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381876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政新篇,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时间:1859年 颁布者:洪仁玕,评价:,(1)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局限性,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对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列强瓜分中国,列强持刀宰割中国龙,义和团反帝运动,1、兴起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根本原因),2、参加者:,农民、手工业者,、运动性质:,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发展的表现:,山东直隶 (河北) 京津,5、清政府态度:,剿灭招抚剿灭(铲除),洋教势力危害百姓,反洋教斗争高涨(直接原因),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划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加速了它的灭亡。,思考题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斗争方式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都暴露出农民阶级落后性的一面、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从作用上看都不同程度地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不同点:、背景不同、太平天国将矛头指向清政府;义和团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不同、太平天国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同、太平天国领导人吸取基督教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反清;义和团利用本土宗教,来达到联合群众的目的,打击外来宗教及在华势力,实现“扶清”,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D义和团对斗争目标认识错误,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民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洪秀全的族弟,任村塾教师。他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在广东清远县教书,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两度避居香港。1859年到达天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晋位军师,总理政事。他长时间留居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接触较多,到天京不久就向洪秀全提出“以资国政”的政纲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赏。1861年,他兼理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务。11月,他在南昌从容就义。洪仁玕在绝命诗中写道:“天国祚虽斩,光复待他年”,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 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 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平原,1896-1899年秋义和拳主要活动地区,朱红灯起义地区,廊坊大捷,1900年6月,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评价“扶清灭洋”,含义的双重性:主要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表现了义和团对国家的笼统认同,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 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局限性:带有非理性的色彩 ,“扶清”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特征,容易走向极端。放松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处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敌,势不两立。剿之即刻祸起肘腋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至各省督抚电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