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32559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应急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应急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武汉科力协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14年5月,主讲人:张平,中安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专家 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 国家注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国家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前言,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 我们今天在此举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的管理水平。,目录,一、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三、应急预案演练与实施 四、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一、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8/8/2020,1、新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8/8/2020,2、对事故管理最新的认识,8/8/2020,3、新的安全管理体制,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1)突发公共事件: 又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特征 不确定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形态和后果往往无规则,难以准确预测。 紧急性。即事件的发生突如其来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威胁性。即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3)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原因而导致的事件,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指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事件,涵盖由于人类活动或者人类发展所导致的计划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指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大面积的疾病流行等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指由人们主观意愿产生,会危及社会安全的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4)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一般分为四级: 级(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 级(一般) 。,8/8/2020,4)突发公共事件分级:,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 级(特别严重) 级(严重) 级(较重) 级(一般) 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5、什么是应急管理? 现代的应急管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用于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应急管理才明确被作为一个独立分支领域加以研究,但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应急管理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始引起管理者们的极大关注,比如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埃克森公司石油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等,而今应急管理已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的定义: 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 一般意义上,应急管理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前后相互关联、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同时,每个阶段又彼此独立,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之上,互相包含彼此关键性要素和目标。,企业应急管理的定义: 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严峻的安全形势,(2)政府要求,(3)法律义务,(5)企业发展内在要求,(6)社会责任,(4)企业职工自身安全需要,6、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应急管理?,7、为何要编制应急预案?,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的能量潜在着危险源,如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机械加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矿山、水利等行业。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控制手段,但重大特大事故频发。国家、企业、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巨大,作业人员的生命无安全保障,如:,国外 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乙烷泄漏事故 1984年墨西哥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 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天然气泄漏爆炸事故,国内 1993年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 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2004年4月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爆炸事故 2013年中石化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8/8/2020,为此,国家不得不下决心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8/8/2020,二、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1、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源、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以使应急救援活动能迅速、有序地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进行。 应急预案明确了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说负责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2、应急预案编制步骤,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3、成立预案编制小组,1.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 尤其是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 2.并达成一致意见,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 (1)安全 (2)环保 (3)操作和生产 (4)保卫 (5)工程 (6)技术服务 (7)维修保养 (8)医疗 (9)环境 (10)人事 也可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部门的代表。,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编制小组首先任务是收集预案编制的相关资料,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 (2)相关技术标准 (3)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 (4)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案例分析 (5)地理、环境、气象资料 (6)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7)重大危险源基本资料 (8)其他,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 (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分析 (2)明确人员和职能 (3)应急能力评估(就是明确需要的资源),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 (2)事故的类型 (3)影响范围 (4)事故后果 (5)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最后形成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报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A 厂址及环境条件 B 厂区平面布局 C 建(构)筑物 D 生产工艺过程 E 生产设备、装置,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A 材料性质分析 B 生产工艺和条件 C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D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5、常用危险评价方法比较表,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储存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有毒物质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 2)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花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3)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烟花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设施或场所。