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工艺教材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5184132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PTX 页数:172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工艺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工艺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工艺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工艺3.水处理技术概述水处理技术概述v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v3.1 污水处理方法分类污水处理方法分类v3.1.1 按净化程度划分按净化程度划分v污水处理技术按净化程度净化程度划分,可分为三级:v一级处理一级处理:除去油类、酸碱物质以及可以截留的悬浮物。v二级处理二级处理:除去可溶性有机物和部分可溶性无机物以及经一级处理残留的悬浮物。v三级处理三级处理:除去难降解的有机物和较高程度的除去可溶性N 和P等无机物。v3.1.2 按废水处理时的按废水处理时的作用性质划分作用性质划分v可分成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v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其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常用的物理法有采用格栅、筛网、砂滤等方法截留各类漂浮物、悬浮物等;利用沉淀、气浮等方法分离比重与水不同的各类污染物质;利用离心法分离各类悬浮物质等。v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它包括向废水中投加各类絮凝剂,使之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淀,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化学沉淀法;利用中和过程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的中和法;利用液氯、臭氧等强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法;利用电解的原理,在阴阳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使水体达到以净化的电解法等。v生物法生物法:也称为生物化学法,简称为生化法。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v3.2 水污染控制方法概述水污染控制方法概述v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类:v(l)分离处理分离处理通过各种外力的作用,使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一般说来,在分离过程中并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v(2)转化处理转化处理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化学的作用,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可分离的物质,后者再经分离予以除去。v(3)稀释处理稀释处理通过稀释混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无害的目的。v3.2.1 分离处理分离处理v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溶解态(离子和分子)、稳定分散不溶态(胶体和乳化油)、不稳定分散不溶态(悬浮物和分散油)等三种存在状态。在任一状态的分散粒子上,都作用着许多外力,但由于粒子的大小不一和特性各异,各种外力的总效应也不一样,由此构成了种类繁多的分离方法。v.离子态污染物离子态污染物v气体、液体和固体溶解于水中后,有可能以离子态存在于水中。分离离子态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v离子交换法废水与固体离子交换剂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能与交换剂上的同号离子互相交换,从而使废水中的有害离子被分离出来。v离子吸附法废水与具有离子吸附性能的固体吸附剂相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便与吸附剂上的电性相反的活性基相吸,从而被分离出来。v离子浮选法废水与表面活性物质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便被吸着在后者的活性基上,然后通气上浮,可将其分离出来。v电解沉积法废水通过电解槽时,其中的金属阳离子移向阴极,经放电后便沉积在阴极上而被分离。v电渗析法废水通过由一组交替排列的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的通道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能有选择地透过不同的膜,浓集于一些通道中,另一些通道的废水则得到净化。v这几种方法都需要一定的工作介质,后两种方法尚需直流电源。v.分子态污染物分子态污染物v气体、液体和固体溶解干水中后,有可能以分子态存在于水中。分离分子态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v吹脱法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时,溶解气体和挥发性污染物便扩散到空气中去。v汽提法采用水蒸气直接加热废水至沸腾,挥发性污染物分子便随同水蒸气一起逸出。v萃取法向废水中投加液体萃取剂,使污染物转溶于萃取剂中,然后将萃取剂与废水分离,污染物即被除去。v吸附法废水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分子态污染物便吸附于吸附剂上而被涂去。v浮选法向废水中投加表面活性物质,使极性溶质分子(污染物)吸附于其上,再通过气泡将其带到水面,刮去抱沫而分离。v结晶法通过蒸发和降温,使废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达到过留和,多余的溶质结晶析出。v蒸发法加热废水(或同时减压)至沸腾,使水汽化,即可达到浓缩分子态污染物的目的。v冷却法热废水与千冷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使热废水与低温介质间接接触,以降低废水温度。v冷冻法降低废水温度,使水结冰,达到高度浓缩和分离溶质哎污染物)的目的。v反渗透法向废水表面施加巨大压力,使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一。而电解质被膜所阻,达到分离和浓缩盐类溶质的目的。、v以上10 种方法中,前5 种属于溶质分子扩散法,后5 种属于溶剂(水)分子扩散(或析出)法。第6,7、8、9 几种方法的实现都是热量转移的结果,故又统称热效分离法。v.胶体态污染物胶体态污染物v分离胶体态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是凝聚和絮凝法,即通过投加混凝剂的办法,使胶粒变大,然后用分离悬浮物的方法将其除去。v.乳化油态污染物乳化油态污染物v乳化油可根据乳化程度的不同,采用直接气泡浮_L 法或破乳后再气浮的方法除去。v.悬浮态污染物悬浮态污染物v悬浮物可用下列方法子以分离除去:v重力分离法污染物依靠重力作用而分离。此法包括重力沉降法和重力浮上法两种。v离心力分离法污染物依靠施加的离心力而分离。此法包括水旋分离法和器旋分离法两种。v阻力截留法污染物依靠筛网等介质的阻碍作用而被截留。v粒状介质过滤法污染物依靠粒状滤料的吸附凝聚作用而被截留。v磁力分离法磁性悬浮物依靠磁场力的作用而被截留。v.分散油态污染物分散油态污染物v分离分散油的主要方法是重力浮上法或称自然浮上法。v3.2.2 转化处理转化处理v转化处理有3种类型,即化学转化、生物化学转化和消毒转化。v.化学转化方法化学转化方法vpH 调节法向废水中投加酸性或碱性物质,可将pH 值调至要求的范围。如把pH值调至69以消除酸碱危害并达到排放标淮,这种方法叫做中和法。v氧化还原法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之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其氧化或还原成无毒害的新物质。v电化学法在电解槽进行的氧化还原、电解气浮和电解絮凝,均称为电化学法。v化学沉淀法此法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沉淀剂,使之与溶解态污染物生成难溶的沉淀,然后再经分离可除去污染物。