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五)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47620607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五)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五)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五)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知识梳理(五)知识细梳理陈情表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_(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至于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古义:_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 古义:_(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古义:_(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义:给马洗澡 古义:_(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义:向上级报告 古义:_(6)则告诉不许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古义:_(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 古义:_(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义:身心劳苦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以但以刘日薄西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谨拜表以闻()既自以心为形役()引壶觞以自酌()园日涉以成趣()木欣欣以向荣()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则刘病日笃()(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谨拜表以闻()(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猥以微贱()(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愿陛下矜愍愚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译文:_(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_(3)今臣亡国贱俘。()译文:_(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译文:_(5)而刘夙婴疾病。()译文:_项脊轩志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今义:寺院的住持古义:_(2)往往而是今义:每每,常常 古义:_(3)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今义:学习读书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余稍为修葺()(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内外多置小门墙()沛公则置车骑()(4)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比去,以手阖门()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5)归后五年,吾妻来归()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江表英豪咸归附之()(6)过日过午已昏()一日,大母过余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前辟四窗()(2)内外多置小门墙()(3)东犬西吠()(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5)客逾庖而宴()(6)乳二世()(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8)亦遂增胜()(9)雨泽下注()(10)使不上漏()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_(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译文:_(3)家有老妪,尝居于此。()译文:_(4)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文:_(5)使不上漏。()译文:_(6)读书轩中。()译文:_报任安书(节选)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其次关木索()(2)其次诎体受辱()(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灌夫受辱于居室今义:居住的地方古义:_(2)审矣,何足怪乎今义:审查,审问 古义:_(3)念父母,顾妻子今义:专指男人的配偶 古义:_(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今义:很,副词 古义:_(5)下流多谤议今义:卑鄙龌龊 古义:_(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古义:_(7)意气勤勤恳恳今义:意志和气概 古义:_(8)意气勤勤恳恳今义:勤劳而踏实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务推贤进士为务()内立法度,务耕织()唯陈言之务去()是故知不务多()(2)穷日暮途穷()智穷罪极()穷则独善其身()人穷则反本()(3)闻声闻邻国()以勇气闻于诸侯()朝闻道,夕死可矣()(4)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权,然后知轻重()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5)以及以至是()退论书策以舒其愤()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以稍陵迟()(6)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季布为朱家钳奴()削木为吏,议不可对()然此可为智者道()重为乡党所笑()(7)于或重于泰山()幽于圜墙之中()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无益,于俗不信()(8)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然后是非乃定()乃有所不得已也()(9)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然此可为智者道()阙然久不报()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非有剖符丹书之功()(2)流俗之所轻也()(3)衣赭衣()(4)乃赋离骚()(5)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6)审矣,何足怪乎()(7)太上不辱先()(8)倡优所畜()(9)声闻邻国()(10)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译文:_(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译文:_(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译文:_(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译文:_(5)教以慎于接物。()译文:_(6)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译文:_渔父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渔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颜色憔悴今义:色彩古义:_(2)形容枯槁。今义:动词,描述 古义:_(3)新沐者必弹冠今义:一般与“浴”连用,指洗澡 古义:_(4)深思高举今义:高高地举起 古义:_(5)何故至于斯今义:连词,表示另起一个话题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安风雨不动安如山()安能以皓皓之白()(2)行行吟泽畔()遵彼微行()天行有常()陆逊陈其素行()(3)故何故深思高举()中原遂多故()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广故数言欲亡()微君言,臣故将谒之()(4)见是以见放()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敢陈愚见()冀君实或见恕也()(5)举千钧之重,人不轻举()何故深思高举()兴举义兵()君举不信群臣乎()(6)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四者无一遂()遂去()上遂不纳()(7)为自令放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之渔父见而问之()安能以身之察察()沧浪之水浊兮()(9)于圣人不凝滞于物()游于江潭()何故至于斯()(10)而渔父见而问之()而能与世推移()渔父莞尔而笑()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鼓枻而去()(2)举世皆浊我独清()(3)安能以皓皓之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圣人不凝滞于物。