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34).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07160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3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3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3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目的: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重点难点: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中国特色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和文明的联系与区别,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如下3种意见: 其一,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 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是在19世纪的法国和英国,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文明”这一词的“意义精确地或几乎精确地等同于文化”。 其二,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 其三,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在20世纪之前,德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以上三种观点中,第二种较为符合事实,即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文明,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作为物质文化的文明是累积的和扩散的,如交通工具,不同时期先后发明的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直到现在仍存在。而且,一项发明一旦公诸于世,便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非累积和凝聚的。,(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我们可以说“中国文明”,但一般不说“汉族文明”,而说“汉族文化”。这也说明“文明”具有国家或地区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包含多个文明。例如中国,并不仅仅有一个儒教文明,而是有三个主要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藏传佛教文明。,(6)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是历史上建立过国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过国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文明。 (7)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8)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例如,可以说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但一般不说“酒文明”、“食文明”和“服饰文明”。 据上,文明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之内,“文明”与“文化”在词义上有些区别,在有些条件下可以替换,在有些条件下不能替换。,近十年来,在有关“文明”的论著中,影响最大的当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撰写的论著。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于1996年结集成为一部专著,书名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或文明方面的差异。世界新格局的决定因素在于七大文明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1993年亨氏称“儒教文明”,1996年改称“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文明的差异是人类各种差异中最具根本性的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不可消除的。具有相似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聚合,具有不同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分离。由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界定的联盟正在让位于由文化和文明界定的联盟。因此,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未来主宰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还认为,在21世纪,西方文明与非西方各种文明的关系及其对抗程度有相当大的差别。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属于挑战者的文明,即与西方文明传统最远的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这两种文明可能会联合起来,向西方挑战。第二类是属于中间文明或摇摆文明,即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三国的文明,这些文明与西方文明既有合作也有冲突,有时与挑战者(中国和伊斯兰)站在一起,有时又与西方站在一起。第三类是弱势文明,即拉丁美洲文明与非洲文明,这两种文明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西方,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将会很少。,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Spengler)在1918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文化是由一些相互独立的高级文化有机体组成的。每一种高级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存在,是一个文化有机体,各有其独有的特征,各有其自然与历史。各种文化有机体如花卉一般,有萌发、盛放、凋谢、衰亡的时期。文化也像人一样,有其精神和灵魂。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一书中也持此说,认为文化或文明是有机体,其生存、发展规律是轮回的。,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广 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 义,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现象(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是指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全球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1、文化、先进文化,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应当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基础喜闻乐见的文化。 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1、涵义 1)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2、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因 1)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 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2、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因 3)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建设和谐文化,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能够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补、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4)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谐的的文化源泉。,案例:莫让灰色资讯泛滥,诚然,现代媒体负有广发资讯的任务,负有包括娱乐大众的功能,即是说,适量地刊发娱乐内容,也是大众对传媒的要求。但是,即使是娱乐内容,也有一个取向和格调问题,有一个情趣导向问题。我们的媒体,应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同时,对于灰色文化,要做好引导工作,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而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成为它的俘虏,做它的义务宣传员。事实上,一段时间里,有些媒体,有些出版物,为经济利益驱动,惟利是图,见利忘义,在宣扬灰色文化比如“星座”之类的东西时不遗余力,以至于造成社会上特别是青少年痴迷星座占卜之类灰色文化的社会现象。这一情况,值得我们警惕。 (摘自光明网) (1)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点评:,灰色、颓废乃至迷信的资讯泛滥,害莫大焉。我们必须引起高视重视,一方面旗帜鲜明反对落后腐朽文化,一方面,用科学文明健康的内容占领娱乐阵地包括传媒娱乐阵地。如此,灰色资讯泛滥的状况才能得以彻底改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点评:,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发挥革命纪念地和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历史教育,使全体人民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业绩 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要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实施政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