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试卷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5091662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试卷实验名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材料:橡皮、萝卜、小刀、水槽步骤:1、将橡皮一块、萝卜一个放入水中2、用小刀将橡皮和萝卜分别切成1/2、7/4、1/8更小再入入水中。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体积无关,只与密度有关。实验名称: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空瓶、色素、量杯、瓶盖步骤:1、将一空瓶盖上盖,放入水中。 2、在空瓶中注入四分之一有色水,放入水中。 3、在空瓶中注入二分之一有色水,放入水中。结论:注入的水越多,瓶子越往下沉.在体积的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橡皮泥、量杯步骤:1、将橡皮泥做成实心形体放入水中 2、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体放入水中。3、比较它们的排水量。结论:空心时的排水量大于实心时的排水量,橡皮泥上浮。物体的沉浮与形状有关。实验名称: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材料: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定滑轮、线、测力计、水槽步骤:1、将定滑轮固定在水槽底部。2、将线的一端拴在泡沫塑料上,另一端拴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并绕在定滑轮上。3、拉动测力计。 结论:泡沫塑料的体积大,浮力就大。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材料:橡皮泥、细线、测力计、水槽步骤:1、用测力测出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力。2、用测力测出将橡皮泥小部分放入水中的重力 3、用测力测出将橡皮泥大部分浸入水中的重力。 4、用测力测出将橡皮泥全部浸入水中的重力结论:橡皮泥受到水的浮力会随橡皮泥浸入的多少而变化。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材料:马铃薯、食盐、烧杯、铁片、酒精灯、夹子、胶头滴管步骤:1、将马铃薯分别放入盐水、清水两杯液体中,清水杯中的马铃薯沉,盐水杯中的浮结论:马铃薯的沉浮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中浮。实验名称;调制不同的液体使马铃薯浮起来。材料:马铃薯,食盐、5个烧杯、玻璃棒。步骤:1、往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清水。2、往烧杯中分别加入5克、10克、20元、30克、40克的食盐。3、将马铃薯依次放入烧杯中。 结论:马铃薯的沉浮与食盐水的浓度有关。实验名称:沉浮子 材料:笔帽、橡皮泥、空瓶(有盖)步骤:1、在笔帽的下端粘一团橡皮泥 2、将它放入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中,用盖盖好 3、用力挤压瓶子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的大小成正比。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步骤: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步骤: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步骤: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步骤: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如下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木块怎样运动?(上浮)(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浮在水面上)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两个彻底相同的秋千,一个大人(较重)和一个小孩(较轻)分别荡在两个秋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为什么?两个人荡的秋千次数一样多。因为秋千相当于摆绳,人相当于摆锤,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因为秋千的长度相同,所以摆动的快慢相同,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看图,回答问题。(1)请画出加热后烧瓶内小玻璃管中水位变化。(2)说用文字描述这个实验现象:烧瓶加热后,里面的水受热体积膨胀,水面上升(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水受热体积会膨胀) 实验名称:摆的实验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材料:摆绳(每组一根)、钩码(每组两个)、铁架(每组一个)、秒表(每组一个)、量角器(每组一个)过程和方法:1把摆绳固定在铁架上,在摆绳上挂上一个钩码2轻轻推动摆绳,记录摆摆动10次的时间3在摆绳下端增加一个钩码,记录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4在摆绳下端只留一个钩码,将摆绳的长度增加一倍,记录摆摆动10次的时间5将摆绳长度变回第一次实验的长度,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摆动幅度小于15度、等于15度、大于15度时摆摆动10次的时间6比较分析数据现象: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只受摆长的影响,其他因素不能影响摆的摆动时间。摆长增加一倍后,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大约也会增加一倍。如右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3时,北半球阳光(斜 )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看图,回答问题:如右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不能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如右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23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A代表(北京)B代表( 纽约)运用所学知识看图思考,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说说你这样排列的理由是什么? (1)上海;(2)北京;(3)重庆;(4)拉萨;(5)乌鲁木齐。理由: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附送: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3教案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科学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第七、八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上我把原两教时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作了一定的选择,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在主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调制两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再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不同。