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建设规划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668387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数学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建设目标: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学位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并使多数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包括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50 以上的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争取三年内有35名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名师,12名教师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本着应用为目的,制订适合我校学生的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编写面向本科学生的教材(正在进行)、教学辅导书和练习册,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件; 3.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实验课的建设与改革,编写出版一本有特色的数学实验教材,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数学实验课规范化,处理好数学实验课与数学建模课的关系,开设综合性的开放型数学实验,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层次化,使数学实验课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规范化的广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 4.逐步充实和完善网上资源(如: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留言讨论等),利用互联网,将高等数学教学资源网络化,供校内外师生学习交流; 5.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手段。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革、实践,使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定位问题关系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数学课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教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李大潜院士指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是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是解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支柱。数学教育对于启迪心智、增进素质、提高全人类文明程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空前普遍的重视。”数学素质是一种文化素质,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往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操。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依然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数量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们能帮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符号与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的基础课,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为专业课服务,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可以被结构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技能(其范围可以理解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范围)、行业通用技能(其范围要宽于职业特定技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与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范围最宽、通用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的影响极其深远。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保持高等教育的教学层次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高等数学人才培养计划一、人才培养方法1、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必要基础和工具,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重在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进一步落实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等数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能力,加强高等数学同不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系统设计,使之更好的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分别提出了对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需求,并收集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反馈于数学教研室,以加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共同认识,高等数学在内容设计上作如下考虑: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日常生活、国际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课堂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讲练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讲究师生互动,因材施教。让学生首先喜欢数学,然后自发钻研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高等数学,其主要内容为“一元微积分”知识。重在数学思想、思维、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解决数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问题,其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制定。将专业教学中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二、课时安排课程年级专业班级学生数周课时总课时课程性质考试形式备注高等数学10所有专业未定未定2班级周课时18公共基础考试分班三、人才培养目标1.2010-2011学年度: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75以上。2.2011-2012学年度: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80以上。3.2011-2013学年度:结合本院实际,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使用自编教材,教考分离,力争学生考试及格率85以上。四、教师队伍建设1树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公正、廉明、公平、正义,抓团结,促和谐。抛弃纯功利主义,讲究奉献。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讲究对事不对人,抛弃对人不对事。2配合学院做好迎评工作,使学院更上一层楼。做好迎评工作,并以迎评工作促建、促改、促管,切实完成好各项迎评的准备工作。(1)抓落实、抓效率、责任到人在落实迎评工作内容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责任到人,不讲条件、代价,齐心合力搞评估。(2)分阶段、分任务、具体规范要完全按照迎评的阶段时间表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强调规范,减少重复性劳动,保质保量。(3)狠抓教学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教学工作主要是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切实抓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做好集体备课:在部分学科中改分散备课为集体备课,以克服教师个人的知识面、思维、经验等的局限性,集思广议、教学信息共享、经验互补,以提高备课质量。其次做好一帮一,以老带新,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提高教学效果,熟悉科研之路。再次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重视对教学团队的指导,创建集体教学的平台和氛围。4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成长环境。考评老师注重强调“德、勤、能、绩”。实行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1.2009-2010学年度:数学教师3名,研究生2名。2.2010-2011学年度:数学教师4名,其中副教授1名,研究生2名。3.2011-2012学年度:数学教师6名,其中教授1名,其中副教授1名,研究生3名。高等数学建设规划高等数学是我院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不仅提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我院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我院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前阶段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经验,特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循环,再上一个大的台阶,把高等数学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文件完备,教学设备先进的院级精品课程。