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22400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月考)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面对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不禁感慨发问的名句是“_ , _ , _?”在荆轲刺秦王中写众人和荆轲在易水诀别时所唱的名句是“_ , _。”当我们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之时,其实完全应该取仔细理解一下鸿门宴中樊哙的那句精彩之论“_ , _。”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_ , 不知;_ , 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2. (7分) 为促进城市转型,彰显文化底蕴,市博物馆拟开设名人橱窗展,请你就下列材料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嵇康简介。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淮北)人。嵇康喜爱音乐,熟悉琴曲,著有琴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嵇康的诗歌今存60余首。内容上主要表现其“轻世肆志”的人生态度;形式上多受诗经影响,以四言诗为主。其代表作为赠秀才入军18首和幽愤诗。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嵇康俊逸潇洒,伟岸有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被司马氏杀害,死时四十岁。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2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体现“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选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有删改)(1) 下列对“生生美学”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生美学”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其核心是“生命的创生”。B . “生生美学”不是一般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C . “生生美学”作为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体现为艺术上的虚实相生。D . “生生美学”蕴含在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中,既具有原生性,又具有鲜活性。(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体现“生生美学”的传统艺术仍存在于当代,可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B . 同为“和谐之美”,古希腊强调科学、比例对称,中国则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C . 第三段末举国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对比手法是形成中国艺术生命力的主要手法。D . “意境”“气韵”“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词语表明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含蓄之美。4. (23分) (2017高一上扶余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十八岁的电影红鸟清明节又到了,坐在家里,一阵落寞,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十八岁的电影。十八岁那年,我在陈城读高中。离开了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束缚。那时,接触了一帮子小混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时不时地打个小架、谈个恋爱,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日子过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蹲在铁道边抽烟,你一言我一语地胡喷大侃,正巧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当时他戴着大檐帽,车后座带了一壶油。我想坏了,烟在手里也扔不及了。可是父亲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停留,哗啦一下就过去了。高一下学期,父亲开始肚子疼痛,头冒冷汗,他舍不得去医院,因为那需要一大笔开销,就自己去药店拿点止疼片吃,日子久了,病情就加重了。他自己偷偷跑到医院,拍个片子,医生一看,纷纷咬耳朵,父亲就知道坏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病情:胃癌晚期。在市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转到了省医院,每天都是挂吊针、喝中药。有时候我妈陪着,有时候就他自己。我决定逃学去郑州看望他。到了医院,他正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胡子也好久没有刮了。看到我来了,他很吃惊,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你。病房里没有其他人,他那天下午精神很好,慢慢地坐了起来,和我聊他以前经历的事情,讲我小时候如何调皮,讲他年轻的时候如何追我母亲,还和我讲如何做人。最后,他让我帮他换上新衣服,他说要带我去看一场电影。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坐在3 排的5 号和6 号,电影开始之前,父亲递给我一支烟。我愣住了,没有敢接。他说,抽吧。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却并没有点着。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一直到现在。那天放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也明白了父亲深沉的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影片里最让人动情的场景,应该是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那一段吧。儿子对父亲说,你背我那么多次,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我背你了。父亲伏在儿子的背上,一个山一样的男子,就那样湿了眼睛。我承认,我也感动了,眼睛湿润了。电影散场后,已经很晚了,外面刮起了风,很冷,父亲显得很疲惫。我说,爸爸,我背你走吧。他没有说话,像个小孩子似的伏在了我的身上。我背起父亲慢慢地往医院走,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父亲的身子已经很瘦削,我感觉好轻,好轻。父亲的双手耷拉在我的耳边,一晃一晃的,是那样的无力。父亲伏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在医院待了三天,我要回去了,父亲去送我。在火车站,他站在风里面,目送我上火车,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把从火车站买的小糕点递给了我,示意我路上吃。一个月后,父亲病重,在医院里去世,享年49 岁。当父亲的遗体运到家里时,我竟然没有了泪水,只是久久地跪在父亲身边。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给学生放那人那山那狗,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动情,慢慢地就能听到不少学生轻微的啜泣声。我能做的,只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让我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离开教室,飞到家乡的大平原,飞到父亲身边(1) 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十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哥儿们蹲在铁道边抽烟,被父亲看到了,但他毫无反应,这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B . 小说之所以把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是因为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C . 我十八岁那年逃学去医院看望父亲时,父亲带我去看的那场电影,寄托着父亲对我的希冀,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D . 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给学生播放当年父亲带我去看的那部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2) 作品是怎样叙述我和我父亲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7高一上新民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 .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 .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 .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E .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 (23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 , 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 , 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 , 终于家。(选自元史良吏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B .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C .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D .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治,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 . 知府,别称“太守”,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C . 考课,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课,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D .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休沐”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三年没有进入道州境内。B . 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将那个人斥责离去。C . 林兴祖为百姓铲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至正八年,升任道州路总管。D . 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在城外驻军,听说敌人到了,以缺乏军需物资为借口,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7. (16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 , 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 , 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注】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B . 遂杖彦英而谢砺。谢:感谢C . 今大辽始得中国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D . 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2) 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B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C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D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B . 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C . 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D . 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二上新津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世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而且,这是最可靠的财富,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2-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1、3-2、4-1、4-2、4-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1、6-2、6-3、6-4、7-1、7-2、7-3、7-4、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