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714639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云霄县人民政府序 言“十二五”时期,是云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云霄奋进”,实现整体比全国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性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和针对性的“十二五”规划,对于适应新变化,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落实新要求,促进云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云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市委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云霄县委关于制定云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明未来五年云霄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云霄经济转型,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五年。五年来,云霄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云霄奋进”发展主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5年多来,云霄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1、经济持续较快增长。5年来,云霄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高于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云霄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0,至2010年底达到62.5亿元。 “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0.0,至2010年达到3.65亿元。2、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强劲推动,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5.1:41.3调整为2010年的31.5:29.9:38.6。我县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饮水安全、海堤加固、水库除险、农村沼气、标准农田、移民安置、生猪养殖、家园清洁、农产品检测检验、沿海防护林等建设,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品牌主体作用更突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0,至2010年达到34.2亿元。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光电产业,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产业发展战略构想,调控引导全县工业经济由原来的“小、弱、低、散”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效益化”跨越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主导产业日益凸显,产业竞争力增强,信息化水平继续提高,节能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全县共引办光电企业150多家,总投资100多亿元, 已有82家投产,产业涵盖了节能灯管、线路板、电感、电容、磁环、整流器、整灯装配及LED的晶圆、外延片、封装、贴片、支架、以LED为背光源的电视面板、LED整灯等节能照明及LED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4,至2010年达到60.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2,至2010年达到54.8亿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将军山公园、红树林、乌山、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加快发展星级酒店、商贸、娱乐等服务业,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的云顶温泉大酒店和金汤湾海水温泉度假酒店先后开业。3、三大需求拉动有力。投资力度加大,消费拉动有所增强,出口保持增长。在投资拉动方面,持续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的引擎和带动作用,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先后建成疏港公路、将军大道、坂云线入闽通道、下大线、县道云太线乌山旅游公路及国道改造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厦深高速铁路云霄段全面开工建设,云霄设有客、货两个站埠,2012年将建成通车;沿海大通道开工建设,古武高速公路、海西高速东山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云霄港区规划已呈报交通部审批,港区及山前一级渔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形成了国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运多位一体的完整交通网络,成为漳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重点项目在巩固夯实农业水利基础、全面提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体系持续壮大、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协调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4亿元,年均增长39.8。在消费带动方面,我县认真贯彻、有效实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社会消费加快转型升级,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转移,住宅、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从基本生活品到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品。市场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提升,极大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带动下,全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在对外贸易方面, 两岸交流日益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虽然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县外贸有所下滑,经过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和努力。2010年实现出口外贸总值4468万美元,年均增长32.2%;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4405万美元,年均增长28.7%。2007年以来,连续四届成功举办了开漳圣王文化节,节会规格逐年提升,2008年被国台办确定为对台重点交流项目,2010年被纳入海峡论坛重要活动内容,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引起巨大反响。四届节会共签约项目124个,总投资85亿元,成功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云霄对外形象全面改观,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4、社会事业明显发展。人口计生工作2007年初解除省计生降类预警告,2008年升级成为市级优质服务县,2009年成为省级优质服务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教育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办学条件逐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学额巩固率、全科及格率、优良率等重要指标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对县教育督导和“双高普九”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优良等级,彻底扭转了教育工作多年处于全市落后位置的被动局面,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市场整顿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制假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发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国土、环保、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县城建设、城市经营成效显著,建成云顶、金汤湾二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温泉酒店,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竣工投入使用,投资和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社会安定稳定,公民素质不断提高,迈进福建省第十届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行列。5、民生状况得到改善。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96元,五年年均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7元,五年年均增长14.0%。新型合作医疗、社会保障性住房、低保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达99.78%,城镇居民参合率达95.2%,先后共发放补偿金额达6482.2万元,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第一期284套经济适用房已分房到户,第二期经济适用房也即将完工;廉租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全县共有1377户家庭4652人次享受廉租房福利待遇,补贴金额达173万元。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7210户、16007人纳入低保范围。饮用水安全、内涝、交通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政府满意度和认同感持续增强,人民真正得到实惠,城市幸福指数迅速提升。二、“十二五” 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是我县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将面临重大调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竞争激烈,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体系面临深刻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为我县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新的条件。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期,巨大的需求潜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同时改善民生、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成为 “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必将提升有效需求、倒逼产业转型、促进效益提升,为我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环境和现实途径。