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自测试卷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03278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自测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自测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自测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自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 ,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然而,【丙】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及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 什么提不高、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1) 文段中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心浮气躁B . 清芬可挹C . 及时D . 从而(2)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B . 乙C . 丙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17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 .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 .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 .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 .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 .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 .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 .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 .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3. (2分) (2019高三上西城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下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B . “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C . “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点)。D . “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各美其美B . 美得适度C . 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D . 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3) 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 .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 .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C .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D .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B . “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C . 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D . 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 .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 .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D . 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4. (1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两个孤独的人【奥地利】茨威格像一股广阔的深色的激流,熙熙攘攘的工人穿过大门。在这密密匝匝的人群后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个工人孤孤零零地走着。他还不老,很强壮,但是他不能与那些人保持同样的步子,因为他那条瘸腿无法使他快速地行走。远处欢快的声音还在发出回响。他听到了,对这人群发出的嬉闹的声音并不感到痛苦。他的残疾早就使他习惯了孤独,在孤独中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哲学家,以弃世者的冷漠面对生活。他一瘸一拐地慢步向前。从远处昏暗的田野里涌来不久就要成熟的庄稼的暖洋洋的芳香,冷爽的晚雾也无法遏止它的飘散。远方的笑声消逝了。不时还有一只孤零零的蟋蟀发出唧唧声,除此到处一片寂静,是那种深深悲哀的寂静。在这样的寂静中沉默的思想开始言语了。突然他谛听起来。他觉得他听到了有人在呜咽。他凝神静听。一切都在沉默,像在无梦的睡眠中。但在随后的瞬间他又听到哭声,更为低沉更充满了痛苦。透过模糊的苍茫的暮色他看到在公路上有一个身影,坐在堆摞起来的铁轨上哭泣。他先是想静悄悄地走过了事。但当他走近时,他认出了这个不停呜咽的少女。她是和他在同一工厂的一个女工。他是在每个人都称她是“丑八怪尤拉”时认识她的。她的丑陋是那样惹人注目,他们给她登记上这个她早在孩提时代就有的名字。她的脸粗糙,不成规矩,皮肤的颜色是一种脏兮兮的黄色,那样污浊不堪,令人厌恶。再加上体型是那样显眼的不协调,孩子般孱弱和消瘦的上身,长着一个宽大和有些弯曲的臀部。唯一漂亮的是她那双安详和熠熠闪光的眼睛,它们把所有的轻蔑和憎恶的目光当作是温柔的顺从再次映射出来。不受怜悯地继续生活下去,他本人业已承受了过多的秘密痛苦。他走近她,把手善意地放到她的肩膀上。她吃了一惊,像是从梦中醒来。“放开我!”她不知道是在同谁说话,只是由她的狂暴的痛苦而嘶叫起来。现在她认出了这个陌生人,变得安静下来。她注意过他,因为他是厂里从没有嘲笑她的少数人中的一个。她喃喃地推开他。“放开我!这是我自个的事。”他小心地问道:“他们又欺负了你?”这个问题又触到她的痛处。血一下子涌到面颊,她的话急促忙乱,充满了怒气:“他们要到乡下,到村里去。有一个人建议,这立刻得到大家赞同。在有人数一数有多少人去时,我蠢极了,也报了名。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他们恶言恶语,他们挖苦嘲笑,还从没有这样狠毒,直到我发起火来。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失去耐性,就对他们说了些他们认为是下流人说的话。于是他们就把我打了一顿”她又剧烈地啜泣起来。他陷入极度的激动,感到有必要对这个可怜的姑娘说几句话,于是他开始讲起他本人的苦恼。但她不想减缓她的痛苦,她不愿放弃每个受侮辱人感受到的那种殉难者的快乐。“不是他们,那些伤害我的人。是所有的一切,是整个生活。有时,当我想起自己时,我就厌恶自己。我为什么这么丑陋?这太不公平了。可我整个一生都在承受。早在是个孩子时我就感到他们在嘲笑我。我从不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因为我怕他们,因为我嫉妒他们!”他震颤地听她讲,她对他袒露了如此多的痛苦,他完全能够理解。