,4)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公用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 5)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6)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压力容器或压力容器群。,7)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以上的井工开采煤矿矿井。 8)瓦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自燃发火危险、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30米的尾矿库。,10)各类棉花收购站、加工厂、仓库、露天堆场、转运站一级棉纺企业堆放棉花的场所,储存年周转量大于3万吨的库区或库。 11)其他。,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分析可由本单位组织进行,也可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分析。 但分析要仔细认真,选用的方法要适用恰当,结果要准确客观。,7、人员和职员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外出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8、应急能力评估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 (2)消防与营救 (3)物质泄漏控制 (4)工艺和公用设施 (5)工程措施 (6)环境状况 (7)医疗救护 (8)安全保障 (9)后勤保障 (10)行政管理,9、应急能力评估的内容 (1)应急人员及其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 (2)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一是报警、通信设施;二是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及其类型等) 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当在评估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10、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 1)场内应急能力 (1)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力量 (2)个人防护用品 (3)人力资源 (4)通信、联络及警报设备 (5)监测和检测设备 (6)泄漏控制设备 (7)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 (8)应急电力设备 (9)应急救援所需的重型设备 (10)各种保障制度,2)场外应急能力 (1)城市社区专兼职消防力量 (2)医疗救护机构分布及救护能力 (3)信息资源 (4)专家系统,11应急预案编制,1)预案分级及组成,预案一般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急方案组成 。 综合应急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8/8/2020,专项应急预案 : 是总体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响应以及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作出的具体规定。,8/8/2020,现场处置方案: 是针对基层单位重大危险源、关键生产装置、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或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的处置、响应、救援等具体的工作方案。,8/8/2020,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当制定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应急处置程序作为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作业现场、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规定动作,内容应简明、易记、可操作。,企业及企业下属厂矿、公司级预案,按照上下衔接的管理要求,可以按照综合预案与专项预案的模式编制。 生产经营专业比较单一,经风险识别、评估后,认定突发事件应急职责、工作程序及响应、救援方案等比较简单的,可将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合并,编写突发事件综合预案。 基层单位级预案由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预案组成。,步骤,责任人,处置,石油化工企业某G罐罐根泄漏着火现场处置方案,2)应急预案体系要求,3)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全面分析本单位或本地区范围内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客观评价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应急能力(包括人员、装备和后续保障等),必须考虑在意外情况下的上述人员、装备的实际状态; 在保证及时、有效的前提下,最清晰简要和有可操作性。,4)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清晰: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 简要:在满足清晰的条件下,内容越简要越好。预案一定要体现为应急服务。 需要的信息要全面,可以全部作为预案的附件,做好索引。包括危险源场所的人员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 预案要考虑关联单位的关系(包括关联部门或上下级之间预案的衔接)。,8/8/2020,6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具备的八大部分28个要素:,一、基本内容,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 1.危险辨识与评价 2.应急资源评价 3.应急机构与职责 4.应急机制 5.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 1.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 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3.预案演习 4.公众教育 5.应急救援互助协议,五、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1.报警程序 2.警报和紧急公告 3.指挥与控制 4.通讯 5.人群疏散与安置 6.警戒与治安 7.医疗与卫生服务 8.现场监测(事态监测) 9.现场抢险与控制 * 10.应急人员安全 11.环境保护 12.信息发布管理 13.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第63页,28个要素 1.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发布令:宣布预案生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应急机构署名页:应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签名。 预案分发记录页:预案接收部门签字。 预案修改记录页:修改人签字。 术语与定义等。,第64页,28个要素 2.方针与原则 阐明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以及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目标。,第65页,28个要素 3.危险辨识与评价 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根据事故种类和后果严重度,确定预案编制的级别; 地理、人文(人口)、地质、气象等信息; 城市布局及交通情况;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 形成附件。,第66页,28个要素 4.应急资源评价 分析和评价目前企业和社会应急活动中可以使用或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应急力量(人员)、应急设备(施)、物资、等; 基本应急装备: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防护工具; 专用应急救援装备:消防、医疗、应急发电、大型机械等; 形成附件。,第67页,28个要素 5.