随着国务院提出提出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这将有利于我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对于打造我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从自身实际看,“十一五”期间,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光电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加快聚集,后劲持续增强,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港口资源、广阔的发展腹地、日臻完善的产业配套,为跨越发展积蓄了巨大潜能。总体看,我县目前正进入投资加快扩张、工业化与城镇化加快推进、光电产业和临港产业快速聚集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后发优势明显,完全有条件做到“好”字优先、能快则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未来五年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我县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省内、市内区域竞相发展,竞争加剧,我县短期内赶超先进地区难度加大。我县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均量更为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资源和环境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前所未有,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开放领域和层次仍需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特别是缺乏重大项目支撑,项目建设进度偏慢,征地、融资等一些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跃上新台阶、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经济在进一步加强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基础上,开始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从以大规模数量扩张为特征的阶段开始进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为主的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阶段,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我们要牢牢抓住并切实利用好重大发展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奋力拼搏加快赶超,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突破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早日实现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三、总体战略构想(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强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带动、产业提升和区域突破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全力打造电光源之都、港口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漳州南部集输运中心和商贸中心,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将云霄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区域,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基本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强化项目带动,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不断释放发展潜能,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坚持优化结构加快转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推动结构优化和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创新型云霄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霄实际、具有云霄特色的发展路子。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开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把先行先试体现在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用好、用活“海西”优惠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跨越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持良性互动统筹协调。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主要环节相互适应、良性互动,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意识,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云霄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坚持民生优先富民强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安排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三)战略定位“十二五”期间,我县将立足县情实际,发挥区位资源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全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点先行区”建设的分工,更好地凸显云霄在全省、全市区域总体发展布局中的特色和地位,积极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两岸光电产业合作交流基地、两岸开漳圣王文化交流平台、泛东山湾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闽南清洁能源基地和滨海生态温泉休闲度假地”。(四) 发展目标结合我县经济、人文、社会、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提出“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如下: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综合“十一五”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年均增长速度目标应定为16%,2015年GDP可达125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6%;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8%;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光电产业比重迅速增大,钢构、石化、造船等临港工业发展状大,现代服务业和物流配送取得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二五”时期,我县一产增加值比重将继续降低,二产、三产增加值比重将继续提高,三产结构调整到2015年的19.2:51.1:29.8。我县城镇化水平有望加快推进,争取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人民生活实现新提升。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保证。“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15年突破23000元,比2008年翻一番,实现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6%,2015年突破12000元,比2008年翻一番,实现倍增。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谐社会建设明显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6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明显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增城镇就业达到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2万人。“十二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以内,2015年我县年末总人口44.5万人。资源环境取得新成果。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市前茅,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森林覆盖率64.1%,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继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单位GDP综合能耗要继续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基数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基数内。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明显提高。(五)区域布局充分发挥云霄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实施四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县城中心区、工业开发区、滨海综合新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东扩南移,北延西接”规划,突出做大做强县城中心;集中打造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和高铁物流商贸园区为核心的工业开发区、滨海综合新区两个经济新增长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一城两区”的重点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县城中心区:在实施县城区32平方公里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建设超20万人口中小城市,发展壮大县城经济,增强县城区域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云陵、莆美为核心,通过“东扩南移”,做大做强县城中心区,加快县城“三旧”改造步伐,大力推进新行政中心区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建成新行政中心区,五年内建成6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区;以规划建设东环城路和佳洲岛大桥建设为契机,将高塘、向北、中柱、阳下、佳兜、山美等纳入县城区规划建设,加快开发佳洲岛,打通县城出海口,增强滨海城市特色。通过“北延西接”,拓展县城外延区,结合火田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打通联接县城的“开漳大道”,推动县城向北面延伸拓展;加快发展享堂-下河工业集中区,完善区内功能配套,在县城西面形成工业发达的新型社区。