()译文:_(2)不复与言。()译文:_(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_逍遥游(节选)一、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1)其翼若垂天()(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4)此小大之辩也()(5)其正色邪()(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7)而御六气之辩()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今义:海洋上的运输古义:_(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古义:_(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古义:_(4)蟪蛄不知春秋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今义:大家,许多人 古义:_(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义:羊的犄角 古义:_(7)虽然,犹有未树也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_(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义:没有功劳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穷匕首见()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2)置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郑人有且置履者()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3)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请息交以绝游()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4)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齐谐者,志怪者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鹏之徙于南冥也()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3)齐谐者,志怪者也()(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译文:_(2)彼且奚适也?()译文:_(3)之二虫又何知!()译文:_(4)翱翔蓬蒿之间。()译文:_(5)而莫之夭阏者。()译文:_(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_兰亭集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2)趣舍万殊()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列坐其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2)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4)所以游目骋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5)信可乐也今义:指书信 古义:_(6)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不期而遇()良马期乎千里()(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足以极视听之娱()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译文:_(2)当其欣于所遇。()译文:_(3)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_(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译文:_(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译文:_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倜傥:卓越不凡B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停留D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归家探望父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念父母,顾妻子B下流多谤议C善万物之得时D黟然黑者为星星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D彼且恶乎待哉!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而破之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C至于成立D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注 醮:jio,改嫁。烝烝:zh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明言教何碎碎:琐碎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诏:诏书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奉事以孝谨闻周门人方之游夏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有暇则讲学忘疲乃迁汉中太守数使吴,有才辩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译文: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译文:_文言文知识梳理(五)【知识细梳理】陈情表一、“闵”同“悯”。二、(1)不会走路;(2)至于古义:到了;成立古义:成人自立;(3)优秀的人才;(4)官名,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5)指报答皇恩;(6)报告申诉;(7)拳拳,形容感情恳切;(8)辛酸苦楚。三、介词,因为/介词,用、拿/连词,同“而”/介词,使、让/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同“而”,表修饰。四、(1)名词作状语,向上;(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4)动词使动用法,使闻;(5)形容词作名词,忧伤、不幸的事;(6)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形容词作名词,诚心。五、(1)被动句想要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2)状语后置句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3)直接表判断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4)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5)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而刘氏一直被疾病缠身。项脊轩志一、(1)一丈见方;(2)到处;(3)学习写字。二、 (1)回头看/反而,难道/拜访;(2)公家给的粮食/逐渐,渐渐/稍微,略微;(3)安放/设置/留下,弃置;(4)距离/离开/除掉,去掉;(5)旧时指女子出嫁/回来/归附;(6)动词,过了,偏了/动词,到/动词,经过/动词,指责,责备/名词,过失。三、(1)名词作状语,从前面;(2)名词作状语,在内外;(3)名词作状语,向西面;(4)名词作状语,亲手;(5)名词作动词,赴宴;(6)名词作动词,喂养;(7)名词作动词,上朝;(8)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9)名词作状语,朝下;(10)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四、(1)语气词“也”,表判断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2)直接表示判断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3)于此居,介宾后置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4)“不焚”,即不被焚毁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5)省去动词宾语“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6)省去介词“于”在轩内读书。