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十二五”时期农村发展若干问题与政策分析,20112012上学期,“十一五”规划时期农村改革领域有两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一是 2006 年初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二是中央确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取消农业税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确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迫使许多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对中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变化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展望 四、“十二五”时期“三农”发展的政策思考,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变化,(一)粮食连续增产,农业双层经营模式出现新突破 1.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十一五”时期,中国粮食产量从 4.97 亿吨增长到 5.46 亿吨,保持了连续增长,增幅约10%。,2.农业出现新的双层经营模式。 以社区为纽带的农民家庭经营与农民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方式 ; 以市场为纽带的家庭经营与职业农民(或由他们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双层经营模式,(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出现新形式 1.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5 年的 3254.9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5153.2 元,年均实际增长8.35%。20052009 年,价格因素和政府补贴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十一五”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协会等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3.部分农民同时成为土地出租者和农业打工者。,(三)农产品供给格局出现新变化,价格波动出现新特点,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1.农产品供给转向国内国际双向平衡格局。“十一五”时期,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影响力显著提高。,2.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出现新特点。“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出现了新变化。 3.食品安全制度日趋完善。“十一五”时期,中国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逐渐健全,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向好。,(四)农村要素市场发育进程加快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加快,流转主体和形式日益多样化。2009 年底,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 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2%,大大高于“十五”时期5%左右的水平。,2.农民身份分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发育。农民原先是职业概念,现在已经演变成身份概念,而与其居住地和职业无关。 3.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增强。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取得新进展。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总供给扩大,农民户均贷款额增加,融资状况总体上有所好转。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有所改善。,农村金融需求也出现了新特点:农户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消费性贷款需求增加;大额和长期性的生产性贷款需求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增加。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需求增加较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既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收购原料的保障,而且资金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也需要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了整个农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保障对象逐渐增多,正在逐步靠近“应保尽保”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在全国10%的县试点。,2.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差距有所缩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财政可支撑能力的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二、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满足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资源约束压力依然很大 1.耕地保有量已经逼近 18 亿亩红线,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2.节水农业的发展尚有许多技术和政策问题没有解决。虽然“十一五”时期农业用水比例下降,但在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二)解决农产品供求和食品安全的政策有效性不足,政策目标有所偏差 1.没有从改善和优化食物分配结构方面考虑制定有效的解决农产品供求矛盾的政策。,2.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堪忧,监管制度和体系很不完善。化肥、农药、兽药等过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和农地污染,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各监管部门缺乏沟通,存在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现象。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过于笼统,甚至存在着矛盾,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三)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十一五”时期,尽管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的名义收入差距和实际收入差距都呈现扩大趋势 ; 2.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52009 年,将农户按照人均纯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后五等分,底层20%低收入农户与顶层20%高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从7.261 扩大到7.951。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区域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四)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1.有意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仍然面临操作层面的制度不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2.建设征地和建设用地制度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国家征收土地的范围远远超出公共利益的界限。征地程序中农民的参与权受到剥夺,因而农民的主体性不能得以体现。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不同权”。在执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建新”指标的诱惑下,以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拆旧”。职业农民(专业农户)集中居住显现出很多弊端。,(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仍任重道远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规划。 2.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存在实质性差距。农村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同时,省际之间、三大区域之间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3.公共服务机构的“营利化”倾向,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的效率。 4.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过多地依赖专项资金。 5.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信息发布和项目监管仍然不充分。,(六)农村金融供给和服务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偏远乡镇仍未覆盖金融服务网点。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外流严重。农业保险仍不能满足农民风险防范的需求。,2.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创新不足,政策限制较多。 3.农村政策性金融在经营方向上存在问题。首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并没有减少,粮食和棉花收购贷款负盈不负亏的问题仍然存在;其次,政策性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利,在定位上仍然有问题。,三、“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展望,(一)农业:农产品供给能力提高,供求关系改善。 1.农业生产。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会随着非农就业环境的改善逐渐提高,进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食物供需。“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由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引发的食物需求总量仍将增加,但由于人均营养水平进一步快速增长的潜力有限,食物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3.食品安全。“十二五”时期,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机制、标准体系、检验检疫检测体系和风险评估评价体系会进一步完善。 4.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分化加剧。 1.农民收入。 2.农民分化。农民的分化一方面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也会对现有政治体制施加压力,进而促进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化。,(三)农村: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 第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还很难消除。,2.农村金融 第一,金融政策环境有望继续改善。 第二,农村金融需求规模进一步增加。 第三,普惠金融的理念将逐步付诸实践。 第四,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难以根本扭转。,四、“十二五”时期“三农”发展的政策思考,(一)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1.调整粮食安全战略思路。 2.保障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利益。 3.做好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 4.加快粮食科技创新。,5.理顺粮食生产要素价格与粮食价格的关系。 6.增强政府粮食调控能力。 7.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入手,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推广食品标识入手,实现食品可追溯。,(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分化 1.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 第一,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入手,将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第二,从提高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入手,将依靠农产品数量增收的方式转变为依靠农产品质量增收的方式。 第三,从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分级、包装、运销、加工等环节的附加价值入手,依靠增加产品附加值增收 。,第四,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入手,依靠专业技能增收 。 第五,将依靠农业家庭经营、外出就业“两轮驱动”的农民收入形成格局转变为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外出就业工资性收入与创业收入“三轮驱动”的格局。,第六,从推动耕地和林地流转、推进种植业和林业规模经营入手,增加耕地和林地流入者的农业收入和流出者的财产性收入。 2.促进农民分化。,(三)深化农村改革 1.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第一,完善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农户发育。,第二,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 。 第三,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共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基于契约的利益联结机制。,第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第五,在推行草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牧区水源、牧道等的共享性特征,引导牧民采取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共同治理草场。,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第一,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第二,稳步发育土地市场。 第三,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发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第四,开展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试点。 第五,规范“迁村并居”工作。“迁村并居”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 第六,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和服务职能。,3.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第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第二,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第三,降低金融准入的门槛,促进金融机构充分竞争。第四,加快发展农业保险。,4.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第一,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第二,从以提高公共服务覆盖率为主转向以提高人均服务水平为主。第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尽快实现全覆盖。,第四,强化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