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02036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高考语文模拟示范卷(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5分)1. (2分) (2019高一下肥城期中)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第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B . 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C . 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D . 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2. (3分) (2018无锡模拟)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大吼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随后,又砍断桥梁,曹军无法追击而被迫撤军。B . 茶馆中,秦仲义说:“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他想增加房租,甚至打算收回王利发的茶馆卖掉。C . 边城中,媒人误传口信说大佬选择了碾房,老人信以为真,差一点错过这段姻缘。爷爷遭遇的一系列误会加重了爱情的悲剧色彩。D . 鲁迅的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回忆北京“双十”节各家懒洋洋张挂五色旗的情形,充分表现人们纪念辛亥革命时的冷漠。E .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偶遇克劳狄斯为自己弑兄的罪行忏悔,却没有下手报仇,因为那样会送叔父升入天堂。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3. (10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唐)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 , 阳春一曲和皆难。【注】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凤凰池上客:指贾至。(1) 首联中第二句中描绘了京城_时节的景色。 (2) 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姓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 (2017高二下潮南月考) 补充句子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 , 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_”不以彼此相识为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 , 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5. (12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点一画。都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做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相通的。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都讲求志、意、情的表达。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扬子法言提出“书,心画也”观点,就是指书法是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是规范化后的“心”的美化。B .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宋代文人画讲求“形与心相合”,这与西方美学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内涵相同。C . 由“声”到“音”继而到“乐”的过程,既是规范化和美化的过程,也是学会表达心灵、抒发情感的过程。D . “写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书法最具代表性,其他艺术只能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而得到启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B . 第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C . 第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书,心画也”两种说法,都明确地指出了文艺创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关系,都把文艺创作看成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的表现。B . “心”可理解成是志趣、意念、情感,是艺术家内在主观因素的总和,“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文艺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C . 艺术创作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方面强调要取法于自然,在自然现实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另一方面是学会“写心”,抒发艺术家的内在情思。D .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诗书画共通的艺术大师,如王维、苏轼等,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文化重“心”的共同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艺术形式相通。6. (9分) (2016高一下高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1) 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B . 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C . 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D . 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B . 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C . 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D . 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B . 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C . 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D . 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9高一上友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题为“别等”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别 等别等太阳已经高挂天空才进入今天别等花已凋谢才来珍惜别等机会远去才来痛心别等已经失败才来懊悔等,只会等白我们的少年头等,只会让我们错过播种和收获的季节读了这首小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出来。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5分)1-1、2-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3-1、3-2、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1、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5-1、5-2、5-3、6-1、6-2、6-3、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