报任安书(节选)一、 (1)“关”同“贯”;(2)“诎”同“屈”;(3)“枪”同“抢”;(4)“罔”同“网”;(5)“摩”同“磨”;(6)“底”同“抵”;(7)“失”同“佚”;(8)“责”同“债”。二、(1)囚禁贵族罪犯的监狱;(2)清楚,明了;(3)妻子和子女;(4)不同寻常,超出一般;(5)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6)指说话;(7)情意;(8)诚恳的样子。三、(1)名词,紧要的事情,自己的职责/动词,致力,从事/副词,一定,务必/动词,要求;(2)名词,尽头/尽,穷尽/动词,不得志/动词,处境困难;(3)动词,远播/动词,出名/动词,听到,懂得;(4)形容词,慎重/副词,更加/形容词作名词,重的情况/形容词,高;(5)已经/连词,来/连词,以致/介词,用/连词,因而;(6)动词,写成/动词,做了/动词,当做/介词,给,替/介词,被;(7)介词,比/介词,在/介词,被/介词,对/介词,对;(8)副词,却、竟然/副词,才/副词,才/动词,是;(9)代词,这样/连词,表示转折/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四、(1)名词用作动词,用朱砂写;(2)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名词用作动词,穿;(4)名词用作动词,创作;(5)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6)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7)使动用法,使受辱;(8)名词作状语,当做倡优;(9)使动用法,使听到;(10)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五、(1)“也”表判断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2)“于”为被动标志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3)“拘”表被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4)“为所”表被动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5)“于接物”后置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6)省略介词“于”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渔父一、“父”同“甫”。二、(1)脸色;(2)形体容貌;(3)洗头;(4)指行为高出于世俗;(5)到了的地步。三、(1)安定/怎么;(2)行走/路/运行/品行;(3)原因,缘故/事故/旧/故意/通“固”;(4)表示被动,“被”/看见/见解/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成“我”;(5)举起/行为/发动/全;(6)田间水沟/顺利地做成/于是/终,竟;(7)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介词,“向”/介词,“被”;(8)代词,他,指屈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9)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10)表承接,连词/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四、(1)名词用作动词,敲打;(2)浊: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浑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保持干净;(3)形容词用作名词,洁白的身体(东西)。五、(1)“于物”后置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2)省略宾语“之”,代屈原不再和屈原说话。(3)定语“察察”“汶汶”后置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逍遥游(节选)一、(1)“垂”同“陲”;(2)“反”同“返”;(3)“知”同“智”;(4)“辩”同“辨”;(5)“邪”同“耶”;(6)“犹”同“繇”;(7)“辩”同“变”。二、(1)指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2)春天山林沼泽中的游气;(3)吃饱的样子;(4)指一年;(5)一般人;(6)一种旋风;(7)虽然这样;(8)无所为,无功利。三、(1)图谋/地图/谋划、筹划/图画;(2)放/购置、添置/留下,丢弃/摆、设;(3)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4)志向/记载/立志;(5)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鹏”/动词,到,往/指示代词,此,这。四、(1)名词作动词,南行;(2)上、下,名词作动词,向上飞、落下;(3)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4)形容词作名词,本指郊野的颜色,引申为近郊。五、(1)判断句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2)宾语前置句那大鹏将要飞到何处呢?(3)宾语前置句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4)省略介词“于”;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在蓬蒿丛中盘旋。(5)夭阏之,宾语前置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6)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为什么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兰亭集序一、(1)“悟”同“晤”;(2)“趣”同“取”。二、(1)它(曲水)岸边,是两个词;(2)物品,物类。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的;(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三、(1)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2)注定/满一年/约定/期望;(3)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4)地方/次序,按照次序/驻扎。四、(1)形容词作名词,大事;(2)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3)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4)副词作动词,穷尽。五、(1)省略主语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2)状语后置句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3)状语后置句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4)“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5)省略介词“于”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C解析 凝滞应为拘泥,执着。2C解析 A今义:专指男人的配偶,古义:妻子和子女;B.今义:卑鄙龌龊,古义: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D.今义:夜晚天空中发光的天体,古义:指点点白发。3C解析 A项,是,叫;B项,表反问语气,呢;C项,作为,当作;D项,替。4C解析 A、B、D均是宾语前置句,C句是判断句。5C解析 C结构助词,的;A.表转折/表修饰;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了。6D解析 A不行:古义:指不能行走。今义:表否定。B.犬马:古义:谦词。今义:指动物。C.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办,建立。提升训练1D解析 诏:下诏书。2A解析 表孝顺,表治学勤奋,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3D解析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4(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暇”“师”“事”“门人”“方”各1分)(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言者”“己”“敌”“言教”“碎”各1分)解析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陈情表译文省略)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