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校考试卷(II)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30179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校考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校考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校考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校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5分)1. (2分) (2017高一上昆明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漫溯(su)百舸(g)彳亍(ch)挥斥方遒(qi)B . 谤讥(bng)寥廓(lio)胆怯(qi)浪遏飞舟()C . 缒(zhu)长篙(ho)忸怩(n)不安有恃无恐(sh)D . 青荇(xng)挟持(xi)颓圮(p)怒发冲冠(gun)2.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独不怜公子姊邪B .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子必不绝赵祀C .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睥睨故久立D .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行过夷门,见候生3. (2分)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夙遭闵凶B . 零丁孤苦C . 常在床蓐D . 犹蒙矜育4. (2分)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 .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D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5. (2分)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青,取之于蓝不拘于时B . 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C . 而青于蓝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 学于余其皆出于此乎6. (2分) (2017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箕踞以骂曰长余佩之陆离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泣孤舟之嫠妇吾得兄事之常在于险远越国以鄙远群贤毕至A . /B . /C . /D . /7. (2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替余以蕙纕兮A . 不吾知其亦已兮B . 高余冠之岌岌兮C . 为仲卿母所遣D . 仕宦于台阁8. (2分)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去今之墓而葬焉人皆得以隶使之亦以明死生之大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不能容于远近诡踪迹,草行露宿宁许以负秦曲与郑人盟素善留侯张良A . /B . /C . /D . /9. (2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B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到西汉末年的229年的历史。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C . 张衡传中“贯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均指古代学生需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D .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他们管辖的地区,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10. (7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B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C .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D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11. (6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丈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叉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于是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 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茶苏”是一种将荼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荼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佛家视悟得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荼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B . 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出礼仪的观念。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C . 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D .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唐代诗人的饮茶已不是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B . 因为茶叶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同时还符合佛教规诫,因此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C . 茶文化有道家养生的精神,这和作为本草的茶具有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消除心中烦恼的药草特性有很大关系。D . 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与佛结下了缘分,但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 .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记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C . 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D . 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问,也可以营造出消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12. (2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吟唱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注释】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B . 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C . 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D . 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2) 第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13. (13分) (2017高一下鞍山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麦客王少东每年阳历六月前后,麦亮如灯,候鸟一般的麦客从甘肃、宁夏甚至渭北山窝里飞到史记中称为“天府之国”的八百里秦川。早期,麦客们打着防蛇蝎的绑腿,徒步数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扒火车,坐汽车。他们少则两三人,多则数十人,有的兄弟同行,有的父子上阵,还有的夫妻相伴。他们常头戴草帽,一只肩上挂着装满被褥、干粮及刀具的化肥袋,一只肩上挂着镰架,加之衣衫褴褛,如同难民。没活的时候,他们随意躺在街边,抑或靠着墙壁,东倒西歪,仿若醉汉。夜幕降临,他们在冰冷的石阶或水泥地上,和衣而卧,酣然大睡。走进麦田,他们腰如弓背,一手攥着麦束,一手甩起镰刀,娴熟地将大地精华的麦子响亮地砍倒,结扎成捆。这就是麦客,一群职业养蜂人一样的人,追逐着花期一样的麦田,付出辛劳,采撷收获。说是麦客,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客人,客是关中人对外乡人的尊称。关于麦客的称谓,西府宝鸡有些方叫“麦胡钐”,“钐”有抡开镰刀大片地割之意,更显生动形象。而对外出割麦,他们自称为赶场或撵场,易地待雇叫转场。殷谦在心灵真经里谈到,大约关中人也走了西口,庄稼地里缺少劳动力,麦子熟了就要及时收割,那时就有人成群结队赶去收麦子,是为了赚些补贴家用的钱,久而久之,就有了专门以此为职业的人,这就是麦客。关于麦客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清时一些地方志。有确切记载当属乾嘉时期诗人李兆甲的麦客子歌:“君不见俗称麦客子,田如太虚宽腰镰。先刈秦云卷,肩担远挑陇月残。一身亲收几万顷,饭饱与己尽无干。