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771092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际:十月革命后,_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1)英、法、美、日,2内容 (1)农业:实行_。 (2)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_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商业:取消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的原则。 3评价 (1)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_的限度。,【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2.(1)余粮征集制(2)大中企业(3)商品贸易(4)不劳动者不得食3.(2)战时需要,【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1.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 _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政治:农民对战时_日益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1.(1)国内战争(2)共产主义政策,3内容 (1)农业 以固定的_代替余粮征集制。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 (2)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_。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_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3.(1)粮食税(2)国家经营外国资本家(3)自由贸易,4意义 (1)理论:找到了过渡到_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_得到巩固。,【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4.(1)社会主义(2)苏维埃政权,【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1.2.3.新经济政策。,知识点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形成 (1)经过:实行工业化和_,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2)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1.(1)农业集体化,2表现,【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2.公有制高度集中指令性,3评价,4国际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3.工业化重工业生活水平积累资金地方和企业,【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预习评价1.2.3.对工业:满足了工业对粮食、原料、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图解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知识拓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同时其国有化和按劳分配等原则又带有共产主义特性,故它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方面的性质,故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图示巧记 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四”,误区警示 新经济政策不是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误区警示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不是单单体现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而更主要体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名师点拨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深化理解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名师点拨 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之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之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误区警示 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思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概括指出该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政策:余粮征集制。背景:苏俄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需要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思考结合史料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史论形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1相同点 (1)两者实施的基本国情相同:经济落后,农业生产能力非常有限,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应对当时严峻的形势而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3)内容和侧重点相同:都涉及农业、工业、商品流通、分配等方面问题,农业问题都是其侧重点。,(4)前提、性质相同:都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实施;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 (5)结果相同: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2不同点 (1)背景:前者是在国内战争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后者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制定的。 (2)目的: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4)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荡;新经济政策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5)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史论形成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 (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 (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2特点 (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名家论史 观点: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导读:史料阐述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2)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四月提纲指出,不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目标,而仅仅是主张工人代表苏维埃应该马上把社会化生产和产品分配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当时俄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非常政策,但最初确实试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