最后通过教师演示以及课件的帮助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并留下课外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索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有效解决问题,懂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三、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五、教学准备每组学生材料:一个马铃薯、食盐和白糖、3只杯子、两根筷子、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等。老师准备材料:课件、天平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演示同一个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意图:引出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望)(1)老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师提问:马铃薯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揭题)(2)学生猜测原因。(学生自由讨论)生1:这是两杯不同的液体,我猜测1号杯中是盐水。生2:我也猜1号杯中是盐水,因为死海中的盐水能使人浮起来,师: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生3:可以用闻一闻,有没有其它的气味。生4:可以尝一尝味道?师:这种方法可以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尝味道?生5:不可以,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两杯液体是否有毒,所以不能轻易去尝。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科学实验我们不能轻易品尝,以防中毒。生6:用晒一晒,或者烤一烤的方法,把液体烤干,看有没有其它物体产生?师:好办法,今天老师就用她说的办法来加热液体。2 教师做液滴加热实验。 (意图:科学探究不仅要大胆猜测,还要注重证据收集)(1)学生观察玻璃片上两种液体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生1:我看到1号玻璃片上黄色的固体,而2号玻璃片中什么也没有。生2:这说明1号杯中溶解了其它的物质,但不是盐,因为盐水加热后会留下白色的结晶。师:说得非常好!你真会思考。(2)师生归纳:液体中溶解中其它的物质。 (师板书)(二)合作探究,分析现象1研究调制液体的方法。(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意图:让学生养成处理实验中细节问题)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生1:一勺一勺地加。师:加入后还要做些什么?生2:加入后要用筷子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再放入马铃薯看它是不是浮起来了?师:一勺盐是多少呢?生3:一平勺。(2)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卡1。(投影出示)温馨提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每次加一平勺。2.每加一勺,都要搅拌至完全溶解,停下来观察,看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在表格上做好记录。3. 夹出马铃薯,继续加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马铃薯,再继续观察记录。2小组合作:调制两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 小组交流讨论: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板书:足够多)(意图:科学课不仅要有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实验记录表(一)水量所加食盐量(勺)沉浮情况我们的发现100ml1勺沉加2勺盐可使马铃薯浮起来100ml2勺浮100ml实验记录表(二)水量所加白糖量(勺)沉浮情况我们的发现100ml1勺沉我们发现放入第3勺糖时马铃薯浮起来了。100ml2勺沉100ml3勺浮100ml师:是不是只要液体中溶解了其它的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投影展示实验记录单)生:不是的,我们小组在加入第2勺糖是,马铃薯并没有浮起来,而加到第3勺时,马铃薯就浮起来了,这说明只有加入适当多的就会浮起来。(三)深化主题,继续探究1学生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 (意图:从观察发现推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测量钩码的重量。(2)出示温馨提示卡2。(投影出示) 温馨提示1检查弹簧秤指针是否在零刻度。2测量时钩码要全部浸入液体中。3读数时手要拿稳弹簧秤,目光平视指针刻度,仔细观察弹簧秤的指针变化,作好记录。(3)学生实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实验记录表(三)空气中清水中浓盐水浓糖水弹簧秤读数05304035038我们的发现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清水中的重量浓糖水中的重量浓盐水的重量,(4)小结:弹簧秤在清水中的读数比浓盐水、浓糖水的读数要大,钩码受到的浮力小。2投影出示钩码在水中受力图并分析。 (意图: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四)验证实验,得出结论1比较同体积的几种液体的轻重。 (意图:再次验证同体积的盐水比清水重,知道科学探究有时需要多种证据)(1)出示天平,教师往两个同体积的容器里加入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2)学生观察天平交流汇报。(3)结论:同体积的水比同体积的盐水轻。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板书)(五)资料呈现,拓展延伸1网络资料学习投影出示:死海和比重计。 (意图:学习的方法可以有许多种,只要能学到知识都是可以的) (1) 阅读网络资料(2) 师生实验:如何使用比重计?教师示范:把比重计分别清水中和盐水中,两个学生读数:知道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要大2布置延伸性探究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不仅同物体的体积、重量有关,还同液体的性质有关。今天老师要布置两个课外作业(投影出示)。(意图:科学探究的时空是很广阔的)(1)试一试还有哪些物质溶解在水里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老师举例)(2)你能找到一种让铜钥匙浮起来的液体吗?(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说明:表格中的数据选自一个小组的记录。板书设计: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浮 溶解足够多其它物质盐水 清水马铃薯(同体积)附网络学习资料: 比重计比重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由一根密闭的玻璃管制成,一端粗细均匀,另一端膨大呈泡状,竖直浸入并稳定地浮在被测液体中。当沉到某一刻度时就知道该液体的密度。常用的比重计有“重表”和“轻表”两种。水的密度是。死 海 死海的海水含盐量极高,由于盐水浓度高,游泳者极易浮起。把一只手臂放入水中,另一只手臂或腿便会浮起。人能在湖面上漂浮,还能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 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位于中国山西晋南盆地,是一个天然的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古老的盐池神庙坐落在盐湖岸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游客边领略盐湖秀美风光,边体味盐文化和黄河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聆听人类文明进化的脚步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