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454736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目标导航,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1.依据 司马迁根据汉代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区域 (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 的地位。 (2)江南地区:两汉时期,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或半农半牧区。,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经济分布,重心,畜牧区,3.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的特点。,不平衡,易混易错,古代的山东、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山西更是秦统一六国的基地。,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两晋之际,思维点拨,安史之乱,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 。 (2)南方 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社会环境,2.经过 (1)孙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 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建康,3.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 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思维点拨,易混易错,文化重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成因及特点 材料一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材料二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史料解读 材料一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要抓住划线中的关键词“汉代”进行提炼,原因要结合当时政治、自然条件等角度提炼。 材料二注意划线的关键信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进行提炼特征及特点。,问题思考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提示山西和山东经济区。 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提示,(2)据材料二,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提示经济特征:两汉时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特点: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史料解读 从划线句子中的信息可得出社会安定和人民勤劳。,问题思考 据材料,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提示,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史料解读 从材料划线中的“仰给”“高过”等关键词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 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提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提示,史论总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影响 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一、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认识 1.区域经济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 2.汉代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为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传统的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深化提升,3.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发展快,南方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启示 1.特征 (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 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1,2,3,4,答案,解析,5,6,解析A、B、C三项是具体经济区域的表现,其总体特征是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答案,解析,2.宋书志序记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 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 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 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 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1,2,3,4,5,6,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可知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故选B项。,1,2,3,4,5,6,答案,解析,3.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1,2,3,4,5,6,解析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4.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答案,解析,1,2,3,4,5,6,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1,2,3,4,5,6,5.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C.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完全超过了北方 D.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答案,解析,1,2,3,4,5,6,解析“实仰东南财赋”“吴中又为东南根柢”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前期(618756年)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竟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1,2,3,4,5,6,答案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社会状况: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解析回答唐代水利建设的特点,需要从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有: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答案,解析,1,2,3,4,5,6,(2)依据材料二回答,“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有大量可耕地。 特点:迁移的人数多;阶层广;分布在南方各地。 影响: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解析,1,2,3,4,5,6,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