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479911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历史(浙江选考专用),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1.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他们与统治者一样,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考点清单,2.思想主张,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1.维新变法背景条件 (1)思想条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独立。 (3)政治条件: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意义 (1)指导性: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3)启蒙性:维新派着力宣传进步思想,冲击了封建旧思想。 (4)进步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5)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跪着造反”,图说历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漫画中的人物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造反”,结合所学可知其是康有为。漫画充分揭示了康有为表面将孔子宣传为改革家,实质是为宣传变法减少阻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造反”,同时体现出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性和局限性。,考点二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1.背景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 (2)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思想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三、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形色色的思潮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如:白话文的使用。,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 (2)与当时的护国运动等实际斗争脱离,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名师点拨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 (1)相同点: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不同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远远超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知识拓展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背景 (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空前壮大。 (2)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3.广泛传播: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3)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 一、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1.背景 (1)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加剧。,(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思想主张,3.实践: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 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干部队伍。 3.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5.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3)救亡图存:康梁的维新思想反映了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另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影响有限。 (2)主观原因: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自身社会实践的产物。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3.评价 (1)进步性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康梁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三、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对比,主题一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 史料1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2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史料研习,史料呈现,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解读 史料1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处画线信息表明康有为推崇的政体是三权分立式的君主立宪制。史料2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既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又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特点。史料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统领性或总结性的语句,往往是史料的核心,本段史料的解读可用此法。处画线信息表明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论从史出 1.根据史料1,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设想。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说明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1.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主题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史料1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史料2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史料呈现,近代思想史研究,史料解读 史料1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进步性。解读本史料要注意画线部分是核心语句。画线部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表明了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反封建的彻底性。史料2反映的新青年杂志所关注的大事变化体现了当时思想界的变化。解读表格时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表格中“新文化运动”提及44次,说明了新青年大力倡导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俄国革命”提及287次,说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论从史出 1.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答案提示1.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发起的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的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主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 史料1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史料2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史料呈现,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史料解读,论从史出 据所学知识和史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提示关系:有一定联系,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 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近代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特点: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