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价值悖论(paradox of value)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重要,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可有可无,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这个价值的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你能否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呢?,第三章 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但并没有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的背后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本章作为上一章的深入,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此推导出需求曲线。,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 1、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中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程度。(主观心理评价) 一件商品有其自身的客观用途或功能,也有消费者对其消费前后的主观感受、满足程度、主观评价;前者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不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后者是商品的效用,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 消费者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大,满足程度低,则效用小,消费中给消费者带来痛苦,则是负效用(disutility)。,关于效用的几点说明: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而且是一般正常的心理感觉,不要用个别人的心理感觉去代替一般人的心理。效用不同于商品使用价值。 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与效用概念意义相反的一个概念是负效用,是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引起人的不舒适感或痛苦的能力。 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效用是不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比较的。,二、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两种效用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度量、加总和计算,但效用本身没有单位。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不能具体度量,因而也不能加总计算,只能按满足程度进行排序。 现代微观经济学更多的应用序数效用方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效用函数表示效用量和商品量之间的关系。 U=f(q1,q2, qn) 其中U为效用量;n为消费者消费的几种商品;q为每种商品的消费量。,效用函数,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所得到的总的满足。(Total utility)TU。TU=f(Q)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所有其他商品的消费水平保持不变时,增加消费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即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1)在最初阶段总效用逐渐增大,即TU越来越大,边际效用递增。 (2)当消费量增加超过一定点后,总效用斜率逐渐变小,即TU在减小,边际效用递减。 (3)当对某种物品消费达到饱和点时,总效用的斜率为零,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为零。 (4)当消费量超过饱和点以后,总效用下降,边际效用小于零。,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叫戈森第一定律。德国经济学家戈森(Gossen)在1854年提出了两条有关欲望的规律:一是欲望强度递减规律,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欲望强度会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或减少;二是享受递减规律,这是指随着人们欲望的满足,从商品使用所得到的享受是不断减少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从戈森定律引伸而得来的。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从商品中所得到的享受或满足程度就会递减;商品的边际效用也就会递减。, 含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这一特征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基数效用论者的解释: 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以下特点: 第一,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第二,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消费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第三,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在特定时间内的效用。人们的欲望具有反复性或再生性,边际效用也具有这些特性。 第四,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有负效用。这是因为作为有理性的消费者,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趋近于零时,由于人们的欲望有多样性,他会改变消费内容与消费方式,去满足其它欲望,以增加总效用。 第五,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观标准。主观效用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就高,价值或需求价格也就高;反之,则相反。,4、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1)含义: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货币收入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 2)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对不同收入的人来说,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 4)推论: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又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同时,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而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这是指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化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研究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也就是研究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5、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假设: 第一,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2)均衡条件(两种与两种以上物品):每一元都物有所值以得到性价比最大的效用,或在消费者收入约束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各种物品的消费支出中获得的最大、最好的满足。 3)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消费的最后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与它的价格比要相等。 4)这里假设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因而其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既定不变;不同的货币边际效用代表了不同的收入和购买力。 5)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情况是不同的。 6)这里假设消费者都是完全理性的、都是精打细算的,而现实中的消费者并不都是这样。 7)现实中的消费也是常常必须同时进行的,而不是边际效用递减后再购买其他商品。,6、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假设前提是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均衡是指有理性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1)消费者均衡的制约条件 人的需要是无限的,但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效用最大化只能是有限制的效用最大化。限制因素是商品的价格Pi和消费者收入水平I(假设只消费X和Y两种商品) I=Px*Qx+Py*Qy 1)购买各种商品的支出不能超过其收入,超过收入的购买是不能实现的。 