v水质稳定法向废水中投加水质稳定剂,使废水不再发生结垢或腐蚀作用,v.生物化学转化方法生物化学转化方法v好氧生物转化法在废水中含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上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无害化转化处理。v厌氧生物转化法在废水中缺乏溶解氧的条件厂,利用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上物进行的有机物降解转化方法。v.消毒转化方法消毒转化方法v药剂消毒法v投加强氧化剂、重金属离子和其它化学物质,抑制和杀灭致病效生物。v能源消毒法v利用高温、紫外尤、超声波等能源杀灭致病微生物。v3.2.3 稀释处理稀释处理v1.水体稀释法v此法是将小流量废水排人大水量的接纳水体(江河、湖泊和海洋)中,通过混合稀释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使之无害化。v2.废水稀释法v此法是利用低浓度废水或洁水稀释高浓度废水,以降低污染物浓度。当利用同种废水的高浓度部分与低浓度部分进行自身混合稀释时,叫做水质均和法;利用不同废水迸行混合稀释时,叫做水质稀释法。v附:各种污染物的常规处理方法附:各种污染物的常规处理方法v3.3 污水处理单元过程及原理污水处理单元过程及原理v3.3.1 格栅格栅v位置:多置于污水提升泵集水池之前的重力流来水主渠道上,v功能:阻挡截留污水中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大块固形物v目的:以防止阀门、管道、水泵、表曝机、吸泥管及其他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v3.3.2 筛网过滤筛网过滤v废水中常含有纤维状的细长、软性悬浮或漂浮物,这些污染物或因尺寸太小、或因质地柔软细长能钻过格栅的空隙。这些悬浮物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可能会缠绕在泵或表曝机的叶轮上,影响泵或表曝机的效率。对一些含有这样漂浮物的特殊工业废水可利用筛网进行预处理,方法是使污水先经过格栅截留大尺寸杂物后用筛网过滤,或直接经过筛网过滤。v从结构上看,筛网是穿孔金属板或金属格网,要根据被去除漂浮物的性质和尺寸确定筛网孔眼的大小。根据其孔眼的大小,可分为粗滤机和微滤机;依照安装形式的不同,筛网可分为固定式、转动式和电动回转式三种。v3.3.3 调节池调节池v工业企业的污水,水质、水量、酸碱度或温度等指标往往会随排水时间面大幅度波动,这种变化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不利,甚至使其遭到彻底的破坏。均质调节池的作用是均衡调节污水的水质、水量、水温的变化,储存盈余、补充短缺,使生物处理设施的进水量均匀,从而降低污水的不一致性对后续二级生物处理设施的冲击性影响。v3.3.4 事故池事故池v事故池是均质调节池的一种类型,许多化工、石化等排放高浓度污水的工厂污水处理场都设置事故池,因为这些工厂在生产出现事故后,在退料过程中部分废料会掺人排水系统,恢复生产前往往还需要对生产装置进行酸洗或碱洗,所以会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浓度极高而且pH值波动很大的有机污水。这样的污水如果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对正在运行的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和平时所说的冲击负荷相比要大得多,往往是致命的和不可挽救的。v为了避免生产事故排放污水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许多专门的.工业废水处理场都设置了容积很大的事故池,用于贮存事故排水。在生产恢复正常且污水处理系统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再逐渐将事故池中积存的高浓度污水连续或间断地以较小的流量引入到处理系统中。因此,事故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主流程之外,与生产污水排放管道相连接。v3.3.5 沉砂池沉砂池v沉砂池是采用物理法将砂粒从污水中沉淀分离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其作用是从污水中分离出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无机性的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大的有机性颗粒如果核皮、种籽等。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施之前,以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堵塞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的缩小,同时可以减少活性污泥中无机物成份,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v常见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v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入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污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污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面达到分离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v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人空气,使污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人后面的处理构筑物。v3.3.6 沉淀池沉淀池v沉淀用以减少水中浑浊物和悬浮物。这一多步工艺包含加入化学凝结剂或pH值调节剂以反应生成絮状物,絮状物由于重力作用而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或当水通过高差滤池时滤掉。沉淀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大于25m的微粒。v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污水的一级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v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平流式、辐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斜板(管管)沉淀池沉淀池。v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人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v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入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溢流到池外。v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形,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人沉淀池。v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污水首先进人中心管内,然后再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由刮泥机或刮吸泥机刮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v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或中间的出水堰溢流面出,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同。v斜板斜板(管管)沉淀池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沉淀池,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其进水从斜板(管)层的下部进人后,由下向上流经斜板(管),悬浮颗粒沉降在斜板(管)底面,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上清液则在沉淀池水面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v3.3.7 澄清池澄清池v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被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的现象,称为接触絮凝。