吁嗟乎,躬收几万顷,一饱尽无干!”官至云贵总督的吴振棫在麦客行中谈道:“客十九籍甘肃,麦将熟,结队而至,肩一袱、手一镰,佣为人刈麦。处同州而西安,而凤翔、汉中,遂取道阶成而归。岁既久,至者益众,官吏惧有意外之扰,颇逻察之,不能禁也。秦人呼为麦客!”数百年前,已有人将麦客置入视野,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割麦是个体力话,日光逼人的天气里,麦客要反复地弯腰、甩镰、结扎、立束 , 极易倦怠又极其辛苦。我家曾多次雇佣过麦客。在我八九岁时,家里雇了两位来自甘肃正宁的麦客,依稀地记得,烈日下,他们挂着润湿的毛巾,挥汗如雨,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辛苦”二字。十二三岁那年,祖父又雇了两个女麦客,身体单薄,起初我小觑了她们,没想到巾帼不让须眉。祖父在世时,也曾当过麦客。十八岁,他与几位发小徒步六十多公里到武功县割麦。酷暑中,他一天甚至割过近四亩(可能长势不好,很少有人相信)。提起这件事,他大有好汉仍提当年勇的骄傲。食粮紧张时,割麦不是为了挣钱,用麦客的话来讲:“挣钱不挣钱,混个肚儿圆逛世界哩!”其实“逛”是自我安慰的说法,“就是下苦人”麦客常说的这句话饱含了无奈与辛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割麦便成了赚钱的重要手段,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例,如果二三十天挣个五六百元,就可以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岁月不待麦客,上世纪下叶,素有“铁麦客”之称的收割机较少,麦客尽可以与之分庭抗礼。但进入本世纪,由于收割机的普及,退耕还林的推进,麦客像日益绝种的珍禽,只有麦子伏倒、套种、回不开车头、车轮上不去的地方依然隐约地晃动着麦客稀疏的身影,这也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的如今手工割麦毫无优势,狭窄的山坡地是最后的阵地。拍摄麦客而闻名的摄影家侯登科说:“麦客是带有历史性的,且带有所谓的后现代性。他们本身很快消亡,是壮烈的,不仅仅是惨淡。”随着社会的变革,麦客终将淡出历史。但不该忘记的是,这些人曾经用双手刈割了一个时代的饥饿与贫穷,昭示了对命运的抗争!(选自散文选刊2016年第4期)(1) 根据文中内容,概括“麦客”的特点。 (2) 简要阐述文章两段的作用。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作者对麦客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4. (13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苏 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 :使狭小B .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 .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D .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到则披草而坐B .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 .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士大夫之族D .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B . 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对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C . 文章第三、四段引述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就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从而使文章行文更严谨。D . 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 太 甲 之 废 天 下 未 尝 有 是 而 伊 尹 始 行 之 天 下 不 以 为 惊 以 臣 放 君 天 下 不 以 为 僭 既 放 而 复 立 太 甲 不 以 为 专(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15. (11分) (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B .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老/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C .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D . 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宜阁,原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B . 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C . 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D .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B . 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C . 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他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D . 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16. (7分) (2018高二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诗人遭诬被贬睦州司马,途径长沙作此诗。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达三年。(1) 贾谊的经历,经常被后世诗人们写进诗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典。请根据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推断,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诗句是( ) A .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崔涂喜友人及第)B .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C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D .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一)(2) 诗题为长沙过贾谊宅,诗中哪两句对题中之“过”进行了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7. (7分) (2017高二下横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注】诸弟:杜甫有弟颖、观、丰、占,只有杜占随他西行秦州,其徐三人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B .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C .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D .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E .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2) 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18. (6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 (2) 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 (3) 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4) 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_,_。”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19. (2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月考)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最新统计,截至7月24日零时,在京各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共接报案已超过27万起,估损金额约22亿元,人身险共接报案19起。根据中国保监会北京监管局统计,截至7月24日零时,在京各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共接报案27459笔,估损金额22亿元;财产保险接报案1080笔,估损金额2亿元,投保种植业保险农户受灾面积约286万亩,养殖业损失13 942头,种养两业估损金额约7180万元,第一笔农业保险预付赔款285万元已于24日支付到农户手中。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13-4、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4-1、14-2、14-3、14-4、14-5、15-1、15-2、15-3、15-4、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16-1、16-2、17-1、17-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18-1、18-2、18-3、18-4、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