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蒙古昆都仑区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真题演练 (共3题;共33分)1. (11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东屯北崦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诛求:勒索强取。(1)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贫困不堪。B . 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C . 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D .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于是回白首,不忍卒看。E . 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再次直抒胸臆,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2)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11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注释】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B . 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C . 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D .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11分) (2016高三上周口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绥州作韦庄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注: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蔡琰:字文姬,三国时人。单于:曲调名。(1) 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2) 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二、 模拟实训 (共12题;共132分)4. (11分) (2017内蒙古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宋】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当地即属江南,此词是作者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 下列各项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B .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诗人的失望之情流落笔端,用笔极为细致。C .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句十分精妙,两句通过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比喻的手法表现梅的姿容。D .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E . 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得香”再到“开遍”,层次清晰。(2) 全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情感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5. (11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 , 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B .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C . 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D .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2)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11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B . 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C .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用一“寒”字,把视觉感受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D .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之人的彼此思念之情。E .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2)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7. (11分) (2019高一下汉中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注释】本诗作于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广德年间,吐蕃入侵,一度占领长安。(1)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把长安政局比喻成棋局,写时局动荡,政权争夺,比喻贴切而形象。B . 颔联、颈联写的都是在夔州“闻道”的国事,具体写了“似弈棋”的内容。C . 颈联写的是虽战事频繁,但“关山金鼓震”,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D . “鱼龙寂寞秋江冷”句,借景抒情,清冷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及处境。(2) 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请问他“思”了哪些内容? 8. (11分) (2016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文后各题。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 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2) 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9. (11分) (2019高二上金山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1) 标题中,“送春”是_。 (2) 依据词意,以下推测或判断不妥的一项是( ) A . 词人在归途的马背上,词兴大发,构思并创作了这首词,B . 词人思归心切,只好借酒消愁,乐以忘忧。C . 这首词应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D . 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已跋山涉水,历经漫漫旅途。(3) “双燕舞风斜”,词句中的“双”可否改为“孤”?请说说理由。 10. (11分) (2018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黄庭坚关寒塞雪欲嗣音 , 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注】嗣音:传递信息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1) 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 (2) 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 11. (11分) (2017高一上茶陵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上曲送元美【明】李举龙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注】元美即工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句运用比喻,以“馆”喻“白羽”,既形容乌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B . 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C . 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倚的紧急,为元戈的出行渲染气D . 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怙竞,暗示时间,乂与下文“征人”矜月相照应。E . 后两句承上面来,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2) 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2. (11分) (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关山月李咸用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注】“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1)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 13. (11分) (2016高一上龙海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时间变化与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14. (11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滴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B .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C .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D .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E .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 (11分) (2018聊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注】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B . “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C . “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D . “何似”三句,虚写诗人自己年少力壮时,骑射技艺高超,回答了客人“豪气安在”“为谁雄”的疑问。E . 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郡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2) 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真题演练 (共3题;共33分)1-1、1-2、2-1、2-2、3-1、3-2、二、 模拟实训 (共12题;共132分)4-1、4-2、5-1、5-2、6-1、6-2、7-1、7-2、8-1、8-2、9-1、9-2、9-3、10-1、10-2、11-1、11-2、12-1、12-2、13-1、13-2、14-1、14-2、15-1、1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