在原水中加入絮凝剂,并适当降低负荷,经过一段时间,便能形成泥渣层,常用于给水处理。v澄清池分为泥渣悬浮型和泥渣循环型两种。悬浮澄清池结构简单,一般用于小水厂,运行适应性差(水温、水量、变化时,泥渣层工作不稳定),目前已很少用;脉冲澄清池特点是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脉冲发生器引起的。靠脉冲方式进水,悬浮层发生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v3.3.8 隔油池隔油池v隔油池是利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含油污水中可浮性油类物质的构筑物。隔油池能去除污水中处于漂浮和粗分散状态的密度小于1.0的石油类物质,而对处于乳化、溶解及细分散状态的油类几乎不起作用。v常用隔油池的型式有平流式和斜板式两种,也有在平流隔油池内安装斜板,即成为具有平流式和斜板式双重优点的组合式隔油池。v3.3.9 粗粒化粗粒化(聚结聚结)除油除油v粗粒化(聚结)除油法的原理是利用油和水对聚结材料表面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当含油污水流过时,微小油粒被吸附在聚结材料表面或孔隙内,随着被吸附油粒的数量增多,微小油粒在聚结材料表面逐渐结成油膜,油膜达到一定厚度后,变形成足以从水相分离上升的较大油珠。v3.3.10 气浮气浮v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从而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油类被分离去除。v用途1:气浮法通常作为对含油污水隔油后的补充处理,即为二级生物处理之前的预处理。隔油池出水一般仍含有50150mg/L的乳化油,经过一级气浮法处理,可将含油量降到30mg/L左右,再经过二级气浮法处理,出水含油量可达10mg/L以下。v用途2:气浮法还广泛应用于去除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微细悬浮颗粒状杂质。比如气浮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活性污泥的浓缩,还可以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杂质为主要目的,作为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保证生物处理进水水质的相对稳定,或是放在二级生物处理之后作为二级生物处理的深度处理、确保排放出水水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v气浮法分类及原理如下表所示:v3.3.11 汽提法汽提法v汽提法通常用于脱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和某些挥发性物质。其原理是将空气或水蒸气等载气通入水中,使载气与污水充分接触,导致污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和某些挥发性物质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一般使用空气为载气时称为吹脱,使用蒸汽为载气时称为汽提。v汽提法常被用于含有HCN、NH3、H2S等气体和甲醛、苯胺、挥发酚等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以避免这些酸性物质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毒害和避免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v3.3.12 中和中和v用化学法去除污水中过量的酸或碱,使其声值达到中性的过程称为中和。处理含酸污水时,以碱或碱性氧化物为中和剂,而处理碱性污水则以酸或酸性氧化物做中和剂。对于中和处理,首先考虑以废治废的原则,将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互相中和,或者利用废碱渣(碳酸钙碱渣、电石渣等)中和酸性污水,条件不具备时,才使用中和剂处理。酸性污水中和处理经常采用的中和剂有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污水中和处理一般采用硫酸、盐酸。v酸性污水的中和可分为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混合、投药中和及过滤中和等三种;碱性污水的中和处理除了使用酸性污水中和外,还有投酸中和和烟道气中和等两种。v3.3.13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v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其与水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这些溶解物质的含量,这种力一法称为水处理的化学沉淀法。根据使用的沉淀剂不同,常见的化学沉淀法有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钡盐沉淀法、卤化物沉淀法等。v3.3.14 萃取法萃取法v萃取法的原理是向废水中投加一种与水互不相溶但能对污染物良好溶解的溶剂,使其与废水充分混合接触,由于污染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废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转移到溶剂中,然后将溶剂与废水分离,达到提取污染物和净化污水的目的。采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被萃取的污染物称为溶质。萃取后含污染物的萃取剂称萃取液或萃取相,经过萃取法处理后的污水称为萃余液或萃余相。v3.3.15 电解法电解法v电解质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当对某些废水进行电解时,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新的产物,或在阴极得到电子还原成新的产物,或与电极的电解产物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产物可能沉淀在电极表面或沉淀到电解槽底部,有时形成气体逸出,从而降低废水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这种利用电解原理来处理废水的方法,就是废水处理中的电解工艺。v3.3.16 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v利用某些溶解于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氧化还原反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通过投加氧化剂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或者毒性较低的新物质,亦或转化为容易从水中分离排除的气体或固体形态,从而达到处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法。v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原子或离子有电子的得失,失去电子的过程叫氧化,得到电子的过程叫还原。其中有得到电了的物质必然有失去电子的物质。即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牛。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因为它使另一物质失去电子受到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原子或离子有电子的得失,失去电子的过程叫氧化,得到电子的过程叫还原。其中有得到电了的物质必然有失去电子的物质。即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牛。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因为它使另一物质失去电子受到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因为它使另一物质得到电子受到还原。v3.3.17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v目的:目的:是去除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以及通过生物絮凝去除胶体,同时也可以获得能量和产品。