2)购买商品的支出也不能小于其收入,否则无法达到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2)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1)在上述条件的限制下使效用最大化的最佳商品组合就是当消费者把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时,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所得到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例都相同。 :购买的最后一美元商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原则(预算分配原则):在消费者花掉全部收入的情况下,使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2) 花在商品X上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大于花 在商品Y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若减少购买Y增加购买X,则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反之,增加购买Y减少购买X,则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即只要 上述过程就会持续下去,直到相等,效用达到最大就 不再改变购买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3)多种商品,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计算题型的联立方程,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等边际原理 假定某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而且随着在任何一种用途上所分配的该资源的数量的增加,其边际利益(边际效用、边际产品、边际收益产品等)最终呈现递减的趋势,那么在配置资源时只要使在每一种用途上的边际利益相等,决策者就能从数量既定的该种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当不变时,MU与P同增同减,而MU增加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减少,MU减少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增加。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7、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表3-1: 某商品的效用表(货币的边际效用=2),如图3-2所示,根据表3-1的第(1)栏和第(4)栏可以绘制出相应的单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通过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1)需求曲线是以基数效用为基础的,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为增加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货币价格越来越低,只有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才愿意购买较多的商品,以满足较低程度的需要,这就是需求定理。 2)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实际上是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来表示他用货币所换来的商品的边际效用。 3)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不同价格下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的均衡点。,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矩形OQEA是愿意支付的部分 矩形OQEP是实际支付的部分 三角形APE是消费者剩余 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减少;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图3-3 消费者剩余,例如,某种面包的市场价格为5元,某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个面包时,他认为值得付10元去购买这个面包,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0元。因此,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5元购买这个面包时,就创造了额外的5元的剩余。在以后的购买中,随着面包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为购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第五个面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递减为9元、8元、7元、6元。于是,他为购买5个面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10元+9元+8元+7元+6元=40元,但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5元5=25元,两者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即为40元-25元=15元,如图3-3所示。,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价格为P0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式子右边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有必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剩余不是消费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实际收入,而是一种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等 。,消费者剩余 定义 图示,D,S,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A,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 点意味着供给同样的量,却得到了较高的价格。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 点意味着购买同样的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B,注意: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并不是实际剩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物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的剩余越少,需求量就越低 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不仅是追求总效用的最大化,更有重要意义的是边际效用的最大化。 一个商品的价格在某些情况下由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决定,既消费者剩余决定,而与它的成本无关,即商品的价格并不完全由成本决定 生产者或销售者必须要使消费者边际效用最大或消费者剩余最大,才可能顺利推销自己的产品 边际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物以稀为贵”(如水与黄金),稀缺意味着可供消费者消费的数量与次数就很有限,这样边际效用就大,消费者剩余也多,人们也就愿意为稀缺的物品支付较高的市场价格。,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 1、序数效用论: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度量,即消费者只能根据各种商品组合给予他的满足程度顺序加以排列,而不用确切地说出各种商品组合的效用到底是多大。 2、基数效用论的缺陷:难以确切说出各种商品组合的效用到底是多大。序数效用论虽不存在上述缺陷,但是它本身也有缺陷。,二、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1、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偏好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作出不同的决策。 2、三个基本假定 (1)完全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2)传递性:在A、B两种商品中偏爱A,在B、C两种商品中偏爱B,则在A、C两种商品中偏爱A。 (3)非饱和性:在所含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和所含商品数量较少的商品组合之间,消费者总是宁可要前者而不要后者。这是以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好东西)的消费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为前提的。,三、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对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分析也称无差异曲线分析。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1)无差异曲线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在曲线U1上,A、B、C虽代表商品X和Y的不同组合,但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等的。因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线。曲线U2、U3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着含有较多的商品X或Y的组合,即分别代表着较高的满足水平或效用水平。具有一系列无差异曲线的图称无差异曲线图。 这是消费者主观偏好在坐标图上的几何表示。例表:,图示 :, A,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假定每个商品都是多了比少了好,则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只有特殊情况下,商品为中性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才表现为水平、垂直或向右上方倾斜。 (2)假定每个商品都是多了比少了好,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会成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3、边际替代率MRSxy (1)边际替代率:为了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 MRSxy:消费者用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Qy:表示Y的减少量;Qx:表示X的增加量。因为两者是反方向变动,所以MRSxy为负值。在习惯上取其绝对值,所以加负号。,(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过程中,消费者为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变,他愿意为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放弃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图示 :, A,某种商品在增加消费时,边际效用递减。,某种商品在减少消费时,边际效用递增。,?,例:人民币换手机。最开始人们愿意用万元级来换它,随着手机的增加,人们就用几千元来换它,到今天的美国,据说只用几十美元来换它。,真情获得,4、无差异曲线的几种特殊情况,四、预算线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货币收入I和商品价格P I=PxQx+PyQy,即 2、由公式可知:,预算线(收入线、消费可能线、等支出线)表示消费者用同一收入按既定价格Px、Py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Y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y,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可以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但是只能和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既在预算线上又在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它代表的商品组合是在预算约束下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均衡的商品组合),(2)由上述结果可知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MRSxy是消费者为保持其总的满足水平不变而愿意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比率。 Px/Py是消费者能够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比率。 两者必须相等,否则消费者就总有可能找到另一种使其满足程度增加的商品组合,说明当前所选不是效用最大化的均衡商品组合。,2、序数效用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的关系 序数效用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相同,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X和Y的组合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当沿曲线下移时消费更多的商品X所增加的效用一定等于减少商品的Y的消费而造成的效用损失。 即x*MUx=-y*MUy (1)从序数效用角度看: 均衡状态是 (2)从基数效用角度看: 均衡状态是 即最后一单位货币提供的MU相等。 以这两种理论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无本质差别。,数量配给使市场配给的一种形式 数量配给不仅在计划经济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中有时也成为政府的一种政策。 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数量配给会导致排队购买的现象。 配给制会损害一些消费者,因为他们达不到想要的消费量。,例:低效率的汽油定量配给,当一种商品是配给供应时其数量少于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数量,使效用变小。在汽油不定量配给时,消费者处于无差异曲线U2上的C,消费5千公升汽油。但在汽油定量配给限制为2千公升下,预算线变为ADE,消费者移向较低的无差异曲线U1上的D点。,20000,20000,A,B,C,D,E,2000,5000,18000,15000,O,U2,U1,购买其他商品的支出(美元),汽油(公升/年) (每公升1美元),年收入20000美 元的消费者某甲,例:大学生助学贷款,某大学生得到一笔助学贷款 使预算线右移,如果限制该 贷款全部用于教育,则消费 组合从A移向B,会出现一个 拐角解,但如果贷款既可用 于教育,也可用于其他消费 那么C点该学生的效用更大,P,A,B,C,Q,U3,U2,U1,其他消费(美元),教育消费(美元),O,第三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假定货币收入不变,商品Y的价格不变) 1、 2、个人需求曲线,二、货币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收入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收入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带来商品消费量和满足水平变动。,e g i,a c k,O,劣等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3、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的价格弹性Ed 假设是多种商品的组合,商品Y是花在商品X以外的商品上的货币,货币商品Y的价格是1元。,Ed=1即价格与需求量相对变动幅度相同,表明当价格由P1降到P2时,花在商品X上的货币保持不变,则花在商品Y上的货币也保持不变。,Ed1即价格相对变动幅度大于需求量相对变动幅度,对商品X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表明当价格由P1降到P2时,花在商品X上的货币减少,则花在商品Y上的货币增加。,B,A,U,W,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总效应(A1B1),它包括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当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有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A1C1)。 2、收入效应:在所有的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于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商品X的需求水平的变化(C1B1)。,K,一般而言,在满足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即替代效应为负。收入与需求水平同向变动,即收入效应为正。 一、正常商品(收入与需求水平同向变动),收入效应为正,则C点在A、B点之间(收入与需求水平同向变动)。收入效应为零,则C点在B点之下(收入的变动并没有引起需求的变动) 。 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与价格反向变动,所以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反向变动。,二、低档商品(收入与需求水平反向变动) 三、吉芬商品,收入效应为负,C点在B点右侧,低档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减少,即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一般情况,因为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还是与价格反向变动,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 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商品 X 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名义货币收入不变,但是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加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实际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另一方面,商品 X 价格的下降,使得商品 X 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 Y 来说,较以前便宜了。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 X 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 Y 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显然,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所以,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总之,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 总效应 =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X,X1,X2,X3,a,c,b,U1,U2,A,B,B1,F,G,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Y,价格变化前的预算线,价格下降后的预算线,补偿预 算线,(正常物品),1、替代效应 上图中,由于商品 X 的价格下降,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了,消费者新的均衡点 b 不是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 U1 而是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U2 上。为了得到替代效应,必须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使消费者回到原来的无差异曲线 U1 上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补偿预算线这一分析工具。