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561948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距清朝灭亡3年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距清朝灭亡7年多。,这一大批知识精英从何而来?,1913年,袁世凯的上台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 开始,1916年以后,军阀割据混战持续了20多年。,这大小军阀又是从何而来?,第 9 课,清末新政 (19011911),“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 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个人物?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慈禧,“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1898年),“预备变法”上谕 (1901年),一、新政发起的原因,主观目的:清政府企图借变法自救。,背景:,国内:“庚子之乱”后社会危机严重。,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客观趋势:融入全球现代化潮流的必然性。,二、新政的进程,1901-1905年的新政措施。,1906-1911年,预备立宪。,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学制, 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 经济:颁布商律,奖励实业, 成立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军事:废除武举,扩编新军,建立军事学堂。 律法: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官制:裁撤部分旧衙门,增设商部、练兵处、 巡警部、学部。 风俗:禁缠足、禁鸦片、满汉通婚。,清末学堂数量变化表:,张玉法据学部考取游学毕业生名册统计,清末留学日本学生人数表:,来自徐爽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纪事,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以两镇为一军,两协为一镇相 当于师)、两标为一协(相当于旅),每标(相当于 团)三营,每营四队(相当于连)。每镇还辖炮队一 标、马队一标、1个辎重营、1个工程营。 按陆军营制饷章,1904年,新军操演,在有传可考的328名清末革命党人中几乎多为新 学堂毕业生,仅留日出身者有285人。 忻平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武昌首义,就是由湖北新军首先发难的;相继而 起的各省独立,也都程度不同地与当地新军有关。正 如梁启超所说:“各省响应,皆煽动军队。” 陈文桂论清末新军向革命转化,主刑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 从刑有:褫夺公权、没收。 按大清新刑律,1908年,沈荩,1905年, “五大臣”考察宪政; 1906年9月,颁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 1906年11月,颁布“厘定官制”上谕;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宣布9年预备期限; 1909年,成立各省谘议局; 1910年,正式成立资政院, 缩短预备期限为5年; 1911年5月,宣布“责任内阁”名单。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讨论1: 为什么清末新政进入预备立宪阶段后,没能挽救 清朝,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影响预备立宪进程的主要力量:,立宪派: 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 民主参政,立宪救国,实力派官僚: 张之洞、袁世凯等 推动立宪,扩大权力,清皇室: 慈禧、载沣、载泽等 借立宪维护皇权专制,革命派: 孙中山、黄兴等 推翻满清,民主共和,清皇室: 死守皇权,被动前行。,立宪派: 积极投入,最后失望,革命派: 口诛笔伐,武装斗争,实力派官僚: 推动改革,觊觎权力,新政期间立宪派的重大活动: 1904年1905年,借日俄战争鼓吹立宪; 19061907年,各地纷纷组建立宪团体; 1907年,各省立宪派代表进京,发起国会请愿; 1909年12月,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6月,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10月,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底,第四次国会请愿运动。,(汪精卫):如果变革失败,充分说明清政府 的欺骗性;如果立宪成功,无非意味着汉人还要继 续受到满人的压迫和统治。所以无论立宪成功与否 作为汉人都应该竭力反对。 李刚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其所以悬预备立宪之招牌者,不过欲假此名义 以巩固其万年无道之基而已。 民报第26号, 满清政府预备立宪之阴谋,1910年,新政期间,革命派的重大活动: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9月,吴樾刺杀“五大臣”;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10年3月,汪精卫等谋刺摄政王载沣;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 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 内乱可弭。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1906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君上大权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总揽司法权。 附臣民权利义务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1911年责任内阁名单: 总理大臣奕劻(皇族), 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林增平等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 1980年,人民出版社,然而,真实常常存在于矛盾之中。在假维新的过程中又实现过一部分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9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清末新政”是一场带有进步色彩的改革运动。它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终点,又是中国新一阶段现代化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1999年,张礼恒、王希莲中国现代化运动史 上的里程碑论“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讨论2: 为什么对新政的评价纷纭而分歧?,1对清末新政评价的多元化,首先来自于其本 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2后世史家的史学观念不同,导致方法、角度 各有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三、新政的评价:,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最后的改 革尝试,同时体现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所以新政必然动摇旧的体制和秩序,激活新的社 会因素,而腐朽的清政府对局面的控制力日益虚弱。 随着新政推进到预备立宪阶段,力图维护皇权专制的 清政府和立宪派、革命派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纠缠作用, 最终导致了预备立宪的破产和王朝走向毁灭。,但是新政在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各方面 卓有成效,还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现代 化进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为20世纪的中国人 更全面地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参考书目:,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著 晚清二十年,马勇著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李刚著 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纪事,徐爽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