同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居住小区、学校、医院、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绿地公园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云霄县城打造成为漳州最具活力的新兴小城市。工业开发区:加快光电信息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聚集和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并支持一批重大龙头企业和较高层次的科研机构,主要引进基材、外延片、芯片、封装、制备、重大应用企业,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电池板、中小尺寸LED面板生产线等项目;引导企业注重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光电企业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品牌企业,迅速做大园区产业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加快省级商检实验室升格为国家级实验室,努力将光电科技产业园申报为国家级节能照明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成为特色突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光电科技产业园。加快商贸物流区建设。利用建设中的厦深高速铁路贯穿光电产业园区、并在园区内建立客货站埠的优势,规划建设1000多亩的高铁物流商贸园区,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集光效体验、光电产品集散、光电产品贸易、光电物流和光电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场,形成与光电产业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海西大光都,使之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滨海综合新区:以沿海大通道和疏港公路为轴线,形成T字型框架,规划建设滨海综合新区。加紧规划建设万亩临港工业园区,加快漳州核电储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钢构、石化、船舶修造以及新能源项目等临港工业,加快云霄港区规划建设,推进陈岱海水温泉度假区、漳江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东山湾陈岱游艇码头,国家级陈岱避风锚地、列屿山前国家一级渔港及水产品加工配套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交通、港口、旅游资源等优势,建设集临港工业、清洁能源、物流配送、度假休闲、生态旅游为一体宜居兴业的滨海综合新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凸显“低碳环保”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火田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建设400亩的低碳生活示范小区,力争在3-5年内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配套齐全、生态良好、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新型宜居小城镇;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努力把火田打造成为“开漳文化第一镇”。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向相邻地带的农村延伸,使小城镇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形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同时,按照“整合资源、配套完善、功能互补、提升发展”的思路,统筹推进其它区域建设发展。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一)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瞄准国际前沿产业发展的趋势,以节能环保、低碳减排为发展方向,着力构建“3+3”产业发展格局,调优做强“节能光电、机械装备、旅游观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做大“清洁能源、现代物流、品牌农业”三大重点产业,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链条完善、高度集聚的现代产业体系。1、提升做强节能光电产业。举全县之力发展光电产业,以云霄县节能光电产业园为核心基地,临港工业集中区、火车站台周边控制区为核心区,优化光电产业布局,建设企业发展区,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区,生活居住、商贸服务区,在引进上游龙头项目的同时,重点引进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项目及重大应用企业,大力提高光电产业发展的层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云霄光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激活民资创办光电企业力度,鼓励光电企业创造条件上市,通过市场融资,促进一批光电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壮大云霄光电产业,到2012年左右引办光电及配套企业3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到2015年光电及相关配套产业总产值达到300至400个亿,基本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产值超千亿横跨节能灯照明、LED应用、太阳能光伏等光电领域的多个行业,形成集光源制造、光源展览、光电人才培养、光源信息平台、光源产品检测、光源技术研发、光源出口贸易、光源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光电产业综合配套基地。2、发展壮大机械装备产业。充分发挥我县机械装备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大对机械企业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向上争取资金补助,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研发自有的专利技术;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打造独立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品牌附加值;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技术加强改造、创新管理,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机械装备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引进重大龙头项目和上下游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做强做大产业规模,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3、加快开发旅游观光产业。有效整合云霄“五地”(漳州文明发祥地、漳江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闽南革命根据地、天地会发源地、秋瑾诞生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田园风光,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进行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建立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并引进有影响力的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度假游,做大做强旅游温泉产业,打造国际性的温泉旅游品牌;加大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在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精心打造海峡两岸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加快申报将军山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加大乌山风景区的整体开发力度,提高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提高云霄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4、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漳州核电项目为龙头,加快列屿山前和青径风力发电场、陈岱曾江风力发电场、火田镇坪水洋抽水蓄能项目的规划建设,推动云霄光伏产业区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投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抽水蓄能发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将云霄打造成为闽南新能源基地。5、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围绕着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外包服务业、金融业、会展业和商务服务业等。以建设“海西大光都”为载体,以云霄港区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物流商贸基地的建设,打造区域性光电产品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围绕原料供应、半成品和成品仓储配送,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推进流通业现代化步伐。6、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大力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加大对枇杷、杨桃、淮山、茶叶、巴非蛤、泥蚶、锯缘青蟹、河豚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推进农业特色品牌良种的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抓紧为我县特色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加强对外宣传,做强做大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云霄特色农产品的在市内、省内甚至国内的知名度。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快枇杷、淮山、杨桃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品牌,加强品牌的保护、整合和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构筑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把握我县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突出投资在转方向、调结构、促跨越、惠民生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投资与消费有效结合,增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1、强化投资支撑带动。