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754341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推荐鱼我所欲也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二、读文释义(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如下列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吟读课文,引情入境。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读出磅礴气势,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三、复习旧知师:学习新的内容前,老师先测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检查朗读情况。(师:我们首先大声地齐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2检查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德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小结:同学们真棒!对课文的内容很熟悉。那么在了解了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探讨文章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进而理解作者的观点。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出名的议论文,大家还记得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吗?比如论点一般在文章什么地方提出来?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多少种?论据有多少种?四、合作探究师: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待会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通过比喻论证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解说: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有可能存在“鱼怎么能跟熊掌相提并论”的疑问,教师可以适时引导鱼在今天,特别是南方人看来,是极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对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北方少河流,鱼也就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2孟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怎样论证的?(1)老师出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师引导: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是指什么?(“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又指什么?(“不义”)。“所欲有甚于生”、“ 所恶有甚于死”的时候,人们会怎样做?(为了“义”“不为苟得”、不避患,就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这是从正面论述。“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时候,人们会做出什么事来?(何不用、何不为,因为惧怕死亡就会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卑鄙无耻。)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们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为了“义”也可以“不”“避患”。所以他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然后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作者最后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2)这一正一反叫做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鲜明、突出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更有说服力。通过以上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大家看第二段。(3)找一生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并解释。师:作者举了什么例子?(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因为他们保持了“本心”“嗟来之食”你理解吗?)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这里举了正面还是反面的例子?(正面举例论证。)(4)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文中哪句话说出了这种现象?(生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并解释分析。)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他们为了什么接受了万钟?(用了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他们以前会这样吗?(用排比,把“向”和“今”进行对比,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所以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不是可以停止了吗?所以作者认为他们是丧失了“本心”)师:第二、三段都通过举例来论证无论关乎自己生存的东西,还是用来享受和求得名利的东西,都要取之有道。这两段一正一反举例也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归纳梳理:(通过结构图来梳理)文章开头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这个论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三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全文论证思路严密,说理透彻,气势充沛,论证有力,语言流畅)3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种人,斥责了哪种人?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师:作者态度明确,爱憎分明,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尤其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应该怎么做?(我们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五、拓展延伸你能列举出一些从古至今表现“舍生取义”的事例或名言诗句吗?【参考资料】(1)诗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2)事例苏武牧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泰然赴死、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地震中救人的老师、母亲、白衣天使,普通人中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甚至是“托举哥”等平凡的事情。师:同学们,现在你能告诉老师“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什么在危险的时刻能做出生与死的抉择了吗?(舍生取义)她的心中有大义!看来我们生活中从来都不缺“舍生取义”之人,正是因为他们才铸就了我们的“中国魂”,才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美好、充满爱和正义!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能诠释“舍生取义”的内涵。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鱼我所欲也阐述了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遥不可及,虽然社会上有见利忘义、自私冷漠等不良现象,让我们迷惘、怀疑,但“舍生取义”并非空中楼阁,如果说舍弃生命成全道义是“大义”,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把“道德”“正义” 放在首位,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一个对社会、他人有用的人,也可以做到不舍生而取义!最后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结构纲要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