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力与简单机械,第1讲 运动和力,一、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米(m),106,109,刻度尺,(1)长度单位:_.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2)单位换算:1 m_m_nm. (3)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4)长度的测量: 测量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_和 _. 读数时,要估读到_的下一位. 测量记录:包括_和_.,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值,数据,单位,2.时间: (1)国际主单位:_.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_、微秒(s)、纳秒(ns). (2)单位换算:1 h_s,1 s_s. (3)测量工具:机械表、电子表、_等.,秒(s),毫秒(ms),3600,106,秒表,3.误差:,测量,真实,减小,避免,(1)概念:_值和_值存在的差别. (2)特点:误差只可以_,不可以_. (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_的测量工具;改进 _;多次测量求_. (4)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实验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避免的.,更加精密,测量方法,平均值,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物体位置的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参 照 物 : 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为参照 _的物体.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 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 运动的特点:一切物体都在_ ,运动和静止是 _的.,变化,标准,运动,相对,4.速度: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公式:_.,(3)单位:_;符号:_;常用单位:km/h. 换算关系:1 m/s_km/h.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且_不变的运,动.,米每秒,m/s,3.6,直线,速度,6.平均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和所用时 7.测物体的运动速度:,(1)实验原理:_.,(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 t, 度.,三、力,物体对物体,施力,受力,1.概念:力是_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 必然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物体,另一个叫_,物体.,牛顿,牛,N,运动状态,形状,2.单位:_,简称_,符号是_.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改变物体 的_.,反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 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_力.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_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力的示意图.,带箭头,不受外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质量,四、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_的作用 时,总保持_或_的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_有关. 3.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_力来维持,力 是_的原因.,不需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1. 概念: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 _状态,就说这二力平衡. 2.条件:两个力作用在_物体上,且_、 _,以及作用在_直线上.,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五、二力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同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重力与压力区别: 1.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方向始终垂直向下,重力始终存在;而压力是因为相互靠近的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方向及大小可以随意,具体看接触情况,比如,我用手按墙,墙对我手指的压力方向就是水平的,我按地,地面对我手指的压力就是向上的等等。 2.当物体静止在地面时,重力等于压力;用力向下压物体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3.支持力是压力的反作用力,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员在空间站会失去惯性 B.利用惯性可将衣服上的灰尘拍掉 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D.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B,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 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 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D,),3.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答案:D,4.如图 8-1-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8-1-1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考点1,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观察其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部分. 2.初中阶段,只有刻度尺需要估读.,例 1:(2014 年广西)如图 8-1-2 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cm.,图 8-1-2,思路点拨: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 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 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 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答案:1 3.14,例 2:停表的示数如图 8-1-3 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min_s.,图 8-1-3,思路点拨:停表表面有两个示数,长针所指的大圆示数以 “s”为单位,短针所指的小圆示数以“min”为单位.大圆上的数字 有“2、4、6、8”其中还插有“33、35、37”这些数 字,表示长针转过一圈用时 30 s,转两圈用时 60 s,大圆上的 分度值是 0.5 s;短针转一圈用时 15 min,小圆上的分度值是 0.5 min(即 30 s).如图所示,此时长针示数是“8.5 s”还是“38.5 s”, 关键是看短针的位置.图中短针指在 3 与 4 之间且超过中间刻度 线,在此情形下长针应读作“38.5 s”.如果短针未超过 3 与 4 之 间的刻度线,则长针读作“8.5 s”.短针示数加长针示数即为记录 的时间.,答案:3 38.5,考点 2,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的相对性: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取. (2)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 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3)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1)特征:物体运动时快慢不变,方向不变,即运动状态不 改变. (2)速度时间公式:v常数;路程时间公式:svt. (3)两种图象:,图 8-1-4,图 8-1-5,例 3:(2014 年武汉)如图 8-1-6 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 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 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 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图 8-1-6,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思路点拨: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但选择不同 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 动情况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的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时 参照物常不会说出来.,答案:D,例 4:(2014 年泰安)如图 8-1-7,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 的物体 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 8-1-7,两物体由同一位置 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 A 比 B 迟 3 s 才开始运动; t0 时刻,A 在 O 点,B 在距离 O 点 5 m 处; 从第3 s开始,vAvB,第5 s末 A、B 相遇; 5 s 内,A、B 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思路点拨: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的,B 是从距离 O 点 5 m 处出发的;t0 时刻,A 在O 点, B在距离O点5 m处;从第3 s开始,vAvB , 5 s末A、B相遇;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是斜线,速度越大图线的倾斜程度越 大.,答案:D,考点 3,力,1.力的相互作用与二力平衡: (1)力的相互作用:力必然成对出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物体 上. 特点:等值,共线,反向,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条件:等值,共线,反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例 5:(2014 年资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 的作用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思路点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平衡力的特点有三个: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 条直线上;作用物体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 作用或不受力作用,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受力的作用,所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 用,物体则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答案:A,例 6:(2014 年南昌)如图 8-1-8 所示,已知足球放在桌子,),上,而桌子立于地球表面.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图 8-1-8,思路点拨: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二力 平衡的条件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 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判断平衡力时先确定两个力是否在 同一物体上,再判断大小和方向,及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答案:C,考点 4,惯性,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受力和静止的物体 也具有惯性. 2.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不能说速 度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速度无关.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 用”,应该说“具有惯性”.,例 7:(2014 年上海)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A.变大 C.先变大后不变,B.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思路点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 体和不受力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 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跟速度、运动状态无 关. 答案:B,考点 5,测物体运动速度,实验过程,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过程: 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 t,用刻度尺测出,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器材的精确度、时间测量 时的操作,而测量时间时小组同学的配合及机械表的起动与停 止操作时反应速度为主要误差.,典例剖析,例 8:(2014 年烟台)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 8-1-9 所示),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_.若秒表每格为 1 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速度是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图 8-1-9,思维点拨:(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 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 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 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答案:时间 0.2,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