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gu****n 文档编号:14943256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 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 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 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 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 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 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 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 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 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 文章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 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 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 “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 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 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 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 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 生的见闻有限, 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 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 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 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 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1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 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 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 物的文章。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 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 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在市面上销售的很多书籍都是经 过改编的,只突出中心情节而将一些修饰的语句删掉,选择这种读 物进行阅读,难免会制约小学生对表达技巧的学习。因此,教师应 该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表达方式有特点、表达内容 也要有正确的认知和追求的读物,从而使得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同 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仅仅是具有普 通的叙事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标准,多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一写 作水平上,写作素材积累少,写作技能不足,写作思路受局限。因 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进行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应该 多接触除了记叙文之外其他文体的写作练习。3. 阅读和写作教育分离很多老师误把阅读和写作理解成为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其 完全分离开进行教育,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发挥其 互相促进的好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 和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 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更能理解文章内涵。二、课题界定“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2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 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 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 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 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 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 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 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 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 写作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 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三、课题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 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 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 顺应课程改革要求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 2011 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 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 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 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 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3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 受益终身的。2.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 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 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 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 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与实践, 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 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4. 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开展“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必然会将学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 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创建起语文学科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这对于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 的提高,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立 项课题“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对于我们 而言,只是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 惑有待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 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为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让 我们教师带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走进课堂,引领我们教师从研究的4角度从事教学,用研究的理念指导教学,真正让我们教师走上专业 化的发展之路。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 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 的综合体现。”2. 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 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 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 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这这一意义上 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 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 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 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3. 专家观点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 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 “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 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4. 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5“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 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 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 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 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 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 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2. 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 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 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3. 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 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 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 悟、探究为手段, 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 (文 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 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 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 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六、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八个班的语文教学七、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 边研究, 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 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6在研究前期运用“调查分析法”,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 况,以及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研究过程中运 用“观察法”,随时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筛选出有效 的方法途径,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 寻找规律。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结题报告, 汇编各项成果专辑。八、实验研究的步骤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 2019 年 1 月 4 月)1. 分析 XX 小学五、 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收集国内外阅 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 课题实验方案。2. 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 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3. 总结学习阅读方法与习作方法,并写出报告作专题引领。 (二)实验阶段( 2019 年 5 月 2021 年 3 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三)总结阶段( 2021 年 4 月 2021 年 6 月)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 报告,发表有关论文。九、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1. 联系课本寻找读和写的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有目的的挑选的,适应 小学生进行理解学习的文章,具有耐人寻味的文章内涵与精妙的写 作技巧,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在 备课时充分研读课本内容,对课文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引导学生7对文章内容、体系、结构进行分析、交流,让学生在对优秀文章的 阅读中逐渐收集写作素材,在充分体验语文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思 维的发散体验,从而提升写作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学习珍珠 鸟这篇课文时,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 细腻的爱,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课后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用文字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2.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写作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向导,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本中的 课文的同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面, 让学生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语文材料,从而在大量的阅读中探索写 作的技巧、规律。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 以给学生找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补充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心理活 动和所处的境遇,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心内容,也能在额外阅读 中学习作者在描写史实事件时详略的把握。通过丰富课外阅读,不 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让阅 读真正成为写作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写一些 读书笔记,对好词句进行摘抄积累。3. 加强写作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写是一种思想表达的过程,写的过程也是将所学知识、所积累 的素材进行再定义、运用的过程,写得多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的 技巧、文章内涵喻义更为熟悉,也就方便其在阅读中理解文章,从 而做到阅读的“升级”,逐渐提升阅读的档次,进而积累更加高级 的素材。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的练习时,学生通常先根据所 给题目进行思考,在脑海中拟定提纲,再搜罗已经积累的素材,逐 步丰富自己的文章。教师也可以注重随文练笔的应用,根据教学内8容适当地选取一些写作的切入点,供学生练笔,从而锻炼其某一方 面的写作能力,积少成多,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之后,也让 学生描写一下自己最难忘的一刻,教他们注重细节描写,从而对这 方面进行练习。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和写的教学,应该做到读写结合,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让阅读打下写作的基础、丰富写作的素材,让写 作锻炼阅读思维能力、掌握中心技巧,从而全面的提高小学生的语 文能力,让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十、预期的成果1. 课题结题报告;2. 课题研究论文;3. 优秀教学设计;4. 学生优秀习作选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