一、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总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使我们感到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质量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而逐步提高,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在分析以往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优化队伍结构,规范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文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按照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了本年度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是:(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最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教师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具有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2建立一支对高等数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争取基础课教师80%以上成为教学骨干。3拥有掌握本专业范围内数学发展动态,具有本专业内科研主攻方向,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带动基础课教师开展工作,并年均发表论文一篇以上。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中95%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规范化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但是备课、讲授、辅导、作业、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反映,也是教书育人及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体现。1制定教学过程规范,包括授课计划规范、理论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教书育人规范,把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2落实备课规范,提高课程授课计划质量。教师备课必须要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掌握教学目的、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的重点,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授课计划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3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争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讲授必须执行课堂授课规范,做到内容熟练、概念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例清楚、语言精炼、板书工整且布局合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4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提高教学团队的授课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观摩课、讲评课一次,通过观摩、讲评,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5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要做到平时要求严,作业批改严,考试把关严。(三)建立主、辅教材体系,实现主、辅教材系列化教材建设是衡量一个教学团队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1认真分析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内外高等数学教材的特点,结合我校各专业情况,编写出版电类数学课程主干教材,所编教材要符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适合我校办学特点,做到教师易用,学生易学。2建立与主干教材配套的辅助系列教材,完善主辅教材体系。辅导教材包括:习题课教材、习题集(解)、学习手册、思考复习与自测、试题(卷)库。(四)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文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完善教学文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根据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达的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工程数学教学大纲(采取模块形式、分专业组合)。2加强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纪录的管理,做到内容规范、专人负责。3建立优秀教师档案,学术论文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教学文件档案,制定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制定教师教学规范,包括教师档案,教师备课、教师授课、作业辅导、考试考核、教书育人规范,使教学过程规范化。4制定教务行政管理制度,实现教务管理制度化,主要内容包括主讲教师全面负责制度,研究所长责任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开课试讲制度,指导教师目标责任制度,听课、教学检查制度。5制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措施、评估方案、检查措施,教研活动计划等。(五)丰富教研、课外活动,实现教研、课外活动多样化教研活动与课外活动是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类型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团队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基础课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中要明确提出两周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教研活动,并对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等做出安排,按计划进行,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总结、有记录。2丰富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做到有单元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专题讨论;有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总结;有观摩课、评议课、习题课;有专题讲座、教书育人、命题考试分析等,基本做到不死板、不枯燥,有针对性,有成效。3采用基础课总负责人与专题负责人轮流主持,全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等活动形式,主持人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作重要发言,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4积极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做到有活动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成效。5鼓励教师开设高于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的选修课,及特色讲座,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服务,促进我校考研率稳步提高,达到或超过25。6支持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数学竞赛,作业展览,数学学习园地等活动。(六)严格考试命题要求,实现成绩考核科学化考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加强考试命题与试题分析的科学性,将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要严格要求,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2建立高等数学试题库,根据要求可以聘请外校教师命题或指定非任课教师命题,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3严格考试命题要求,试题要符合大纲,符合命题基本要求,要有一定深度、广度,重点突出,难度适当,既要反映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还要有题型变化。4建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对考试成绩实现科学的统计分析,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七)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促进课程建设深入化教学改革是不断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是教学与教学研究深化的表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1成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研究分析国内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把握教学改革趋势,结合我校特点,制定改革方案,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点,教学改革试点应以小面积、大幅度为指导思想,摸索和积累教改经验,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深入化,争取完成下列几个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发表相应的论文。3通过教学改革专题研究,不断深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三、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措施和工作进程安排 为了落实课程建设规划中的工作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对规划中的内容统筹安排,分段计划,逐步落实。(一)课程规划实施措施1做好动员布置分工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负责制和责任制。2对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制定分段落实计划、分段目标、工作标准、完成时间、负责人和责任人。3建立四个专门课题小组:基本要求制定与教材分析编写小组、教学条件建设小组、课外活动小组、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小组,实行专项负责制,每个小组负责人要提出实施细则,做到人员分工,责任落实。4根据工作内容特点,以研究所、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5每项工作内容、工作量、人员安排、报学院批准后实施,按期完成后,由教研室和学院共同验收。四、课程建设的保证措施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齐心共建,共同努力完成。为了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如期完成课程建设规划中的任务,建立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奖罚办法是十分必要的。1建立检查机制,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基础课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成立课程建设专家检查小组,负责检查、评定课程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对课程建设进行监督执行和宏观管理。