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6孤独之旅,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2.读准多音字,二、重要词语 1.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2.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3.撩逗:挑逗,招惹。 4.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5.掺杂:混杂,使混杂。 6.肥硕:(果实等)又大又饱满;(肢体)大而肥胖。 7.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形容暴风雨异常猛烈。 8.稠密:多而密。,三、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细米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 四、文体知识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深化作品主题。,1.杜小康的孤独心理探究。 点拨:(1)失去交流的环境。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单调、贫乏的生活,对精神是一种折磨。 (3)对自然环境恐惧。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入睡”。 (4)对未来环境恐惧。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未知与迷茫。,2.描写杜小康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探究。 点拨: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写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3.核心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