应急机构与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各个特定任务的负责机构及其职责;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职责; 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的职责;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形成附件。,5.应急机构与职责,特定任务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专业救援队伍(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监测、环保)、报警、通讯保障、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医疗、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救援专家组等,第69页,28个要素 6.应急机制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程序;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响应、资源共享、全体参与; 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 对各应急机构的应急行动与协调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第70页,28个要素 7.法律法规要求 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形成附件。,第71页,28个要素 8.应急设备(施)、物资 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保障物资等;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定期检查与更新; 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 形成附件。,第72页,28个要素 9.应急人员的培训 对应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描述每年的培训计划; 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的频度和程度等。,第73页,28个要素 10.预案演习 描述预案演习的目的; 制定每年演习计划; 各应急方参加预案模拟演习; 描述对演习结果的评价,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第74页,28个要素 11.公众教育 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宣传潜在危险的性质、疏散路线、报警和自救方法、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应急救援的有关程序的知识。,第75页,28个要素 12.互助协议 描述与临近企业、消防、医疗、检测、武警、临近城市或地区建立的互助协议; 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的互助协议; 形成附件。,第76页,28个要素 13.报警程序(由下到上) 确定报警的机构及原则; 确定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制定报警信息单,详细记录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危险物质、伤亡情况、影响范围、事态控制情况等;,第77页,28个要素 14.警报和紧急公告(由上到下) 警报和紧急公告的机构和标准原则; 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应明确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协调警报器的使用及每个警报器所覆盖的地理区域; 重要的公告信息(包括健康危险、自我保护、疏散路线、医院等); 特殊情况下警报:警报的盲区、特殊需要的人群及地点、使用机动方式协助发出警报或逐家通报等; 制定标准化或填空式公告样本。,第78页,28个要素 15.指挥与控制 建立协调总指挥、现场应急抢险指挥; 建立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有效地确认响应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响应等)和抢险救援行动指令;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 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 合理高效地使用应急资源等。,第79页,28个要素 16.通讯 应建立应急救援过程中保证各部门通讯网络畅通的程序; 规定所需的各类通讯设施,确保通讯器材完好; 维护通讯系统; 设立备用通讯系统;,第80页,28个要素 17.人群疏散与安置 确定实施疏散的紧急情况; 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机构和负责人; 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的规定; 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需要的疏散时间,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问题等; 做好疏散人群的生活安置,保障条件;,17.人群疏散与安置,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 核查疏散人数,记录疏散情况; 临时安置场所的管理和运转负责部门; 临时安置场所的食品、水、电力、医疗、消毒、治安等的安排; 临时安置场所的标志。,第82页,28个要素 18.警戒与治安 确定警戒的机构和职责; 应制定事故现场警戒和管制程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畅通; 交通管制、路口封锁、指挥中心警戒、事故现场警戒; 制定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 确定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情况和规定。,第83页,28个要素 19.医疗与卫生服务 医疗资源的数量; 规定紧急医疗服务的组织,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方法; 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 急救点设置,化学品受伤和疾病感染人员的隔离、净化和治疗; 死亡认定与处置; 医疗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人员的正确治疗方法等。,第84页,28个要素 20.现场监测(事态监测) 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监测和评估的程序,为现场的救援决策提供支持; 现场监测包括:事故的规模,事态的发展趋向、伤亡情况、危险物质的浓度及扩散状况,食物、水源、环境卫生污染监测等。,第85页,28个要素 21.现场抢险与控制 * 现场抢险的目标和原则; 现场抢险的操作程序; 现场抢险人员的要求; 现场抢险物资、设备的要求;,21.现场抢险与控制 *,* 针对特殊的风险如危险化学品事故、火灾等,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抢险程序和方案,包括使用特殊的应急救援人员、专家、技术、方法、材料、设备等手段达到控制和消除事故目的。,第87页,28个要素 22.应急人员安全 为保证应急人员在抢险中免受伤害,应建立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程序,保证其安全; 内容包括: 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标准程序 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报告规定 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登记规定 应急救援人员的清点规定 消毒程序 安全与卫生设备的正确配备 个人安全预防措施等。,第88页,28个要素 23.环境保护 对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故,应建立环境保护程序; 控制环境污染扩大的方案; 及时清除污染; 对环境污染水平的监测; 对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的污染通告等。,第89页,28个要素 24.信息发布管理 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接触的机构和发言人,准确发布事故信息; 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批准程序和格式; 准确通告事故发生、救援及人员伤亡情况; 为公众了解防护措施、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第90页,28个要素 25.应急救援资源管理 应制定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应急资源供给程序,保证应急资源及时合理的调配与高效使用; 内容包括: 应急资源供给的机构 应急资源调用指令的响应 应急资源供给的记录 应急资源快速运抵现场的要求 应急设备的及时回收与清点等,第91页,28个要素 26.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 应制定现场恢复程序,保证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开展事故原因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和证据; 内容包括: 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机构和负责人; 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 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现场清理和环境影响区域的污染消除与连续检测要求; 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第92页,28个要素 27.