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探讨: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完成大一统?,西周: 天下共主,春秋: 纷争动荡,战国: 七雄兼并,秦朝: 大一统,前11世纪 前8世纪,前770年前221年,前221年 前206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关中为沃野,秦人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商君列传,由弱变强,后来居上,探讨: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完成大一统?,客观原因: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经过变法和改革,各国在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 3、地处西陲,民风诚朴。 4、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原因: 1、商鞅变法,实现经济基础的变革;鼓励垦荒,增强国力;打击贵族 2、广揽人才 3、法家思想 ,由西周“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朝 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 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西周: 天下共主,春秋: 纷争动荡,战国: 七雄兼并,秦朝: 大一统,前11世纪 前8世纪,前770年前221年,前221年 前206年,封邦建国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中央集权:指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地方各级政府一律服从中央 政府,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 监督,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 政策和命令。,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 始皇本纪,从材料中可看出采取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加强统一,安定社会。,廷尉,少府,治栗内史,九 卿,皇帝,太尉 (军事),丞相 (政事),御史大夫 (监察),三 公,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郡守,县令,郡,县,乡,奉常,郞中令,卫尉,典客,宗正,太仆,里,三老、嗇夫,里正,中央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在地方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又是什么?,皇帝总揽大权,中央官府分权,丞相权力很大。 地方设郡县制度,服从中央,职责明确,层次多, 最基层的权力大,由郡县长官任命。,除了上述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外,还有哪些措施用于保障中央集权制度?,经济: 军事: 文化: 交通: 思想:,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击匈奴修长城,开边移民,扩充边地势力; 统一文字; 建驰道、直道、灵渠等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度量衡,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为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为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商鞅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前 344)颁发的标准量器,秦统一后,继续做标准器使用。商鞅方升的边上有一段铭文“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经实测,此升容积为 202.15 立方厘米,辽东,临洮,如何评价秦的大一统帝国?,“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由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我们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呢?,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柳宗元封建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鲁迅,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防止以偏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小结,大一统 中央集权制 国家的形成,从列国纷争 到秦统一,皇帝与 中央集权 体制,背景:战国七雄、区域性统一 商鞅变法:目的、内容、影响 秦统一:公元前221年,目的:有效控制大一统局面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 意义:成为我国历代王朝 政治制度的蓝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