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本13想北平,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感情脉络,体会作者对北平的喜爱、眷恋、思念之情。 2.掌握对比手法。,内容索引,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廿七() 黏合(), 语言知识强化,菜圃() 辜负(),nin,nin,p,刹,什刹海() 刹车(),(2)多音字,堡,堡垒() 堡子(),同,胡同() 相同(),ch,sh,tn,tn,bo,b,(1),旷() 犷() 矿(),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2),喘() 湍() 惴( ),(3),辟() 僻() 癖(),空旷,粗犷,矿山,喘气,湍急,惴惴不安,开辟,僻静,癖好,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枝枝节节: (2)翩翩:,指种种情节;谓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比喻横生旁出的事情;犹言支支吾吾,形容说话含糊躲闪。,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形容举止洒脱(多指青年 男子)。,2.辨词填空 (1)安适安闲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重指事事顺心、感到舒服,多形容生活与环境。 安闲:安静清闲。着重指安静无事,空闲自在,既可形容生活,又可形容动作无拘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如“安闲自在”。 我们住的那个家庭旅馆真像家里一样,让人觉得_自在。 他们并排走着,那种样子从远处来看,叫人以为是非常亲密的人小声_地在谈着知心话儿。,安适,安闲,(2)何况况且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_要到大庭广众之下呢? 上海地方那么大,_你不知道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何况,况且,(3)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他做的股票生意亏本了,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_罢了。 从本次税改方案来看,其更多是为希腊政府获得外部救援创造条件,上述税改方案对于恢复希腊经济增长来说可谓_。未来希腊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九牛一毛,杯水车薪,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乡思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笔名“舍予”“老舍”。中国现代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老舍善于准确运用精练流畅的北京口语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幽默讽刺、诙谐轻松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文本常识积累,二、背景展示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老舍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思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于千思万念中写下了这篇想北平。,三、文学常识 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三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事件的意义。根据所写内容的侧重点,它又可分为两种类型:记人散文。它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某一方面的性格来寄情写意。叙事散文。它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段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来写。(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有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3)说理散文:也称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即散文的题材广泛,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等无一不可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样,叙事、写景、状物等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怎样灵活多变,都必须为表达主题服务。具体而言,散文有以下五个特点:,(1)时间跨度大。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当代。 (2)空间转换广。散文也可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 (3)事件关联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不论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少了事件,散文就少了“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并连带或补充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事件(说理散文中也称为“材料”)。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动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5)结构全文巧。散文的取材宽广,结构尤显机巧。结构不好,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机巧,“杂乱”亦可成章。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品读研析,“登高楼,望故乡,重重山峦遮眼水东流。梦里泪湿枕头。思念苦,相思忧,家书怯写离愁。敢问魂魄几时回岳州。”当代诗人周天侯的一首思乡,引发了我们心中多少共鸣!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不在北平的老舍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对家乡北平的思念更为强烈。让我们走进想北平,走近老舍。,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作者在第二部分(第2、3段)和第六部分(第8段)运用的抒情方式是否一致?请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并填在图中空缺处()。 (2)作者在三、四、五部分分别写了北平的特点,他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在图中空缺处()。, 通读整体感知,答案,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环境,布局,物产丰富,答案, 深读重点探究,1.文章第2、3段,出现了“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说不出” “只是说不出而已”“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可是我说不出来”的句子。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你如何理解?最终作者并非没有说,那作者是怎么“说”的?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反复说“说不出来”是因为作者对北平爱得深沉,作者的心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城市,但这种感情用浅白的言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突出了北平在老舍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以及作者对北平的挚爱。 (2)尽管作者对北平的爱言犹未尽,但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明确感受到这种浓郁深沉的故园之思、家乡之爱。首先,作者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个比方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不同寻常而又深沉的爱。其次,作者选取富有家乡特色的、极易撩起游子思乡之情的风物人情,如“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老远就看得见的“城楼”和“牌楼”,“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的韭菜叶,“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作者借这些朴素的描写,巧妙地说出了对北平深深的爱。,2.文章两次写到“欲落泪”“要落泪”,作者为什么想“落泪”?,答案,答案(1)我们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老舍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思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于千思万念中写下了想北平。 (2)“欲落泪”在文章第2段,“我爱我的母亲”“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既表明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担忧与爱,也写出了作者对哺育他成长的一方水土的母亲“北平”的担忧与爱。把对北平的爱与对母亲的爱相提并论,也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地对北平的敬重和爱。,(3)“要落泪”在文章的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北平前途的深深担忧。,3.写北平特点的时候,作者具体在哪些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答案,答案,有人说,想北平中如果增添一两处人物描写会更好,你认为呢?,答案,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观点一)如果添加恰当,效果可能更好。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安静、自然、可爱的北平,若有一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平民,则更能体现北平的风俗特点,也能在宁静自然之中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这样写可以突出作者既爱北平的自然,又爱北平的风土人情,可以表达一种对北平完完全全的爱。 (观点二)保持原状好。本文虽然主要是写景状物,但人物活动已融于其中。如,到北平胡同卖果菜、在北平田园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人,在北平如画的建筑空闲处徜徉的市民这些画面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已经被作者融于爱北平的画境中,而且传达出了一种真挚、热烈而又亲切的情感,营造了一个“我的北平”、老舍个人心中母亲似的北平、纯净简洁的北平。,多读厚积,“以小见大”法 想北平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特殊笔法。作者要表现对北平“说不出”的母亲般的爱,却没有选取北平著名的景点,而是落笔于细小的事物,如“老墙”“小蝌蚪”“牵牛花”“玉李”“什刹海的蜻蜓”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老舍笔下为北平增光添彩,达到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的效果,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故乡之思。, 读技法勤练笔,技巧点拨 “以小”是为了“见大”。“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即要求运用细小的形象和故事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能发挥思想教育作用且能反映重大主题的文章。 (1)小处选材。重大的主题通过平常小事来体现。选材唯其“小”,才便于精雕细刻,才能充分地表现主题。如写思念故乡,可以选取家乡的小溪、大树等意象。,(2)写景寓情。情与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将自己的感情寄予客观物象之中,从而收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3)巧用修辞。修辞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同的修辞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能使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写家乡的事物,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突出中心。,迁移运用 调动自己的回忆,想想家乡有哪些可以入文的事物,运用“以小见大”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故乡的喜爱之情,200字左右。,答案(示例)我的故乡四面环山,幽静秀美。山坡上到处是山核桃和柿子树,那红艳艳的柿子挂在枝头,十分惹人喜爱。山脚下,一条幽静的小河清澈见底,环抱着半个村庄。另一半则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和风习习,竹叶沙沙,竹香淡淡。村前的河塘是我记忆最深的地方:碧绿的水草,戏水的白鹅,倒立水中捕鱼的鸭子,鸡妈妈领着一群鸡雏儿在岸边找虫子,大黄狗忠诚地来回巡逻,小伙伴们在竹林里追逐、嬉戏、捉迷藏。每当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长满青苔的老瓦房里便传出大人呼唤孩子的长腔,答案,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读素材善积累,【运用示例】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平。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他的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二、课外素材 华天:马术界的“中国代言人”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0日,里约奥运会马术三项赛个人和团体赛结束全部争夺。中国奥运骑手华天与战马“堂热内卢”在个人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第八名。八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18岁的华天代表中国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马术赛场上唯一一名中国选手。八年过去了,在里约奥运会马术比赛名单上,他仍然是唯一的中国人。,1989年10月25日,华天出生于伦敦,是中英混血儿。华天的祖父华龙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第二期飞行员,曾任中国空军第四航校副校长,被毛泽东誉为“孤胆英雄”。华天的父亲华山,从事航空工业。母亲罗山,英国人,出身英国军人世家。童年的华天曾在北京和香港生活,并在5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马术,11岁随父母回英国定居;14岁时,华天打破了国际马联“16岁才可以注册成为职业骑手”的惯例,15岁的他成为国际马联最年轻的国际一星级骑手,16岁成为最年轻的国际二星级骑手,17岁成为最年轻的国际三星级骑手。 为代表中国出战,华天放弃了英国国籍。“红色是中国的颜色,也是我的底色。”华天如是说。,【选材感言】“为代表中国出战,华天放弃了英国国籍。红色是中国的颜色,也是我的底色。华天如是说。”“故土情结”实际上也是爱国情愫的一种表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中国是我们的“根”。,老舍先生 汪曾祺 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 读美文会赏析,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做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984年3月20日 (有删改),【读后启悟】爱花成性,摆杏闻香,收藏画作,为客人亲自倒茶,为盲艺人的生计筹划,汪曾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富有情趣、热爱生活、与人交往坦诚相待、善待弱者的老舍先生。全文文字浅显明白,却饱含着深情,既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作者的牵挂,更饱含了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怀念。,1.名句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大意柱:折断。束:被约束。这两句的大意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矛盾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两句话正是说明了这样的哲理。可用于对性格的规劝。 2.名句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大意知(zh):同“智”。这两句的大意是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此条道出了人的资质聪颖与虚心求教对于成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反而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读国学厚素养,3.名句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 大意移:改变。质:气质。这两句的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改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中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4.名句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大意动乱,国家就危险;大治,国家就安全。社会混乱,动荡不安,政令难以施行,生产难以进行,国家就危险了;社会大治,有良好的秩序,令行禁止,生产发展,国家就安全了。这两句用于说明乱则危国,治则安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