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的形状教案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14794397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的形状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的形状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的形状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第 6 课时地球的形状【教材简析】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通 过前面 5 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 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 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 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 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 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 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 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 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 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 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 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 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 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教学重难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 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你知道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2.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 更得益于古人对地球形状不断探究过程。3. 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知识。但是对古人来讲,它仅仅是一 种猜想?4. 古人是如何不出地球探究地球形状呢?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 些条件?(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5. 今天我们走近古人,和他们共探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二、探索:地球的形状(一)猜想:天圆地方1.教师出示“天圆地方”图片。一开始古人猜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你觉得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呢?2. 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 的。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据,那么地球真的就成了“天圆地方”了吗?(预设: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一种证据。)1. 学生学会质疑,纷纷提出自的想法。要验证猜想,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 证据来支撑。(预设:学会质疑,主动寻求证据。)(二)验证猜想 1:模拟并观察远处驶来的帆船材料准备:帆船模型,泡沫块,地球仪1. 人们在猜测地球是“天方地圆”的同时,不断观察和思考,去寻找探究 地球形状的方法。在海边的人们发,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你们觉得这种现象会支持哪种猜想呢?(预设:学生预测支持的猜想。)2. 学生讨论支持的猜想,引导学生需要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出示准 备材料:(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地球仪模拟地球,桌面模拟平面。)3. 小组活动,合作实验。学会用平视的方法观察。观察后讨论: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哪种现象符合我们生活实际。(预设: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推理地球是球形。)(三)验证猜想 2:月食的成因材料准备:手电,乒乓球,泡沫块1. 引导: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还在继续寻找证明猜想的证据,在观察月 相的时候,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2. 出示月食动图,教师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是谁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光 线?(预设:地球的影子)。3. 引导: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 4. 教师演示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四)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1. 导语:人们根据生活现象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 不接受这个观点。只有不断寻求证据,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2. 不走出地球,古人还是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有力证据。(预设:引入麦哲 伦环球航海图。)3. 如果地球是球形,那么沿着一个方向走,绕着地球一周就能回到原点。 出示航海图,学生利用地球仪“环球”一周。(五)更多证据:随着人类科技的的发展,走出地球,寻找到更多的证据。(预设:出示图片) 三、研讨1.学生反馈交流:你能用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服“天圆地方”说的 古人,哪些信息证明地球是球形的?2.提问: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猜想证据球体帆船月食麦哲伦航海 天圆地方观察【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模拟实验 1 完成后,直接记录海边观察船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体现观 察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写字和画画的形式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 尝试填写结论。【作业设计】(1)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 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 )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 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 )上移动。A.球面 B.平面 C.两个面都可以的(2)他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 A.圆的 B.方的 C.都有可能(3)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 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 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 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 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 黄色。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 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空 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 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