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引擎,加大对云陵工业开发区、临港工业集中区等工业区的道路、生活配套区、市场等基础性配套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光电、造船、钢构、清洁能源、纤维制品、物流配送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围绕发展大通道、大物流,进一步完善以港口、高铁、高速公路、国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道路标准和路网密度,完善城区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和防洪排涝系统建设,促进制水工艺和管网改造,提高供水保障力,加快推进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发展管道供气,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提高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建设改造;推进农村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供电网络、城乡公共设施、信息网络、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调整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引导项目投资进一步向光电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集中,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策划生成、储备管理、协调推进、滚动建设制度,以重大项目的不断生成、持续推进,增强投资支撑,带动跨越发展。2、增强消费有效拉动。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深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区域性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便捷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信用消费,维护消费者权益。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着力实施海峡西岸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争取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以火田镇为示范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建设,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各乡镇镇区规划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加强小城镇与城区的有序分工、优势互补,发挥小城镇联接城乡、辐射农村的重要作用,促进小城镇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中心区为核心向周边小城镇延伸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用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库库区的扶持政策,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在政策上、资金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地区人民收入多一些、生活宽裕一些、生活条件改善一些。(三)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对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成果,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积极推广“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促进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在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普遍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结合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战略,大力扶持镇、村一级组织创办光电企业,在服务全县工业发展大局的同时,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完善龙头农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统筹涉农投资和项目安排,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完善利益补偿、风险补助、价格支持政策措施,逐步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增加转移性收入。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突出抓好村镇规划,引导乡村居民适度向小城镇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农路硬化工程向较大的自然村延伸,逐步优化城乡公路网络化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家园规划、家园整理、家园清洁、家园绿化“四位一体”的“村容整洁”行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搞好旧村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生态修复和环境美化。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建设,实施村居危险点搬迁工程。(四)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县对台文化优势,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进云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服务我县经济发展。1、注重对台产业对接。围绕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进一步深化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台湾光电产业界的融合,加强与台湾电电公会、台湾照明行业输出同业公会合作,搭建高层次的招商引资平台,深度对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大力承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提升我县光电产业发展层次;建立与台湾科研院所、高等学院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在我县联合创办光电学院,利用台湾技术、人才的优势,培养我县光电产业方面的急需人才。积极引进台湾高优农业,加大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促进两地农业产业交流与合作。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重大机遇,争取在电子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意产业、服务外包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交流。2、开展云台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云霄作为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发祥地的号召力,办好一年一届的开漳圣王文化节,结合举办各种论坛,丰富办节活动内容,广泛邀请台湾各阶层人士参加,提高云霄在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开漳文化,促进潮剧、“圣王巡安”民俗和书法美术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商业性演出和艺术精品创作的双向交流,鼓励乡镇对乡镇、村对村、宫庙对宫庙、协会对协会、姓氏对姓氏等基层民间交往,特别是加强开展两地青年和学生的联谊活动,进一步密切云台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3、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引办大项目特别是光电上游重大项目,争取台湾光电上市企业或是知名光电企业落户云霄。推进与港澳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海外联合招商活动。加强与港澳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跨境物流网络。推动与港澳旅游合作,延伸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和异地社团作用,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引导云籍在外企业家回乡创业。大力引进侨资侨智,吸引海外侨胞来云霄投资兴业。加强与央企特别是国电集团和核电总公司沟通对接,吸引国有大型企业落户云霄,提升云霄招商引资的层次。4、合理高效利用外资。围绕着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投资便利化,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投洽会等招商平台,把握吸引外资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依法保护外商正当权益,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公司来我县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地区总部,提升工业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咨询等行业整体水平。5、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不断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传统优势产品和光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鼓励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做大对台小额贸易点,稳步推进贸易加工转型升级,促进从贸易到投资的转化,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拓展外贸发展的新空间。(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打造新的优势,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1、继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鼓励民营企业加强制度、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2、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资本、产权、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持工业用地净地出让,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盘活存量土地,健全滩涂围垦、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机制、闲置土地制约及退出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公开转让机制,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机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制度。加快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和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水平,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和网上行政执法信息监管系统,创新行政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用好扩权强县政策,探索试点扩权强镇。