,关于补偿预算线的理解: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地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只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为了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使消费者能够回到原有的无差异曲线 U1 上去,其具体做法是: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 AB1 且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的补偿预算线 FG 。这一做法的含义是:补偿预算线 FG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表示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减少(预算线的位置由 AB1 向左平移到 FG )刚好能使消费者回到原有的效用水平。,补偿预算线 FG 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于均衡点c ,与原来的均衡点相比,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1X2,这个增加量就是在剔除了实际收入水平变化影响后的替代效应。它显然归因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在这里,商品X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X1X2是一个正值,即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2、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总效应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设想一下,把补偿预算线FG再推回到AB1的位置上去,于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就会由无差异曲线 U1 的 c 点回复到无差异曲线 U2 的 b 点,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量X2X3就是收入效应。,这是因为 ,在上面分析替代效应时,是为了剔除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才将预算线 AB1 移到补偿预算线 FG 的位置的。所以,当预算线由FG的位置再回复到 AB1 的位置时,相应的需求量的增加量 X2X3 必然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显然归因于商品 X 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它改变了消费者的效应水平。,在这里,收入效应X2X3是一个正值。这是因为,当 X 的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物品 X 的购买。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案例:商品价格的下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发生两方面的影响:收入效应和二是替代效应。为了说明这两种效应,我们来看当得知可口可乐价格下降消费者会作出什么反应。,“好消息!现在可口可乐便宜了,我们收入的购买力增加了。实际上我们的收入相对增加了,我们比以前更富了。我们可以买更多的可口可乐和其它商品”(这是收入效应) “现在可口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雪碧可以得到更多的可口可乐。”(这是替代效应),你发现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可口可乐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状况变好。可口可乐与雪碧都是正常商品,消费者把购买力的提高用于这两种商品。但同时可口可乐消费比雪碧的消费变得更便宜了。这种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可口可乐和更少的雪碧。,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1、区别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 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2、收入效应 当某正常物品的价格下降(或上升)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或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或减少)对该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当某低档物品的价格下降(或上升)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或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或增加)对该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由于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不对它们各自的替代效应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所有的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都是成反方向变动的。,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O,X,X1,X2,a,c,b,U1,U2,A,B,B1,F,G,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Y,X3,(低档物品),上图中,商品X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为X1X3 ,它是正的替代效应X1X2和负的收入效应X2X3之和。由于替代效应X1X2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X2X3的绝对值,或者说 ,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 ,总效应是一个正值。,综上所述,对于低档物品来说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是,在少数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会出现违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这类物品就是吉芬物品。,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却增加了。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做吉芬物品。 为什么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呢?下面用图分析这个问题。,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图,O,X,X3,X2,a,c,U1,U2,A,B,B1,F,G,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Y,X1,b,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现将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结论综合于下表中。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X1,O,X,a,c,U1,U2-2,A,B,B1,F,G,b,U2-1,U2-3,第五节:市场需求曲线,1. 市场需求曲线是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2、MR曲线的确定 3、MR与Ed之间的关系,第六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性和彩票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为风险。 L=p;W1,W2,三、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1、期望效用: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L=p;W1,W2 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 EU p;W1,W2=pU(W1)+(1-p)U(W2) 简写为:EU (W1,W2)=pU(W1)+(1-p)U(W2) 彩票的期望效用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期望效用函数又称冯诺依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 2、期望值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值:pW1+(1-p) W2 彩票的期望值是彩票不同结果下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货币财富量的加权平均数。 彩票期望值的效用:UpW1+(1-p) W2,四、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风险回避者:U p;W1,W2pU(W1)+(1-p)U(W2) 风险爱好者:U p;W1,W2pU(W1)+(1-p)U(W2) 风险中立者:U p;W1,W2=pU(W1)+(1-p)U(W2),五、风险与保险 1、风险回避者在面临风险的条件下,愿意付出一笔钱买保险 原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险金额S应该等于其财产的期望损失 S=p*L+(1-p)*0 W:财产; L:损失; p:风险发生的概率 W-S= p*(W-L)+(1-p)*W 即上保险后得到稳妥的财产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财产期望值。 2、保险公司 期望收益:p*(S-L)+(1-p)*S=-p*L+S L:保险公司的补偿费(投保者的损失) 只要-p*L+S0,保险公司就愿意接受投保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