 1000 Step 100 r = 1000Circle (1000 + X, 1500), r Next XEnd sub以上程序是哪个圆?知识拓展课堂小结循环语句的格式,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循环语句的应用。学生思考知识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