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农奴制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前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完成了工业革命,俄国能够借鉴西欧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政治的缓慢变革(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俄国政治变革的特点 材料研读 在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和政治的改革与工业化进程同步进行。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一部分是为了给新兴的工业提供可以流动的劳动力,而沙皇政府以鼓励工业化作为巩固加强俄罗斯帝国的方法。因此,虽然俄罗斯的工业化发生在资本主义框架内,但和西欧的工业化有很大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其动力不是来于企业而是政府。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互动探究 根据材料,说明俄国“和西欧的工业化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并以俄国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材料解读:从过程上看,材料表明俄国社会改革与工业化进程同时进行,而在西方则是政治改革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从改革目的来看,俄国自上而下变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统治,其发展动机是“政治和军事”,也与西方不同。改革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政治改革与工业化进程同步进行,通过推动经济工业化巩固沙皇统治。 (2)比如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但只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实际权力仍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从目的和性质看,是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从具体内容看,政治上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司法上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军事上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文教方面,鼓励近代化办学。 (3)从结果上看,一方面俄国政治变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等,政治民主化进程十分缓慢。另一方面改革客观上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促使俄国民众变革的欲望更加强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俄国走向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材料研读 1905年底,莫斯科十多万工人罢工,不久演变成武装起义,全国其他很多地方工人纷纷罢工以示声援。1905年革命遭到沙皇的镇压,数万起义者被捕入狱。这次革命严重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互动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列宁认为“1861年诞生了1905年”。,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材料解读:材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国内矛盾激化的社会状况,而材料工人运动的爆发成为“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反映了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追根溯源,应从农奴制改革两面性上来分析“1861年诞生了1905年”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方面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为革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改革不够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革命爆发。,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俄国1861年改革为20世纪俄国的政治革命准备了条件:俄国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沙皇政府进行了政治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一大批产业工人,不断掀起经济政治斗争。 (2)1861年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改革没有结束沙皇政府的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存在。改革不只没有按照农民的愿望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主张进行,也没有按照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方案进行,而是更多地按照贵族地主的利益要求进行,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受到遏制。改革没有完成的任务,只能由革命来完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大部分省长继续把自己当做“全省的主人”,不尊重城市杜马的权利。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后,司法改革实际进展缓慢,很多地方仍然按照以前的习惯法来处理诉讼,普通群众也不具备法律意识。农村中仍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如果他们判决错误,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刑法虽然废除了极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俄国的司法改革呈现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以上材料,你对俄国上层建筑的变革有何认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俄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历史影响。第(1)问,要从材料中地方自治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来分析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第(2)问,“特点”可结合材料中“实际进展缓慢普通群众也不具备法律意识”等信息来回答。分析成因,要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第(3)问,可结合对前两问的回答,得出总结性的认识和结论。 参考答案:(1)俄国的地方自治机构权力有限,只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 (2)特点:进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均衡;仍保留农奴制的烙印。成因: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司法改革由贵族地主推行,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为出发点;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3)俄国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变革受到沙皇专制体制、传统习惯势力、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困难重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已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材料二被解放的农民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 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3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为什么说160年前的俄国却是“色厉内荏”?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当堂检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而俄国农奴制则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来概括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遭受大规模的掠夺,受到双重压迫,改革后保留的封建残余引起国内民主人士的不满来分析。 参考答案:(1)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 (2)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了激进民主人士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