应急预案维护和改进 应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修改(修订)、审核、批准和发放的程序,保证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应经常检查和修改的信息:应急人员的身份和电话;企业或城市中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性质及所处位置; 工厂地图的变化;运输路线的变化; 应急服务组织; 应急资源的变更;新的重要机构,新的居民区等。 根据演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第93页,28个要素 28.支持附件 (1) 危险分析附件 (2) 通讯联络附件 (3) 法律法规附件 (4) 应急资源附件 (5) 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 (6) 技术支持附件(危化品数据库等) (7) 互助协议附件 (8) 技术专家附件 (9) 各种表单 (10) 其他支持附件,5)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针对性。 2.科学性。 3.可操作性。 4.完整性。 5.合法性。 6.可读性。 7.衔接性。,6)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总则 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分析(单位概况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组织机构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 应急响应 信息发布 后期处置 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 奖惩 附则,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常见问题:(1)目的不明,对象不清; (2)过于冗长,叙述太多。,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常见问题:引用的法律法规太多,条条列举,不简洁。,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常见问题:内容概括不全,缺少应对事故的类型和级别。,5.1.4预案体系 说明本预案的层次以及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关系。 常见问题:描述太笼统,缺乏企业实际内容。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常见问题:过于详细、篇幅太长。,5.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分析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常见问题:内容缺少或叙述过于简单,没有利用附件来弥补不足。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常见问题:内容缺少;或内容分析过于简单、不全面。,5.3 组织体系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常见问题:没有用结构图表示,列举了具体人员姓名。,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 工作任务及职责。 常见问题:(1)职责内容交叉;(2)关键内容缺失。,5.4 预防预警 5.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 的预防措施。 常见问题:预案中缺少本部分内容。 5.4.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注意:本条目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 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常见问题: (1)缺少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或提供的电话不是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内部事故报告的程序没有,报告的内容要求也没有。,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常见问题: (1)缺少上报流程; (2)时限要求没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要求,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报告通常可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指事故单位负责人从接到事故报告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 可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概括、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 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 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 和程序。 常见问题:往往在许多预案中这部分内容就没有。 信息传递的对象:可能会受事故影响的周边企业、社区、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等。 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有很多:警报器、喇叭、电话、人 工呼喊及其他警示声音或标识等。,5.5 应急响应 5.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常见问题: (1)没有进行响应分级,相应的内容缺少; (2)分级的界限不清,顺序颠倒。,5.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常见问题: (1)预案中缺少本要素内容; (2)响应程序的内容不全; (3)缺少扩大应急内容。 应急响应:初级响应(基本应急)和扩大应急两部分。,应急响应程序,5.5.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常见问题:没有按照导则的要求来写。,5.6 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常见问题:企业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7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常见问题:没有按照导则的要求来写。,信息发布, 统一发布媒体信息 明确发布单位 拟写新闻通稿 设立新闻发布中心 建立信息获取渠道,现场恢复, 现场清洁与净化 现场警戒安全 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对破坏损失的评估 保险的索赔 事故,制定恢复程序, 充分考虑恢复过程的危险,防止事故再次发生。,5.8 保障措施 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常见问题: (1)本企业有关应急人员通信联系方式缺少; (2)关键人物或重要部门通信联系方式缺少; (3)缺少备用的通信联系方式。,5.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常见问题: (1)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 (2)没有队伍的联系方式或组织方案。 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 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常见问题:装备的底数不清,装备清单的要素不全。,5.8.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常见问题:预案中缺少本要素。 5.8.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常见问题:没有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增减保障类型。,5.9 培训与演练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常见问题: 规定的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或针对性。 5.9.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常见问题: (1)没有明确演练的种类、频次等关键内容; (2)缺少演练评估的具体要求。 。,5.9 培训与演练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常见问题: 规定的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或针对性。 5.9.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常见问题: (1)没有明确演练的种类、频次等关键内容; (2)缺少演练评估的具体要求。 5.10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5.11 附则 5.11.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常见问题: (1)过于教条,生加术语和定义; (2)术语的概念不清,科学性不强。 5.11.2 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常见问题: (1)没有明确具体的预案报备部门; (2)只向上级集团总部备案,不向地方安监部门备案。,5.11.3 预案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常见问题: (1)没有明确预案定期修订的年限; (2)没有明确预案更新的基本条件。 5.11.4 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常见问题:没有明确解释部门的联系电话。 5.11.5 预案实施与生效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8/8/2020,8)应急预案编写的实例,1 】友芝友综合应急预案的实例1 链接(P3-P48) 2 】友芝友专项应急预案的实例2 链接(P48-P103) 3 】友芝友现场应急预案的实例3 链接(P111-P208),7)预案更新的基本条件, 法律、法规对应急工作要求的变化 企业的危险源或风险因素变化 应急组织体系或指挥体系的变化 机构、部门或人员职责的变化 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应急工作发现的启发性经验 预案生效并执行超过修订规定年限 其他情况,8).