2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在课程负责人组织下建立课程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定课程建设质量,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3制定课程建设奖罚制度。起到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激励作用。(1) 积极开展动员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建设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课程建设工作并非教学以外的工作,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认真完成。(2) 根据课程建设工作量大小,完成质量高低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3) 对于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优先推荐教学优秀奖。(4) 年度任职考核要重点考虑教师完成的课程建设工作量的大小和质量,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程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而且需要各级领导提供条件,制定有关政策,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4请学校支持尽快建设数学多媒体教学,其中要求每位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办公室打印机一台。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开课系:我院各系 适用专业:各专业 学制:三年制 总学时:72学时本课程为必修的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和理论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为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积累。在整个高职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三)素质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极限与连续教学内容:1.1 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1.2 函数的极限:数列极限,函数的极限。1.3 极限运算 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变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无穷大,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1.5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增量,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教学要求:1.1 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1.2 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基本概念;领会极限的思想方法;掌握左、右极限与极限的关系。1.3 正确应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并且会应用两个重要极限。1.4 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1.5 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间断的概念;知道初等函数连续性的概念;知道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引例,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2 求导法则和基本求导公式: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2.3 函数的微分: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微分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2.4 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2.5 高阶导数:高阶导数,二阶导数的力学意义。教学要求:2.1 理解导数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 关系2.2 掌握导数基本公式及求导法则,能熟练进行初等函数的求导数的运算。2.3 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及微分的几何意义,掌握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2.4 掌握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对数求导法。2.5 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求初等函数高阶导数的方法。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3.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3.2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函数极值的概念,函数极值的求法。3.3 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及其应用。3.4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曲线凹凸性的定义,曲线凹凸性的判定及曲线拐点的求法。3.5 函数图象的描绘:曲线的渐近线,函数图象的描绘。3.6 曲线的曲率:曲线的曲率及其计算公式,曲率圆与曲率半径。教学要求:3.1 了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内容及其几何解释;会利用洛必达法则求 和 型等未定式的极限。3.2 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最大(小)值的应用问题。3.3 理解曲线凹凸性的概念,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3.4 会求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会作简单的函数图形。3.5 了解曲线曲率的概念,掌握曲率公式,知道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第四章 不定积分教学内容:4.1 不定积分的概念 直接积分法: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不定积分的性质,直接积分法。4.2 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积分法,第二换元积分法。4.3 分部积分法。教学要求:4.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的性质和几何意义;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4.2 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4.3 掌握分部积分法。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5.1 定积分的概念:引例,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5.2 微积分基本公式:积分上限的函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5.3 定积分的换元法。5.4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5.5 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5.6 定积分的应用:定积分的微元法,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函数的平均值。教学要求:5.1 理解定积分的概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性质。5.2 了解变上限积分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5.3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5.4 掌握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5.5 了解无穷区间的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会求较简单的广义积分。5.6 理解定积分的微元法;会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成旋转体的体积;会求平面曲线的弧长;会求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四、学时分配建议章 序课程内容学 时 数讲课习题课合计第一章极限与连续628第二章导数与微分628第三章导数的应用8210第四章不定积分10212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12416总 计421254五、教学质量标准1、清晰理解重要概念;2、熟练掌握重要方法;3、初步具备应用能力。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学科的系统性”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关系,全面实现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要充分重视习题课的安排和课外作业的选择,使学生能及时地、正确地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同时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另外,要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保证大纲的贯彻执行。(二)教案编写建议 在教学过程和教案编写时,要根据每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对于比较抽象且很重要的高等数学概念,教师要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建议 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包括作业、提问、上课发言等方面的考核及数学的开放式题型(如写一篇小论文用于解决某个应用问题)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试要严格要求,实行考教分离,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流水阅卷。七、先修、后续课程及关系高等数学是学习工程数学和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许多工程技术问题均可抽象为数学问题并最终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因此高等数学工科类各专业课的先修课和工具课。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等数学。(二)主要参考资料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上、下册);2、侯风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九、其它说明1、本课程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别: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掌握”、“会”或“能”三级区别。