v机理:机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来降解或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生物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各类有机工业废水处理。v分类分类1:按照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分为好氧、厌氧(含缺氧)两类;v分类分类2:按微生物生长方式分为悬浮生长、固着生长、混合生长3类。v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以及曝气生物滤池等。v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池、普通厌氧消化池、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流化床以及EGSB反应器、IC反应器等。4.1.1过滤过滤v水通过多孔性物质层或合适孔径的滤网以除去悬浮性微粒的过程v4.1.2浮选浮选v使水中悬浮物漂浮于水面的方法。例如用鼓气的方法。v4.1.3凝聚凝聚v通常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使小颗粒聚集成可分离的大颗粒的过程。(混凝混凝: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互相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v4.1.4澄清澄清v悬浮的微粒在大型静止池内沉降下来,分离出较清出水的过程。v4.1.5沉降沉降v在重力作用下,水或废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的过程。4 基本处理工艺基本处理工艺4.1常用污水处理工艺常用污水处理工艺v4.1.6中和中和v用化学法去除污水中过量的酸或碱,使其声值达到中性的过程称为中和。v4.1.7反渗透反渗透v反渗透是一种侧流过滤,就是原水在压力作用下横穿膜,其中一部分原水渗透过膜,而其余的原水沿着膜的切线方向流出系统而未经过滤。v4.1.8活性炭处理活性炭处理v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和废水中溶解的或胶态的有机物的过程。例如;用以改善水的味、臭和色。v4.1.9生化处理生化处理v生化处理也称为生物化学处理,简称为生化法。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4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及厌氧生化处理两大类型。v4.1.10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v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条件下,对污水中的各类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和培养,形成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多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统。v4.1.11好氧好氧v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v4.1.12厌氧厌氧v污水生物处理中,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v4.1.13缺氧缺氧v污水生物处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没有溶解氧但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v4.1.14生物硝化生物硝化v污水生物处理中,在好氧状态下,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v4.1.15生物反硝化生物反硝化v污水生物处理中,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去除污水中氮的过程。v4.1.16混合液回流混合液回流v将好氧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以增加供反硝化脱氮的硝态氮的过程。v4.1.17生物除磷生物除磷v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将活性污泥交替在厌氧和好氧状态下运行,能过量积聚磷酸盐的积磷菌占优势生长,使活性污泥含磷量比普通活性污泥高。污泥中积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摄取磷。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其结果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可去除污水中更多的磷。v4.1.18缺氧缺氧/好氧脱氮工艺好氧脱氮工艺(ANO)v污水经过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氮去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v4.1.19厌氧厌氧/好氧除磷工艺好氧除磷工艺(APO)v污水经过厌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v4.1.20厌氧厌氧/缺氧缺氧/好氧脱氮除磷工艺好氧脱氮除磷工艺(AAO,又称又称A2/O)v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v4.1.2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v在同一个反应器中,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等工序的污水处理方法。v4.1.22氧化沟氧化沟v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构筑物呈封闭无终端渠形布置,用以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一般采用机械充氧和推动水流。v4.1.23好氧区好氧区v生物反应池的充氧区,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v4.1.24缺氧区缺氧区v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溶解氧浓度一般为0.20.5mg/L。当生物反应池中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并得到充足的有机物时,便可在该区内进行脱氮反应。v4.1.25厌氧区厌氧区v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0.2mg/L。微生物在厌氧区吸收有机物并释放磷。v4.1.26生物膜法生物膜法v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微生物细胞在载体表面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孔状结构,称之为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v4.1.27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v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气系统构成的污水处理方法。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广泛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v4.1.28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BAF)v由接触氧化和过滤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在有氧条件下,完成污水中有机物氧化、过滤、反冲洗过程,使污水获得净化。v4.1.29生物转盘生物转盘(RBC)v由水槽和部分浸没在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盘体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反复接触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获得净化。v4.1.30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v一种塔式污水处理构筑物,塔内分层布设轻质塑料载体,污水由上往下喷淋过程中,与填料上生物膜及自下向上流动的空气充分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v4.1.31低负荷生物滤池低负荷生物滤池v亦称滴滤池(传统、普通生物滤池)。