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25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4750597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25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25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25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25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 1(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2(2011高考上海卷)如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BC D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传出神经。3(2011高考浙江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选C。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4(2011高考海南卷)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选D。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自主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5(2010高考上海卷)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选D。从图中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6(2011高考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免疫的应答。解析:(1)反射弧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为反射弧的效应器,所以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神经递质释放时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肌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引起肌肉收缩。(2)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并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肌膜上的Ach受体结合,阻断了突触后膜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产生自身免疫病。(3)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细胞。当T细胞产生受阻时,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受到抑制,可达到治疗目的。答案:(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1右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答案:B2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解析:选B。依据糖蛋白的位置,可以判断出上方为细胞膜外侧、下方为细胞膜内侧,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变化,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钠离子内流是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选A。刺激D点时,电信号不能传到B点,电表的指针只发生一次摆动。4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A、B正确,C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故D正确。5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的膜静息电位为零B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并无限制C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神经细胞膜内D局部电流是因K流入细胞内所造成解析:选C。神经细胞的膜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是由膜外钠离子内流造成的。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甲),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图乙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ABC D解析:选B。依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静息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由此可以确定曲线的起点应该是正值。当在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M点兴奋,兴奋传向a、b电极所在的位置,此时引起Na内流,结果使得a处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处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在电压表上测得的数值由正变为负,当兴奋继续往前传导时,a、b处的电位又恢复成静息电位。7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一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受器B图一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二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转运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选C。递质由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要通过突触前膜,通过膜的方式属于胞吐作用。8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e的局部放大图像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元解析:选C。图乙中刺激a不会有感觉,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b受损的情况下,兴奋传导受阻,肌肉也不能收缩;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内经胞吐作用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让后膜产生相应的电位变化,完成兴奋的传递过程。9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B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解析:选A。人体内多数的反射活动依赖三元反射弧来完成,B、C、D三种类型的神经细胞都参与反射过程,但也有少数的反射活动,如膝反射就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参与,属于二元反射弧。10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皮肤产生冷觉C肝脏产热减少D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解析:选A。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同时,骨骼肌和内脏(主要是肝脏)等产热增多。冷觉、热觉等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11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解析:选B。乙酰胆碱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肉毒杆菌素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所以B项正确。1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反射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选C。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反射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反射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元,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13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_结构,结构D的名称为_。(2)图2中N的名称为_,XYZ合称为_。(3)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实验原理:(略)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操作观察部位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用电刺激与_a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分别用电刺激与EA与C的电位变化,E的收缩情况_b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D分别用电刺激与E_c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E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感受器或效应器,结构D的名称为神经肌肉接点。(2)图2中N的名称为突触小泡,XYZ合称为突触;(3)刺激时,A有电位变化,C无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时,C有电位变化,E(屈肌)能收缩,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能收缩,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D;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不收缩,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E。答案:(1)感受器、效应器神经肌肉接点(2)突触小泡突触(3)a.刺激时,A有电位变化,C无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时,C有电位变化,E(屈肌)能收缩b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能收缩c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不收缩14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1)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和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b140 mmol/L5 mmol/L(2)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图中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解析:(1)神经元外Na浓度高于神经元内,而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神经元外,所以a为Na,b为K,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的状态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Na、K是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载体,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的。(2)当药物特异性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时,会使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导致浓度持续升高,并与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1)NaK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载体,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2)2突触间隙6受体15左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右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_。(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银环蛇毒时,肌肉表现是_。(4)结合图中信息解释人体血钙低时,肌肉抽搐的原因_。解析:(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这样可以集中释放,在短时间内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由于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中断了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的机会,这样肌肉得不到“指令”,而处于松弛状态。(4)血钙降低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数量减少。答案:(1)效应器(2)一定流动性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松弛(或不能收缩、或舒张)(4)血钙降低导致突触间隙(细胞外液)中钙浓度低,Ca2内流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