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法规范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的授权行为。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4、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和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云霄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金融机构灵活运用金融产品,探索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调整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和推动落户我县的生态、低碳、循环、创新型创业及高成长型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推行业主法人招标和代建制,推行政府投资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创特色,以生态保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1、加大生态县建设力度。强化生态功能区管理,构筑以峰头水库、漳江水系、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山湾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加大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名录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力度,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及生态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继续发展千亩、万亩枇杷基地和枇杷专业村,保持“中国枇杷之乡”的特色。大力推进“森林云霄”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积极实施以种植名贵树木为主的“绿色县城、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争取进入“全国绿化先进县”行列。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强化水源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环境预警、环境应急响应、环境修复等体系,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对能力。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和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注重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高度重视水安全,加强漳江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快形成有利于循环发展的税收、价格、信贷、政府采购政策体系,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循环联合体,重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共生产业模式,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水平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建立促进低碳技术发展政策机制,形成低碳产业新的增长点。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理念,逐步提高可循环使用产品和可再生产品的比重,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将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严格控制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重点行业和企业降耗减排跟踪监管,严控高耗能行业扩张,严禁高污染项目建设,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加强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县份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稳定增长,营造有利于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的环境。围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产业型升级,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云霄节能光电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力度,大力实施“蓝火计划”,加快光电实验室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检测中心及校企合作基地等建设水平。持续推进“数字云霄”建设,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2、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以打造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夯实义务教育基础,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结构,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投入,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大力推进福建光电技师学院建设和光电学院创办工作,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扶持特殊教育发展,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强化教育质量保障,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教育经费支持,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助学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教育、捐资办学。3、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提高人才投资效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增加人才总量的基础上,加快人才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突出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高精尖创新人才,多渠道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引进等重大工程。统筹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健全区域人才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创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缩小与周边地区的收入差距,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项制度,继续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每年有新改善,幸福指数达到全省先进行列。1、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把扩大到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就业,以项目带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促进下岗再就业1200人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万人以上。鼓励自主创业,完善创业扶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创新就业培训机制,增加就业培训实效,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帮扶,优先扶持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劳动执法,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签订合同制度,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收入,理顺企业未参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养老保障制度,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职工的参保率,建立无社会保障老年城镇居民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提标扩面,实施分类施保,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提升“红十字”会服务能力,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活,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在城镇折迁中对困难群众实行安置房面积最低保障办法,改善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公益事业。提高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3、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拥有量,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抓好县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提升,实施“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疾控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和职业病,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合理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强化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办医疗机构,力争千人拥有病床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的协作,积极引进知名医生和高水平医务人员充实医疗队伍,建设高水准专业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民健康素质。4、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制度,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抓好基层维稳力量整合,推进维稳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维稳群众工作队“三支队伍”建设,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和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抓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司法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深化“平安云霄”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稳定。(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