由于负荷较低,占地较大,净化效果较好,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达8595。v4.1.32高负荷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v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通过回流处理水和限制进水有机负荷等措施,实现高滤率。其五日生化需氧量负荷和水力负荷分别为低负荷生物滤池的68倍和10倍。v4.1.33土地处理土地处理v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污水处理方法,并通过该系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植物生长繁殖,并不断被利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v4.1.34稳定塘稳定塘v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通过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自然处理。v4.1.35灌溉田灌溉田v一种利用土地对污水进行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一方面利用污水培育植物,另一方面利用土壤和植物净化污水。v4.1.36人工湿地人工湿地v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径流人工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v4.1.37膜过滤膜过滤v在污水深度处理中,通过渗透膜过滤去除污染物的技术。v4.1.38颗粒活性炭吸附颗粒活性炭吸附v池内介质为单一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脱除水体中的色度、余氯、有机污染物等。v4.1.39污泥处理污泥处理v对污泥进行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的加工过程。v4.1.40污泥处置污泥处置v对污泥的最终消纳方式。一般将污泥制作农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或投弃等。v4.1.4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v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的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方法。v4.1.42污泥脱水污泥脱水v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大量水分的过程,普遍采用机械的方式。v4.1.43污泥干化污泥干化v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浓缩污泥中去除大部分水分的过程。v4.1.44污泥消化污泥消化v通过厌氧或好氧的方法,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v4.1.45厌氧消化厌氧消化v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v4.1.46好氧消化好氧消化v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v4.1.47中温消化中温消化v污泥温度在3335时进行的消化过程。v4.1.48高温消化高温消化v污泥温度在5355时进行的消化过程。v4.1.49剩余污泥剩余污泥v从二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沉淀区或沉淀排泥时段)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v4.1.50污泥综合利用污泥综合利用v将污泥作为有用的原材料在各种用途上加以利用的方法,是污泥处置的最佳途径。v4.1.51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土地利用v将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园林、绿化、林业或农业等各种场合。v活性污泥的定义:活性污泥的定义: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v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活性微生物为主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v活性污泥的性质:活性污泥的性质:活性污泥结构疏松,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降性。v活性污泥法的定义:活性污泥法的定义: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v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形式: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形式: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4.2 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活性污泥法4.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v普通活性污泥法系统普通活性污泥法系统是以推流式曝气池为核心的,废水在曝气池内与污泥混合,呈推流式从池首向池尾流动,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连续完成吸附和代谢过程。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 分离活性污泥悬浮固体后,澄清液作为净化水流出。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以回流形式返回曝气池,再起净化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v普通活性污泥法如下图所示:4.2.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4.2.2.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v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v 曝气池曝气池:反应主体v 二沉池二沉池:a、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b、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v 回流系统回流系统:a、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b、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 池的运行工况。v 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a、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b、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v 供氧系统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v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v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v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v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v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v 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4.2.3 4.2.3 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v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v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比重:略大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比表面积:20100cm2/ml。