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教案:《面对苦难》1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5242541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教案:《面对苦难》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教案:《面对苦难》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教案:《面对苦难》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教案:面对苦难1第16课 面对苦难一、作者简介。周国平,男,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1967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1978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 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二、词语: 凸(t)现 沉溺(n) 厄运 词解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反目为仇:由和睦变为不和睦,翻脸。三、课文研讨。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一)释题:题目是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还是论题(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还是论述范围? 论题。(二)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么特点?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 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死亡。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 “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比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引用古语)综观人生,人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3、作者如何解释幸福与灾祸的关系?提示:一方面,幸福的反面是灾祸,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大难不死,就是幸福的事。4、为什么幸福的反面不是痛苦? 因为“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三)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什么态度?文章首先摆出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接着,用“但是”一词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态度,故而责问:“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2、作者认为,苦难为什么有价值?逐层在书上找出概括性的句子。(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因为苦难与幸福虽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都直接和灵魂有关。“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虽然痛苦的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该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苦难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苦难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苦难可以激发生机,可以磨练意志,可以启迪智慧,可以高扬人格,可助人成才。2、作者在论述苦难的价值时,批评了哪些错误的表现?在书上找出相关的句子。最可悲的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欢乐。3、怎样理解“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用书上句子回答。“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4、怎样理解“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这句话?“其间的区别”指什么?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帐本上没有支出。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痛苦。“其间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的素质有差异。5、因为“人的素质有差异”,苦难、幸运、痛苦都成了双刃剑,各自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请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此部分倒数1,2,3自然段内。第二部分:主要思考苦难的价值。文章首先辨析了过去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作者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苦难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苦难与幸福虽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都直接和灵魂有关。接下来,作者用诗化的语言,阐述了幸福、苦难与灵魂的关系: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在这里,要抓住“灵魂”这一中心词和“生命意义”、“精神价值”等词语进行分析。在这一层次上,作者还比较了快感和痛感、快乐和痛苦的不同,这样更加突出了苦难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在肯定了苦难属于灵魂的范畴之后,作者进一步追问:既然苦难有如此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过去却看不到或忽略了呢?原来,我们过去只满足于生活外部的世界,或者只将温馨作为一种人生的理想。其实,这是一种肤浅和窄小的苦难观。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肤浅”和“小家子气”的苦难观呢?作者认为:第一,要善于利用遭受厄运的机会,认真去思考生活,这样你对人生就会获得一种新的眼光;第二,人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更能“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当然,作者在肯定“逆境”的价值的同时,也指出逆境对人生的消极磨损作用。最后,文章用对偶的句式,对苦难作了一番诗性的阐发: “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能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这样将苦难与人格、素质结合起来思考,文章对苦难的探讨又深入了一步。(四)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小标题在文章中有何地位?第三部分的小标题回答了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如何面对苦难?它揭示了全文的中心。2、将此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写出层意。论述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的原因。论述怎样“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如何面对社会悲剧、自然悲剧、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论述“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的意义。3、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找出三条理由。(即分论点)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4、如何理解“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不知道痛苦的价值,所以喜欢谈论痛苦;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所以乐观地唱起了欢乐颂。5、怎样“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如何面对社会悲剧、自然悲剧、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 面对社会悲剧,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对得住历史、上帝或良心。面对自然悲剧,我们咬牙挺住,不让自己倒下,以此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面对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勇敢承受命运,体现人的最高尊严人在神面前的尊严。6、作者认为“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有怎样的意义?能承受苦难是一种光荣,可以把它化为生命的财富,升华为一种生存智慧。7、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苦难?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不美化苦难。 不畏惧苦难。 遭遇苦难时要勇敢面对。 只要肯努力,任何苦难都能化解。 忘记苦难,开拓未来。第三部分:提出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的中心论点,并加以论述。作者先将苦难和人格联系起来,指出“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虽然苦难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甚至有的苦难可以将一切价值毁掉,即便如此,我们仍应以尊严的方式采承受苦难,就如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唱起了欢乐颂。因此,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接下来,文章又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苦难和大自然降之于人类的各种苦难。的确,在许多苦难特别是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类的反抗注定要失败,然而人类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因为“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这篇文章的阅读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深刻,且在表达上洋溢着人生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安排学生自读,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指导,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讨论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这一人生课题。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可将培根的论厄运作参照,看看两篇作品在对待逆境,在阐释哲理上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和艺术的理解。四习题解说。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命题意图: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参考答案:作者面对苦难的态度:一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二是不过分夸大苦难的作用。苦难的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苦难可以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苦难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活得有尊严。这一习题,应结合课文,让学生自己回答,老师引导。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命题意图:此题从课文中精选了几段话,这几段话既饱含哲理,表达上又富于诗意,其意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好地感受课文的哲理和语体之美。参考答案:本题共有3小题,依次的答案是:苦难连结着人的灵魂,是人格的试金石和尊严与否的体现,所以它撼动了人的生命的根基。因为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美好感受,它能给人的灵魂带来巨大的愉悦,因此它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而苦难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甚至意味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所以它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此小题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3第三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命题意图: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面对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他的灵魂才有可能高贵。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经过苦难或大的苦难,但他的人生同样十分精彩,他的生命同样有价值。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而不一定要刻意去体验苦难。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人生大思考,我们的意志就会坚强,生命就有力量。此题同样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作答。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4、第四题命题意图及答案参考。命题意图:此题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参考答案:见课文基本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