因为这由成千上万小时积贮起来的痛苦,他原认为早已死寂了,现在又都从他的睡眠中苏醒起来,他早就忘记了,他是来这里安慰她的。完全不由自主地他也讲起了他的遭际,因为他找到了能理解他的人。他轻声对她说:“也有一个人,他想与其他人一起玩耍,但是他不能。每当他们狂跑乱跳,他总是吃力地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老是落在后面。其他人嘲笑他。他总是听之任之,傻里傻气的。比起你来,他也许更糟,你毕竟有健康的腿啊,整个世界属于这样的人哪!”她内心激动得越来越厉害。她感觉到她生活中的痛苦从深处在碎成破片。“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命苦。我从没有看到母亲,没有人对我说过一句好话。当每个姑娘同她们的情人在一起时,我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这同时我还感到,事情会永远如此。也必然是永远如此,若是人们像所有其他人一样都这样想的话。我的上帝,我真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俩从没有对人讲述过的,也几乎自己都没有供认过的,这两个还几乎是陌生的人彼此都袒露了出来。每一声呐喊都在他们的灵魂中得到了回响,因为两个人在痛苦上是相亲共感的。他立起身来,简单而乞求地对她说:“走吧!”她同他一起上路。天色已完全变得昏暗了。他无法再看清她的面孔,而她根本没有察觉到,在她的痛苦缓缓消失之中她在迎合着他的脚步。两个人就这样慢慢地一起走着。一种模糊不清的相互理解的情感像一种天国的快乐飘临到两个孤独者的天空。他们的交谈变得越来越亲切和细声,必须完全靠在一起才能听得清楚。(1) 文章第二段划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她感觉到她生活中的痛苦从深处在碎成破片。而她根本没有察觉到,在她的痛苦缓缓消失之中她在迎合着他的脚步。(3) 两个孤独的人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4) 本文讲述了两个孤独的人的故事,请探究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深刻意蕴。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塘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者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 , 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移浙东提举常平,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B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C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D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比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韩愈为韩退之。B .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C . 尚书省,在隋唐时与中书省、门下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 . 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而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称为官谥。文中的“文洁先生”是私谥。(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震在华亭、长洲县为官时,惩治了勾结官属的豪势之家,震慑了全县,颇有声望,其政绩得到了百姓的认可。B . 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的人只有十之三、四还在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而黄震把尚在狱中的结关者都释放了。C . 黄震认为劳役之法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他还大兴水利,恢复了许多被废弃的河塘、被损坏的堰渠和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D . 黄震是集勤、俭、能、直一身的清官、好官。他认为朝廷之制,尊卑不同,朝廷纲纪不可打乱,因此,他坚决不接受长史之职。(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注释】(1)问遗:赠予。(2)绍缭:缠绕,装饰。(3)拉杂:堆集。(4)妃呼狶:妃,悲:呼狶,唏嘘。(5)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6)高:同“皓”,东方发白。(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B . 诗人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作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感情变化。C . “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D . “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果断、决绝的态度。E . 本诗通过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2) 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内容简要概括。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6高一下湖北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王维使至塞上的“_,_”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杜甫登高中写自己漂泊他乡,见秋而悲,拖着多病的身体登台远望的句子是“_ ,_。”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 (1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 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诗句)”的奇效。9. (5分) (2018沈阳模拟)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人们依照节气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涵养“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的返朴归真生活。因此,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玄烨“终身不病的人不能成个名医”阿拉伯“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范于未然”古语“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栽了跟头,别怪石头。”李景阳“做事一错,补过无及”中国谚语有关“过错”的名言警句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七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答案:略3-1、3-2、3-3、3-4、3-5、3-6、4-1、4-2、4-3、4-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