v 生化性能生化性能:a、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b、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物质。v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v 细菌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v基本特征:a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b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c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d 其中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v 其它微生物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v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4.2.3 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1、活活性性污污泥泥的的增增殖殖曲曲线线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 适应期适应期(投加底物静态培养时投加底物静态培养时)是适应过程;微生物从数量上可能没有增殖,但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a.菌体体积有所增大;b.酶系统也已做了相应调整;c.产生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等等。BOD5、COD等各项污染指标可能并无较大变化。v 对数增长期:对数增长期:a、F/M值高(2.2),有机底物非常丰富,营养物质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的增长速率与基质浓度无关,它仅由微生物本身所特有的最小世代时间所控制;b、微生物以最高速率对有机物进行摄取,也以最高速率增殖,而合成新细胞;c、此时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动能力很强,导致污泥质地松散,不能形成较好的絮凝体,污泥的沉淀性能不佳;d、活性污泥的代谢速率极高,需氧量大;e、一般不采用此阶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采用的,如高负荷活性污泥法。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 减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a、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底物的浓度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底物呈正比,为一级反应;b、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也开始下降;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在逐渐下降,直至降为零,但微生物的量还在增长;c、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絮凝体开始形成,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均较好;d、由于残存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并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e、一般,多数活性污泥处理厂是将曝气池的运行工况控制在这一范围内的。v 内源呼吸期:内源呼吸期:a、内源呼吸的速率在本期之初首次超过了合成速率,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活性污泥的量在减少,最终所有的活细胞将消亡,而仅残留下内源呼吸的残留物,而这些物质多是难于降解的细胞壁等;b、污泥的无机化程度较高,沉降性能良好,但凝聚性较差;有机物基本消耗殆尽,处理水质良好;c、一般不用这一阶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采用,如延时曝气法。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2、活性污泥增殖规律的应用、活性污泥增殖规律的应用:v 活性污泥的增殖状况,主要是由F/M值所控制;v 处于不同增值期的活性污泥,其性能不同,出水水质也不同;v 通过调整F/M值,可以调控曝气池的运行工况,达到不同的出水水质和不同性质的活性污泥;v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不同,其在增值曲线上所处位置也不同。v3、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v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进行代谢活动时需要氧的供应,氧的主要作用有:将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对自身细胞的一部分物质进行自身氧化。v因此,活性污泥法中的需氧量:v v式中:O2曝气池混合液的需氧量,kgO2/d;v a代谢每所需的氧量,kgO2/kgBOD5d;v b每kgVSS每天进行自身氧化所需的氧量,kgO2/kgVSSd;vrXVbSQaO2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4、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增殖:、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增殖:v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是微生物增殖和自身氧化(内源呼吸)两项作用的综合结果,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曝气池内每日的净增长量为v式中:x 每日污泥增长量(VSS),(kg/d);Q每日处理废水量(m3/d);Sr去除的BOD5浓度(mgBOD5/L);Sr=Si-Se,Si进水浓度(mgBOD5/L);Se出水浓度(mgBOD5/L)。a 经验值:对于生活污水活与之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a=0.50.65;或通过试验获得。b 经验值:生活污水活与之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b=0.05 0.1 V曝气池有效容积(m3);XV 曝气池污泥浓度(mg/L)vrbVXaQSxv5、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实际过程:、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实际过程:v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吸附;微生物代谢;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BOD吸附降解曝气过程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所谓所谓“初期吸附初期吸附”是指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内,在污水开始与活性污泥接触后的较短时间(1030min)内,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去除废水中大量的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BOD5值(或COD值)大幅度下降。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液的BOD5值会回升,再之后,BOD5值才会逐渐下降。v活性污泥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活性污泥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a、废水的性质、特性:对于含有较高浓度呈悬浮或胶体状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b、活性污泥的状态:在吸附饱和后应给以充分的再生曝气,使其吸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一般应使活性污泥微生物进入内源代谢期。