“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2、教材中部分内容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选学,如:幂级数部分供非电类专业学习,而电类专业不学;傅立叶级数部分供电类专业学习,而非电类专业不学。3、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纲中的学时分配作适当调整。2010年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本学年数学教研室将在基础部的总体统筹安排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以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力争使数学教研室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此,特拟定2010年度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一、工作计划: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研室的发展,在新学年,为使我们教研室有新的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使年轻教师尽快上路,熟悉各项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行为,了解学校和系部的要求。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结合基础部要求计划开展“学文件,学制度”活动,即学习学校和基础部的各种文件,学习各项规章制度。2、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现教师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为此数学教研室对各位教师做出如下要求:知识传授要准确简练 思想方法要揭示深刻 重点难点要突出有方例题习题要创新有结 师生交流要互动到位(1)积极开展好听课互评活动。即要求年轻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年轻教师之间又要互听,以取长补短,同时落实好学校的听课制度,除此之外,我们要求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四节课,以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2)经常及时地开展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辅导员以及学生,了解教情,并及时反馈。同时结合学校和基础部要求,搞好评教工作。3、突出常规工作的规范性,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常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必由环节,任何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想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做好常规工作必不可少。为此,我们本着“常规常抓,常抓常新”,力求规范性,持久性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教研室和教师们的常规工作。结合基础部的要求,教研室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好个人业务档案,以便于较好掌握每个教师的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规范编写好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采用合理教法,按基础部关于规范编写教案的通知写出教案,教研室根据基础部及学校的要求定期检查。4、努力开展对各种课型的研究,以适应不同的课时要求。对不同的课型研究要采取“适时、适法、适情、适当”的原则,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开展好听评课活动,做到有听有评。落实好作业批改及成绩考核等的要求,学期结束由教研室检查。5、突出教研的先导性,狠抓科研工作研究上水平,研究出效益,教学研究是教学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教师研究水平提高的动力,只有好的研究,才有好的效益,开展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拟开展如下活动:(1)积极倡导教师开展课堂教改工作。课堂教改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以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好对课堂教改的研究,力求在原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出成果、出效益。教研室对课改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2)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具有直观性、启发性等特点,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培养学生动眼、动脑的好习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学期教研室打算在教师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观摩活动,以形成我们的特色。(3)积极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以形成较好的科研成果。鼓励老师们经常撰写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研论文等,并积极投稿。要求每次省社科联课题和市社科联课题每位教师必须申报一项,如果结项并获奖,则由数学教研室举办的专升本辅导班中获得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奖励。科研是数学教研室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在2010年将督促数学教研室每一位教师积极搞科研,发高质量的文章尤其是核心期刊,对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老师除了学校系部给出的奖励外,还将由数学教研室由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奖励。积极地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教师,绝不能固步自封,以我为上,也不能甘为庸者。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落伍,也才能出好的成果,所以对于各方面组织的比赛活动,教研室将会尽最大努力为各位教师提供方便。二、积极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在2009年,数学教研室在李万军主任和时任数学教研室主任薛庆平的带领下,经过精心的准备,申报上了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更好的建设精品课程,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在2010年,建设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建成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并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制作课程的声、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制作,实现教学环节立体化建立;建立“高等数学网络交流”平台,以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学生们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大学的教学制度和中学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出现了不畅,通过建立“高等数学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把历年专升本的考题也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们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和提供便利。三、积极建设高等数学教学团队2010年初,在基础部主任李万军、基础部书记赵白云和数学教研室主任赵辉的带领下,经过数学教研室老师们的努力,终于申报上了校级教学团队,该团队由基础部李万军主任为团队带头人,成员包括了基础部书记赵白云,教务处处长宿金勇,教务科科长薛庆平,数学教研室主任赵辉等多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在2010年初的教学团队评选中,在申报的13个教学团队中,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申报成功,这也是基础部有史以来第一次申报成功教学团队,为以后高等数学教育在商专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教学团队,在2010年数学教研室将开展以下工作:1、变单一教学目标位为多元化教学目标 根据分层次、分类别组织教学的思想,把过去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主的单一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为包括基础性高等数学知识和应用性数学知识在内的多种系列组合的数学课程。 2、变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程体系以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3、变单一课程为多系列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统招高等数学课程、软件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对口高等数学课程、3+2高等数学课程以及自主学习资源库。根据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就业趋向选择不同类别适合于学生特点的课程。通过建设多种课程、多种模式和多种学习渠道,构成立体化的高等数学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4、变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大班多媒体屏幕讲授、学生网上学习、老师网上答疑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主学习,网络学习资源库和师生个人网站等多种形式。四、实施方案为保证上述计划的落实,本着“有布置,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四有原则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1.为保证本教研室内教师的及时交流,利用每周五基础部开会机会,让各位教师进行交流。2. 每学期教研室抽查两次备课并定时反馈。3. 配合基础部开展好中期评教和组织学生座谈,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各位老师(每学期一般两次)。4、实施科研追踪制度,即定时让老师们汇报一下自己的科研情况,便于掌握科研进度。5、落实听课制度。即保证每位教师的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并鼓励教师多听课。6、实施课改申报制度,即先申报、再研讨、再观摩、再推广。并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总之,教研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相信有基础部李万军主任和赵白云书记作我们的后盾,有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使我们教研室成为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团体,为我们系的发展,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