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散文(1) 9荷塘月色,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领悟】 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可以成为快乐之人。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领悟】 了解别人,才可以理解别人;理解别人才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作家、诗人、学者。 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其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情义,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2.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了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他毫不掩饰地表白这种思想的变化:“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哪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除自己的不安和彷徨。,3.备用知识 (1)散文“形散神聚”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散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一篇散文尽管可以广泛地选取材料,可以不像小说那样在故事情节限定的范围内选择材料,但是它的选材必须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它的材料仍然是为主题服务的。散文的主题,有人称之为“散文的心”(郁达夫语),这“心”是散文中最重要的,它是作者在生活中得到的某种启示。,(2)“通感”的手法 所谓“通感”,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的感觉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换句话说,是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相互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这就是通感。 比如文章的第四、五段中,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采用“通感”的手法,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引起更加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答案:nio nushwnmqinjxin/qinmi/mch/chq/qh/h,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答案:渺/缈宛/婉缀/啜/辍,2.据音写字,3.词语辨析 (1)品味品位 【辨析】 二者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义不同。“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名词。“品味”指尝试滋味,仔细体会,玩味,侧重欣赏、玩味,动词;也作名词,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例句】 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高的作品。 这篇散文含义隽永,值得仔细。,答案:品位品味,(2)幽僻偏僻 【辨析】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偏僻”之意。“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而不便。两个词语内容侧重点不同,“幽僻”有光线昏暗意,“偏僻”只指地处偏远。 【例句】 放假了,回到家里。家乡在农村,那儿虽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沟,但一走上满是落叶的小道,我却感觉格外亲切。,答案:偏僻幽僻,(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作茧自缚畏首畏尾 B.刻不容缓玩火自焚畏首畏尾 C.刻不容缓作茧自缚举棋不定 D.间不容发玩火自焚举棋不定,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十分危急。刻不容缓: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间不容发”指危险或危情迫在眉睫,但尚未发生;“刻不容缓”指对于已经发生的危险或危情必须立即处理解决,不容耽搁了。 作茧自缚:做了某件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也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玩火自焚: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关键就是所干的事情的性质,“作茧自缚”只是不利己的事,后者则是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畏首畏尾:胆子小,疑虑重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侧重于行动过程中,“举棋不定”主要用于行动前。,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 1.【对应考点:鉴赏作品中的意象】 请你用心阅读文本,看看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的意象及特征,并分析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借景抒情,表现了自己从“心里颇不宁静”到宁静再到不宁静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这种心情的变化,也会使作者眼前的景物色彩不断变化,使情与景的描写达到了高度的和谐。,2.【对应考点: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率袒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了解其性格特征提供线索。这分量很重的一笔,凸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呢?,参考答案: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示出作者内心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为什么有这种情绪?朱自清曾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目睹过“三一八”惨案的全过程(他那天参加了请愿游行)。他追求进步,痛恶黑暗的反动统治;他虽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在大革命高潮时,他很兴奋,时时关注着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国的统一和民主的实现。“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笔是他寻求解脱的工具,因此荷塘月色的诞生是很自然的,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概括、浓缩他当时的心绪是十分准确的。弄清这句话的含意也有助于弄清他为什么要大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了。,3.【对应考点:鉴赏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这是对荷花的描写,在此,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先,用拟人方法写荷花的不同情态。其次,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写荷花,生动形象。因为作者是在晚上,在月光下欣赏荷花,而此时又有晚风吹拂,景象自与白天大不相同。,4.【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参考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给人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5.【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是否多余?,参考答案:不多余。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三、探究争鸣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谈谈你的理解。,思路提示一: 荷塘月色写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 思路提示二: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 思路提示三: 荷塘月色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 思路提示四: 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 思路提示五: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深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四、主旨归纳 本文写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透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含蓄而朦胧的,试对本文的主题思想做一下简析。,答案:荷塘月色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统治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处于苦闷彷徨中的朱自清,骨子里积聚浓浓的哀愁,只是因为讲究含蓄,浓浓的哀愁才没有外化为大悲大痛。,文本总结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1.构思精巧,结构自然天成 文章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破题写夜游荷塘的缘起。接着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写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外部、荷塘的内部、荷塘的静景、荷塘的动景,然后由荷塘而转为写月色由月光写到月影,从荷塘中的月色写到荷塘四周的月色。在写尽荷塘月色之后,神笔轻轻一荡忽又联想到两千年前江南采莲的风俗,思接千载;忽而又以“今晚若有采莲人”拉回现实,引出一缕怀古思乡的幽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又袭上心来。赏月既不能排解心中的苦闷,于是只好推门回家。这样便形成了为排解“不宁静”的心情“带上门出去”夜游荷塘,而又带着哀愁“推门”回家的自然天成的完美艺术构思与和谐自然的整体艺术结构。,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并能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绘 荷塘月色是本文描绘的重点,其中荷叶、荷花又是描绘的中心。写荷叶,从其“田田”的外表、“亭亭”的美姿,“舞女的裙”般的美的情态方面进行描绘;写荷花则从其“色”“形”“味”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 3.优美生动的语言 (1)本文作者十分讲究炼字,因此,一些平凡的字词,在作者的匠心安排下,常产生一种神奇的美感和韵味。 (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如“迷迷糊糊、悄悄、翁蓊郁郁、曲曲折折、粒粒、缕缕、脉脉、薄薄、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这些叠字的运用,加强了词语的描绘力,浓化了抒情色彩,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 (3)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独特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几句,把“光与影”依靠视觉才能感觉到的意象,借助于“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听觉表现出来,这样的通感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幻境,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二、微型写作 请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的文字,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要求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00字以内) 写作示例: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片苍凉的黄土高原,在冬雪中熟睡着。当一股孕育着希望的春风,从东南方一遍遍地抚摸这片广袤的土地时,太阳的双眼也渐渐地开始注视着这片厚土。这时,在屋顶上,层层的白雪缓缓地流下温暖的泪水,这泪水顺着屋檐,扶着冰凌柱,把希望滴向了大地。远处雪白的大地,也逐渐退去了厚厚的冬装,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看!那一株翠绿的小草,从黑暗中奋力挣扎着,终于看到了这大得难以形容的、让它感觉刺眼的蓝色天空。它身上感受着阳光的温度,它从泥土中呼吸着饱含力量的空气。渐渐地,冷色调的大地被一粒粒芽、一株株草和一抹抹绿,点缀上了绿色的希望和红色的温度。,三、素材积累 1.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适用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人品与人生”“文品与人品”“信念”等。,2.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个荷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适用话题:“心灵家园”“淡泊宁静”“诗意地生活”“梦想的家园”“我的一片蓝天”“倾听自然”等。 3.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适用话题:“立志”“人品”“人格魅力”“自强”等。,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