4.2.44.2.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v6、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v、容积负荷 v、污泥负荷v、水力停留时间(h)v、污泥龄或污泥停留时间(h 或 d)v、回流比:VBQLivBOD5)(35dmkgBODVMLSSBQLisBOD5dkgMLSSkgBOD5QVHRT rwXQXVSRTrQQR 4.2.5 曝气的原理与理论基础曝气的原理与理论基础 v1、在活性污泥法中,曝气的作用主要有:充氧:向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溶解氧,满足其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氧量。搅动混合:使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处于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v2、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1)、水质对氧总转移系数(KLa)值的影响,引入系数 修正2)、水质对饱和溶解氧浓度(Cs)的影响,以系数加以修正 3)、水温对氧总转移系(KLa)的影响:水温升高,液体的粘滞度会降低,有利于氧分子的转移,水温降低,则相反。4)、水温对饱和溶解氧浓度(Cs)的影响,水温升高,Cs值就会下降 5)、压力对饱和溶解氧浓度(Cs)值的影响,压力增高,Cs值提高 3、标准氧转移速率R0:LTsmTsmCCCRR)()20()20(0024.1v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v 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v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v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v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v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v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v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v 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v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v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4.2.6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 v4.2.6.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v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中的入流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即与池内废水完全混合,曝气池内营养和需氧率都是均匀的,微生物接触的是浓度与出水浓度一样的废水,故可承受一定的冲击负荷。v完全混合法的曝气池与沉淀池有分建与合建两种类型,完全混合法的工作点可以处于微生物对数增长期,也可处于衰减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v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如下图所示:v4.2.6.3.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v普通活性污泥法的需氧率沿池长逐渐降低,而氧气却沿池长均匀供给,造成了浪费。由此产生了沿池长渐减的供气方式,以达到供氧与需氧的均衡,这就是渐减曝气法。v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如下图所示:v4.2.6.4.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逐步曝气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逐步曝气法)v针对普通活性污泥法的BOD负荷在池首过高的缺点,将废水沿曝气池长分数处注入,即形成逐步曝气法。这种方法除了能平衡曝气池供气量外,还能使微生物营养供应均匀;另一个特点是污泥浓度沿池长是变化的,池子前段污泥浓度高于平均浓度,后段低于平均浓度,曝气池出流混合液浓度降低,对二沉池工作有利。v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如下图所示:v4.2.6.5.吸附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再生活性污泥法v普通活性污泥法把活性污泥对基质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混在同一曝气池内进行,适于处理溶解的BOD。对含有大量胶体的和悬浮性的混合基质的废水,因初期吸附量大,以及吸附的有机固体物在生物酶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物质再向水中扩散,遂产生了把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分别在两个曝气池中进行的构想,从而出现了吸附再生法或称接触稳定法。v吸附再生法流程如下图所示,有分建与合建两种形式。废水先进入吸附池。将基质吸附于活性污泥,再进入二沉池。分离出的活性污泥上附着有大量有机物,其中的回流部分送入再生池继续曝气,使其恢复活性,然后再返回吸附池。v由于再生池仅对回流污泥进行曝气(剩余污泥不必再生),故节约空气量,且可缩小池容。经过再生的活性污泥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因而吸附活性高。再则,再生池的污泥微生物很快在池末端遇到营养不足环境,丝状菌不适应这样的空曝环境,所以其繁殖受到限制,有利于防止污泥膨胀。在使用上,吸附再生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v4.2.6.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v延时曝气法属于长时间曝气法,其特点是负荷低、停留时间长(624h),不但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能氧化分解转移到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合成的细胞物质,它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v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或同时不设二沉池,因而减化了流程。废水在氧化沟内与混合液的混合特征,就整体看,既具有完全混合式的特征,又具有推流式的某些特征,因而忍受冲击负荷能力和降解能力都强。v4.2.6.7.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v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利用纯度在90%以上的氧气作为氧源,向污水中输送的一种运行方式。与空气曝气活性污泥法相比,由于纯氧氧分压比空气(含氧量为21%)高数倍,纯氧曝气可大大提高向水中的转移效率(纯氧曝气氧转移效率高达80%90%,而空气曝气氧转移效率仅为10%)。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另一显著特点是可使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达到47g/L,因而曝气池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而且运行稳定、抗冲击性能较好、不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普遍采用的运行方式是密闭式多段混合推流式,即每段为完全混合式,从整体上看,段与段之间又是推流式。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也有采用敞开方式运行。v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示意图:v4.2.6.8.