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494952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提醒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 置、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2.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4.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考向二,(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考向二,2.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考向一,考向二,3.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考向一,考向二,(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考向一,考向二,(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考向一,考向二,典题示例 (2014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考向一,考向二,(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等方面考虑。第(3)题,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第(4)题,“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建三江“中国绿色米都”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响水大米,大米中的战斗机”,明、清时代为“皇粮”“御米”,其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地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质纯净、无污染。由于石板地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高出了2%3%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用响水大米做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香味袭人。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B.石板地昼夜温差大 C.灌溉水源好,好水出好米 D.经历代选育,稻谷品种好,考向一,考向二,(2)响水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熔岩台地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特殊的地质和土壤环境“石板地”面积有限 B.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限制其他地方种植响水稻米 C.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优质水稻种子资源流失 D.响水大米只适宜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其他地方引种质量较差,产量低,考向一,考向二,(3)我国是稻米的原产地,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下列做法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 A.到非洲等地境外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B.大幅度提高种粮补贴 C.提高复种指数,地尽其利 D.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答案 (1)B(2)A(3)D,考向一,考向二,解析第(1)题,影响大米品质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当地的气候条件。石板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项正确;肥沃的黑土会增加粮食的产量,对质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清洁的水源有利于大米品质的提升,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错误;经历代选育,稻谷品种好属于社会经济原因,D项错误。第(2)题,响水大米品质优良是因为“石板地”增大了昼夜温差,因此“石板地”面积有限,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的扩大,A项正确;保护政策是为了保证品质,不是限制其发展的原因,B项错误;应加大优质水稻在国内的种植面积,C项错误;“石板地”主要影响的是昼夜温差,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关性较小,D项错误。第(3)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高单产,D项正确;到非洲等地境外屯田,容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粮食产量不稳,且题干强调“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A项错误;大幅度提高种粮补贴不是最重要的途径,B项错误;复种指数主要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很难改变,C项错误。,考向一,考向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1.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考向二,2.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1)我国的粮食问题 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 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 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2)解决途径 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在确保粮食供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科学种田,提高单产,例如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考向一,考向二,典题示例 (2015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一步,明确设问:“简述原因”。 第二步,套用模板:粮食产量的变化与耕地面积和人口增长有关。 第三步,依材料具体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而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的变化图为载体,考查粮食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阐释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 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1)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B.C.D.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B.C.D.,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