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课标专用),考点清单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基础知识 1.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可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3)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形成。如石灰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温馨提示此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喷出岩或侵入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即“三进一出”为岩浆)。,重点难点 岩层新老关系的确定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由下往上,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 1.内力作用 (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内力作用地貌 (1)褶皱山:岩层在挤压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山脉。 (2)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 (3)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3.板块分布示意图,思维延伸内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主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边界处。,重点难点 1.板块运动边界类型,2.地质构造的应用图示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 1.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温馨提示风化、侵蚀作用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外力静止状态下的破坏(如岩石因热胀冷缩而破碎,再如水体结冰体积变大而使岩石破碎等),而侵蚀作用强调岩石受外力运动状态下的破坏(如流水侵蚀)。 (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瀑布主要是由于河流对软硬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不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侵蚀作用下,瀑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2)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以河谷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而宽广。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海洋方向呈放射状。,重点难点 1.侵蚀作用与地貌,2.沉积作用与地貌,思维延伸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沿海多海浪作用地貌。,3.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教师用书专用 4.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与典型区域分析 (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考点四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基础知识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上游山区,聚落多呈带状分布于相对低平的河谷、河漫滩平原、冲积扇等处。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聚落多沿河或沿海呈条带状,平原多呈团状分布。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点难点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有利因素 提供充足的水源、便捷的水运条件,以及河流冲积平原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原因是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2)线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3)延伸方向:迂回前进。,方法技巧 方法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例1(2018广东肇庆八校联考,67)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示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山脊D.谷地 (2)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A.280米B.360米 C.420米D.480米,方法应用(1)获取信息:图示构造等高线与地形等高线均向数值大处凸出运用等值线判读:该岩层中部向下弯曲、该处地势中间低、两侧高运用地质构造判读方法: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脊、山谷是地形,而不是地质构造,(2)获取信息:甲处构造等高线数值为60米,地形高(地表海拔)介于300400米之间明确题意:岩层的埋藏深度运用构造与地形等高线含义计算得出答案 解析(1)从图中构造等高线分布分析,等高线的数值由内向外增大,表明岩层是向下弯曲的,则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2)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的海拔为60米,对应地表的海拔为300400米,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240340米。,答案(1)B(2)A,方法2外力作用与地貌判读技巧 1.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风由缓坡吹向陡坡)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风由颗粒大向颗粒小的方向吹),2.河流流向判定 3.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技巧,易错辨析侵蚀河岸与堆积河岸的判定 (1)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南半球河水左偏,左岸为侵蚀岸,右岸为堆积岸。 (2)弯曲河道: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河水受离心力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4.常见沉积地貌答题思路,例2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29(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2)P地区的地貌类型为,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方法应用依据景观图确定地貌类型调用相关外力作用知识结合信息分析具体特征及成因,解析(1)首先由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河流流向;再结合河流上下游位置,确定等高线凸出特点;成因可从河流的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由景观图可判断为冲积扇;运用河流外力堆积作用知识,可分析成因。,答案(1)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 (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