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分类解答策略,近年来的高考,选择题正确率成为制约文综地理得分的关键因素。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往往跨度大,如时间线索、空间思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冲突式情境的设置等。从能力要求分析,有些选择题难度不低于甚至超过了综合题。因此我们需认真对待每一道选择题。,一、选择题答题程序 1.读:“火眼金睛”穷尽一切图文信息 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具体要求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题干信息:时间、空间、属性、要求。 (2)图表信息:地图中的图名、图例、注记、比例尺、地理事物、位置等信息;统计图的单位、刻度、要素的“量”及其变化、曲线形态的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 (3)设问信息: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知识。 (4)选项信息:关键词、特殊词。,2.思:“搜肠刮肚”仔细斟酌,认真筛选 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选项与题干的关系上对备选项进行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一般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1)第一次筛选,即“排错项”,在审清选项的基础上,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选项。 (2)第二次筛选,即“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选项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限制性条件无关。 (3)第三次筛选,即“选最符合题意项”,当一个小题出现两项或两项以上与题干有关联的选项时,我们就要以题干的限制性条件为准绳,逐一分析选项,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即“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其余相关但不相符的选项。,二、选择题常见题型解读 1.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题干或图表中提供了计算所需的基本数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能反映地理计算所需的基本原理;题目设问与题目提供的信息相对应,据此调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例1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前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据此完成下题。,下列四幅图中,与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C,解析:信息:世界时4时处海上日出;处为(45E,30S)分析:处日出时,当地时间为几时?计算:处比世界时早3小时,当地日出为7:0030S地区7:00日出,昼短夜长,处位于晨线上C图正确。,解答策略(1)提取信息:提取试题中的图文信息,确定计算的已知项和所求项。 (2)分析信息:调用所学的原理、公式,分析信息间的内在关系。 (3)计算验证:套用计算公式,得出计算结果,再把结果和题目提供的其他信息相联系,以确定其正误。,2.组合型选择题 例2(2018全国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B. C.D.,B,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该县为大别山区,地形崎岖,不适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应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鼓励外出务工农民把学到的技术及经验应用到家乡,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且大部分农民需依靠土地,不适宜中心集镇的房地产开发。故正确,选B项。,例3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A.B.C.D. (2)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B.、C.、D.、,A,D,解析:第(1)题,甲处地形平坦,沉积物深厚,适宜平整土地,正确;乙处为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为主,没必要修建护坡堤,错;丙处为陡坡,不宜修建梯田,错;丁处位于沟谷,可建挡土坝,拦沙蓄水,正确。故选A项。第(2)题,图中处为流水沉积形成,处为断层,处为沉积形成,处为岩浆活动形成。故选D项。,解答策略(1)“肯定”。即找出叙述选项中最有把握的(一个或两个)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2)“排除”。即把错误选项排除掉。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与题干意思不符或含有错误选项的组合。 (3)“比较”。若还有两个及以上的选项,可将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4)“确定”。通过分析、判断,最后确定正确答案。,3.统计图型选择题 例4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 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 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D,C,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2003年以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第(2)题,在耕地减少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惠农政策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解答策略(1)读图名,找要素:根据图名确定统计图表达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 (2)读数值,看变化:根据数值的大小、标志数据(极值、特征值)、变化趋势,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及随时空变化规律等。判读统计图要重视数据分析:定量分析数量特征;定性分析变化趋势。 (3)明原理,析原因:结合地理原理揭示图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并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和规律等。统计图的分析阐释要抓双重联系:图内信息,图外知识;要善于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找差异,综合评价得结论。,4.等值线型选择题 例5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地B.地C.地D.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地B.地C.地D.地,C,A,B,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递减,说明气温变化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受地形的影响,西部等温线较稀疏,温度变化幅度小,说明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图中三地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而地地处沿海平原,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在四地中最低。第(3)题,根据“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地位于热带,排除D项;据等温线判断,地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不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排除C项;从气温判断地可能分布有樟树,但该地位于沿海平原,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强度大,故不可能有樟树的集中分布,排除A项。根据等温线判断,地符合亚热带的热量条件,地形坡度大(等温线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小,故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解答策略(1)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数值(极值、等值距)、延伸、疏密(分布递变)、弯曲(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局部闭合(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理解影响等值线延伸方向、递变和弯曲的因素,如等温线走向和弯曲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影响。 (3)重视常考点:等高线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两岸海拔对称;在等温线图中根据气温变化判断地势高低和起伏(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可能为山谷);等压线中高压脊、低压槽及槽线处锋面天气的判读。,5.因果型选择题 例6(2018全国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D,C,解析: 第(1)题,考查以资源为原料加工工业的区位条件。当地为大别山区,优势资源主要是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适宜远距离运输,该类加工工业多为原料导向型,主要考虑资源的品质、产量及劳动力。与县城相比,集镇基础设施、资金及消费市场较弱,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则更有优势。第(2)题,考查城市的服务功能。据材料信息,该县的农民有多种类型。针对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可采取“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住在集镇,种田农民住在村,留守子女可安排集中住校。,例7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B,C,解析:第(1)题,该公司在中国建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属于工业集聚;研发中心、核心零部件生产厂留在日本本土,体现了工业分散。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为整车厂提供配套服务,可以减少运费、降低整车生产成本。第(2)题,受地震、海啸灾害影响,留在日本灾区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势必导致中国整车生产厂减产。在灾区的研发中心可能受到灾害影响,但其技术短期内不会受损。,解答策略(1)解答因果型选择题要注意:认清题干和选项能否构成因果关系;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因”还是“果”,防止倒“果”为“因”;有三种情形的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即答非所问者,与题干规定重复或变相重复者,因果颠倒者。 (2)常用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事物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会出现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等不同情况,所以应按照题目的指向性,把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区分开来。抓住关键信息,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找出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层次关系,从而做出正确判断。,6.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例8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 (2)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 (3)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C,C,B,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项。第(2)题,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产业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项。第(3)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项。,解答策略有些选择题的信息呈现全是文字材料,没有配图,意在考查文字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储备、加工能力。 (1)检索信息,寻找“题眼”:在阅读材料时,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注意检索筛选有用的信息,如时间(季节、日期、时刻)、空间(直接地名、间接区域)、数据(海拔、经纬度、面积、速度等)、属性(方向、气温、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等。 (2)整体理解,抓住关键:文字材料不仅给出了解题的基本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因此要整体理解材料信息,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同时又要抓住材料中体现“发展变化”的关键信息,探寻由关键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二、选择题解答技巧方法 1.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项错误或题干与选项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掉,缩小判断范围。然后根据题干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内再逐渐淘汰排除,最后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排除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情况。 (1)选项本身存在科学性错误。 (2)选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不相符。 (3)选项前对后错或前错后对。 (4)两个选项含义相似或相反,注意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对比。,2.比较法 比较法往往用于选项的比较,在四个选项中,往往对题干信息分成两种判断,对两种判断再进行不同的表述。经过比较找出选项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深度、广度和准确度,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考查学生对比较法的掌握程度。 若在选项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表达意思一致时,可用比较(排同存异)法,该方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对各个独立的选项进行分析,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初步确定正确选项。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对比、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再次确认正确选项。,3.优选法 该法常用于人文地理选择题的判断。适合运用优选法的选择题的各选项都不同程度地与题干有联系,不同于一般的正误关系,因此,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选项,解题时要通过对比,分析其“质”“量”与题干的相符度,从而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试题要求对每个选项都读明白,比较鉴别,优胜劣汰,在众多的答案中寻找最佳的答案。 当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的设问又有限定词,如“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在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此时常用优选法,该方法应用步骤一般如下。 (1)找出设问限定词。细读题干内容,尤其是设问,在设问中的“最”“主导”“第一”等限定词上做好记号。 (2)结合题干,比较选项,进行优选。优选时往往要结合题干信息,从题干信息判断最佳选项。,4.逆推法 逆向思维包含多种形式,常见的形式有:逆用知识、逆向推理、反证法等。突破思维障碍的关键是结合题目给定的信息,逆向思考,合情推理,最终找到解题思路。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倒逆,选择出这一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或条件。逆推法(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利于拓展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克服习惯性思维。 当设问出现“原因”“影响因素”“结果”等词语时,该类选择题为因果型选择题,常用逆推法,该方法一般步骤如下。 (1)逐字逐句审读题干,弄清“因”或“果”。 (2)假定选项正确,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从而逐一排除或确定。,5.图解法 利用图像解答问题,是指通过描绘略图或把图形转换成自己较为熟悉的另一种图形,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图解法能显现答题的思维过程,避免由单纯地想象而产生的思维失误。灵活运用图解法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往往能事半功倍。 (1)图文转换。 许多无图考图的选择题,其考查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类试题。做题时单凭想象往往较难解决,且出错率较高,这时如果进行图文转换,将题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转换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图形,即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9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D,(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C,解析:第(1)题,在表格中同一行中的两个地点属于同一地层;将表中各点的位置转绘到经纬网图中,如下图所示;根据“考察路线与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结合图示可确定总体构造线为东北西南方向。 第(2)题,根据出露地层“CDS”由新老的年龄变化,可以看出是“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构造,C项为背斜构造,D项为向斜构造。A、B两项中的C、D点都只有一个,不符合题目要求。,(2)添加辅助线。 此类题目已经给出图示,但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抽象的图示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进而利用加工提炼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 例10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B,C,解析:第(1)题,如下图所示:借助相对运动,24小时后,天气系统东移120千米,即可视为甲地西移120千米(图中甲位置),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第(2)题,3048小时之间低压系统将移至甲地(图中甲位置),低压槽处气流辐合上升,易出现强对流降雨天气。,(3)图形转化法。 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这时需要认真分析,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者常见的图形,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11(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B,解析:2米水深位置距海越近,泥沙沉积越轻,海水侵蚀越严重;距海越远,泥沙沉积越严重,如下图所示。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19751978年2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远,以淤积为主;1979年后2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接近趋势,侵蚀不断加强。第(2)题,19921997年期间淤积减弱,侵蚀加强,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少所致。,6.定性定量结合 数据计算、处理、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地理技能,相关试题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准确的数据计算能力,娴熟的定量、定性分析技巧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例12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B.C.D.,A,(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C,解析:第(1)题,解答依据:总人口数=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定量计算:依据图中数据计算该国不同年份的总人口数(如下图所示),推断其人口增长特征:移民数量虽然发生波动变化,但人口总量总体是在不断增加,结合数值大小判断应与图变化相符。 第(2)题,解答依据:自然增长量=总增长量-机械增长量。定性推理:19501970年迁移人口数没有大的变化,但迁移人口比例降到了最低值附近,故此时段自然增加最多。该题也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答案,但运算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