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065648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文言文,做练习。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i)云:“不见。”嘿然大喜,赍(j)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淮南方:汉代怀南王刘安,好神仙方术,淮南方或许是淮南王所作论方术的书。或作淮南子。诣(y):前往,去到。受辞:接受了诉讼状辞。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古文的内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穷困潦倒B.掩耳盗铃C.一叶障目D.自欺欺人2用“/”给“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B.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C.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3本文中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列不能概括他形象的一个词是()A.目光短浅B.利欲熏心C.贪婪愚蠢D.聪明绝顶4根据这个故事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才不会把事情搞砸。B.做人要踏实肯干,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行为。C.不能有迷信思想,偏听偏信不可取。D.不要被局部的现象迷惑,否则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2. 文言文阅读。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j):麻鞋。缟(g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履(l):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欲徙于越(_)(2)或谓之曰(_) (3)以子之所长(_)(_)2翻译下列句子。(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_(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_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_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文言文阅读。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列加点字。退为家人讲(_)群儿戏于庭(_) 众皆弃去(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4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5. 文言文阅读。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2)以示玉人(_)(3)故敢献之(_)(4)皆丧其宝也(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_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_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_6. 课外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涉(_)其(_)坠(_)止(_)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3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4你觉得故事中的楚人糊涂吗?用两三句话写出你的观点。_5咱们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三个:_7.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善哉乎鼓琴鼓:_(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3)汤汤乎若流水。汤汤:_若:_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4伯牙的琴艺精湛,他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请仿写句子。方鼓琴而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8.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选择下列“其”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代词,指精卫。B代词,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9.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_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注释)毫端:细毛的末端。1说说加点词的意思。(1)近鉴毫端鉴:_(2)成何面目面:_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尔何能居我上?_3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之前的横线上。4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_,它们各自叙说了自己的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j)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近塞:靠近长城边境。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将:带领。富:很多。髀(b):大腿骨。大:大举。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跛:指腿脚不好,瘸腿。保:保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B.人皆贺之。C.近塞之人。D.此独以跛之故。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11.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填写原文语句)。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12. 课外阅读。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_至:_息:_感: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用“”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13.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c):祭祀。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酒:一杯酒。卮,酒器。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本文选自_。3解释加点字的字义。 (1)蛇固无足(_) (2)子安能为之足(_) (3)遂饮其酒(_) (4)终亡其酒(_)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5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得恰到好处,何必画蛇添足,再加几句呢?B.曲阜孔府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C.他答应我的事至今没有兑现,怕只能画地为牢了。D.对古典文学缺乏修养,勉强作旧体诗,往往画虎类犬、不伦不类。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_14. 课内阅读选文。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志在高山( )A.记B.记号C.志向D.心情2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A.告诉B.说C.称为D.认为3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A.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C.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D.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恋人间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的爱情。C.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