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v曝气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45m,因此把水层更深的曝气方式叫深水曝气。深水曝气的优点有二:节约用地;增大氧的饱和溶解度,加快氧的传递速率。v4.2.6.9.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v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超深水曝气法,一般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介于16m,深度一般为50150m。主要特点:a.氧转移率高,约为常规法的10倍以上;b.动力效率高,占地少,易于维护运行;c.耐冲击负荷,产泥量少;d.一般可以不建初次沉淀池;e.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v4.2.6.10.AB 法法v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由以吸附作用为主的A段和以生物降解为主的B段组成,是在常规活性污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A段负荷较高,有利于增殖速度快的微生物繁殖,在此成活的只能是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原核细菌,其他世代较长的微生物都不能存活。A段负荷较高、剩余污泥产率大,吸附能力强,污水中的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都可以在A 段通过污泥吸附去除。A 段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污泥絮体的吸附作用,以物理作用为主,因此A段对有毒物质、PH值、负荷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v一般 A 段的污泥负荷可高达26kg BOD5/(kgMLSSd),是传统活性污泥法1020 倍,而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都很短(分别只有0.5h 和0.5d 左右),溶解氧只要0.5mg/L 即可。污水经A 段处理后,水质水量都比较稳定,可生化性也有所提高,有利于B段的工作,B段生物降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B段的运行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近,污泥负荷为0.150.3 kg BOD5/(kgMLSSd)左右,泥龄为1520d,溶解氧12mg/L左右。vAB法示意图:v4.2.6.11.A/O法法vA/0 法是缺氧/好氧工艺或厌氧/好氧工艺的简称,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v在好氧段,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5,同时进行硝化或吸收磷。v如果前边配的是缺氧段,有机氮和氨氮在好氧段转化为硝化氮并回流到缺氧段,其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态氮和污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化合态氮变为分子态氮,获得同时去碳和脱氮的效果。即为(AN/O)法,又称为生物脱氮系统v如果前边配的是厌氧段,在好氧段吸收磷后的活性污泥部分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部分回流到厌氧段将磷释放出来。即为(AP/O)法,又称为生物除磷系统。vA/O法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v4.2.6.12.A2O工艺工艺vA2O 法是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简称,其实是在缺氧/好氧(A/O)法基础上增加了前面的厌氧段,具有同时脱氮除磷的功能。vA2O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v4.2.6.13.SBR(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v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v其主要特征特征1:是反应池一批一批地处理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方式,每一反应池都兼有曝气池和二沉池作用,因此不再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而且一般也可以不设水质或水量调节池。v特征特征2:SBR 池一般由多个反应器组成,污按序列依次进入每个反应器,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生化反应工序都是按序排列、间歇运行的。v周期性:周期性: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运行周期由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放、闲置等五个工序组成,而且这五个工序都是在曝气池内进行SBR 运行工序图v4.2.6.14.ICEAS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vICEAS 是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简称,连续进水、周期排水,是一种变型SBR工艺,其基本的工艺流程,v如下图所示:v4.2.6.15.CAST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循环式活性污泥法v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 是SBR 工艺的一种新型式,CAST 也称为CASS工艺或CASP工艺,是在ICEA S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ICEAS工艺相比,预反应区容积较小变成更加优化合理的生物选择器。vCAST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将主反应区中的部分剩余污泥回流到选择器中,沉淀阶段不进水,使排水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通常CAST工艺按流程分为三个部分:生物选择器、缺氧区和好氧区,这三个部分的容积比通常为1 5 30。v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v4.2.6.16.UNITANK工艺工艺v典型的UNITANK工艺系统近似于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方式,其主体构筑物为三格条形池结构,三池连通,每个池内均设有曝气和搅拌系统,污水可进人几池中的任意一个。外侧两池设出水堰或津水器以及污泥排放装置,两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而中间池则总是处于曝气状态。在一个周期内,原水连续不断地进人反应器,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分别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状态。UNITANK 工艺除了保持传统SBR 的特征以外,还具有灌水简单、池子结构简化、出水稳定、不需回流等特点,通过改变进水点的位置可以起到回流的作用和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v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v4.2.6.17.DATIAT工艺工艺v4.2.6.18.MSBR工艺工艺v4.2.6.19.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工艺v氧化沟又称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实质上是传统活性污泥法一种改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初沉池,并且经常采用延时曝气。v常见的氧化沟如下所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v定义:定义: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v功能:功能: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v种类:种类:主要的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