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与评审检查表,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的认可。,9)应急预案评审的形式 1.内部评审 2.外部评审 (1)同行评审 (2)上级评审 (3)社区评议 (4)政府评审,10)应急预案评审的要求,合法性 完整性 针对性 实用性 科学性 操作性 衔接性 可读性,10)应急预案的发布 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由最高行政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报送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8/8/2020,三、应急预案演练与实施,(一)应急预案演练意义,检验预案 锻炼队伍 磨合机制 教育公众,(二)应急演练实现的目标 (1)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点 (2)辨识出缺乏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 (3)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 (4)在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心 (5)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 (6)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 (7)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三)演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演练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存在应付心理,没有达到演练的目的。 2、与预案脱节,为演练而演练,走过场。 3、准备不足,演练方案不严谨,针对性差,演练方式单一。 4、演练后没有认真总结和评估,对应急预案修订作用不大。,(四)演练应急分类 1.按照应急演练的应急功能与应急环节分: (1)综合演练 (2)专项演练 2.按照组织应急演练的场所与形式分: (1)现场演练 (2)桌面演练,(五)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 (1)预警与通知 (2)指挥与控制 (3)应急通讯 (4)监控与评估 (5)警戒与管制 (6)疏散与安置 (7)医疗与卫生保障 (8)技术与措施保障 (9)公众引导 (10)现场恢复 (11)其他,(1)预警与通知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按照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规定的时间、方式、方法和途径,迅速向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区域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2)指挥与控制 根据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规定的响应级别,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机构,迅速有效地实施应急指挥,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控制事态发展。 (3)应急通讯 保证参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各方,特别是上级与下级、内部与外部相关人员通讯联络的畅通。,(4)监控与评估 对突发事件现场及可能波及区域的气象、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有效监控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合理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范围,避免发生次生或衍生事故。 (5)警戒与管制 建立合理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处置与救援现场,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6)疏散与安置 合理确定突发事件可能波及区域,及时、安全、有效的撤离、疏散、转移、妥善安置相关人员。 (7)医疗与卫生保障 调集医疗救护资源对受伤人员合理检伤并分级,及时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及医疗救护措施,做好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8)技术与措施保障 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按照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规定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采取的有效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 (9)公众引导 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客观、准确地公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10)现场恢复 应急处置与救援结束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洗消、现场清理和基本设施恢复等工作。 (11)其他 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所包含的其他相关应急功能。,(六)应急演练活动的组织 1.制定筹备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策划应急演练的内容 4.编写应急演练文件 5.确定参与应急演练人员 6.实施应急演练 7.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8.应急演练的资料归档和应急预案的改进,1.制定筹备方案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成立组织机构的情况 (2)演练策划与编写演练文件情况 (3)演练人员情况 (4)演练实施情况 (5)其他,2.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演练活动可以成立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下设: (1)策划组 (2)执行组 (3)保障组 (4)技术组 (5)评估组,领导小组: 1)负责演练活动筹备期间和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与指挥工作。 2)负责任命综合演练活动总指挥与现场总指挥。 组长、副组长一般由应急演练组织部门的领导担任,具备调动应急演练筹备工作所需人力和物力的权力。 总指挥、现场总指挥可由组长、副组长兼任。,策划组: 1)负责制定综合演练活动工作方案,编制综合演练实施方案。 2)负责演练前、中、后的宣传报道,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和后续改进计划。 执行组: 1)负责应急演练活动筹备及实施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和工作组内部的联络、协调工作。 2)负责情景事件要素设置及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场景布置。 3)负责调度参演人员、控制演练进程。,保障组: 1)负责应急演练筹备及实施过程中安全保障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2)负责所需物资的准备,以及应急演练结束后上述物资的清理归库。 3)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经费的使用管理。 4)负责应急演练过程中通信的畅通。 技术组: 负责监控演练现场环境参数及其变化,制定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并保障其正确实施。,评估组: 负责应急演练的评估工作,撰写应急演练后评估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地改进意见和建议。,3.应急演练的策划 (1)确定应急演练要素 1)明确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 2)确定应急演练范围 3)策划应急演练的规模、参演单位和人员、情景事件及发生顺序、响应程序、评估标准和方法等。,8/8/2020,(2)分析应急演练需求 1)确定当前面临的主要和次要风险 2)存在的问题 3)需要训练的技能 4)需要检验或测试的设施和装备 5)需要检验和加强的应急功能 6)需要演练的机构和人员,(3)明确应急演练目的 根据应急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练目的,明确需要检验和改进的应急功能。 (4)确定应急演练目标 为了实现应急演练目的确定应急演练目标,针对情景事件应急演练提出的期望达到的标准或要求。 (5)确定应急演练规模 根据应急演练目标确定演练规模。演练规模通常包括:演练区域、参演人员以及涉及的应急功能。,(6)设置情景事件 一般情况下设置单一情景事件。 有时,为增加难度,也可以设置复合情景事件。即在前一个情景事件应急演练的过程中,诱发次生情景事件,以不断提出新问题考验演练人员,锻炼参演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在设置情景事件时,应按照突发事件的内在变化规律,设置情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状态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要素,并对进行情景描述。 (7)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 根据情景描述,对应急演练过程中应当采取的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保障与恢复、信息发布等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应预先设定和描述。,(8)注意事项 策划人员应熟悉本部门(单位)的工艺与流程、设备状况、场地分布、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 应急演练中应尽量使用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或环境参数; 应充分考虑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生真实事故的可能性,必须制定切实保障措施,确保安全。,4.编写应急演练文件 (1)编写应急演练方案 应急演练方案是指导应急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通常包括: 1)应急演练需求分析; 2)应急演练的目的; 3)应急演练的目标及规模; 4)应急演练的组织与管理; 5)情景事件与情景描述; 6)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预先设定和描述; 7)各类参演人员的任务及职责。,(2)编写应急演练评估指南 应急演练评估指南是对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的说明,通常包括: 1)相关信息: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等。 2)评估内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 3)评估标准:应急演练目标实现程度的评判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评估程序: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评估过程做出的程序性规定。,(3)编写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 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是防止在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制定的,通常包括: 1)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2)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3)应急演练的安全设施与装备; 4)应急演练非正常终止条件与程序。 (4)编写应急演练脚本和观摩指南 依据应急演练方案把应急演练的全过程写成应急演练脚本,详细描述应急演练时间、情景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参与人员的指令与对白、视频画面与字幕、解说词等。 观摩指南供观摩人员理解应急演练活动内容,包括应急演练的主办及承办单位名称,应急演练时间、地点、情景描述、主要环节及演练内容等。,5.确定参与应急演练活动人员 (1)控制人员:指按照应急演练方案,控制应急演练进程的人员。 通常包括总指挥、现场总指挥以及专业工作组人员。 控制人员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1)确保应急演练方案的顺利实施,以达到应急演练目标。 2)解答演练人员的疑问,解决应急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参演人员:在情景事件应急演练过程中,参与应急行动和应对措施等具体任务的人员。 演练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按照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的规定,实施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保障、信息发布、环境监控、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等任务,安全、有序完成应急演练工作。 (3) 模拟人员: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机构管理者或情景事件中受害者的人员。,(4)评估人员:负责观察和记录应急演练情况,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组织和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进行评估的人员。 评估人员可由相应领域内的专家、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相关人员担任,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七)应急演练的实施 (1)应急演练实施准备 1)在应急演练开始之前,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 2)应急演练组织机构的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或成员召开会议,重点介绍有关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了解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应急演练安全措施检查 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好性。,(3)应急演练的组织协调 1)在控制人员中指派必要数量的组织协调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以防出现发生意外或人身安全事故。 2) 组织协调员的工作位置和任务应在应急演练方案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4)紧张有序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人员针对情景事件根据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的规定,紧张有序的实施必要的应急行动和应急措施,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5)注意事项 应急演练过程要力求紧凑、连贯,尽量反映真实事件下采取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过程。 应急演练应遵照应急预案或演练方案有序进行,同时要具有必要的灵活性; 应急演练应重视评估环节,准确记录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实施后续改进; 应急演练实施过程应作必要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声像记录等,以便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八)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应急演练的背景信息; (2)对应急演练准备的评估; (3)对应急演练策划与应急演练方案的评估; (4)对应急演练组织、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 (5)对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改进建议; (6)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的改进建议; (7)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方面的建议。,(九)应急演练的资料归档和应急预案 的改进 (1)资料的归档与备案 1)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将应急演练方案、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演练总结报告等文字资料,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归档保存。 2)对主管部门要求备案的应急演练,演练组织部门(单位)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8/8/2020,四、应急预案管理,1、国家对应急管理的要求,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 2004年10月 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2、法律对应急预案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国家应急预案的管理现状,2005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相继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5个专项应急预案和81个部门应急预案 。 安全生产方面发布了1个专项应急预案和7个部门应急预案 。,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全 国 应 急 预 案 体 系 框 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国务院部门预案,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 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国 家 安 全 生 产 事 故 灾 难 应 急 预 案,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8/8/2020,18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初步形成了应急救援体系,8/8/2020,18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8/8/2020,184,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建起了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 至2008年底,国家发布预案40多个,省、市、县三级9080个,154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