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454408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0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0讲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突破,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考点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点三自然灾害与环境,考点四防灾与减灾,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概述,1.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 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 a.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b.社会属性:自然变异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称为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的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联系性。 (5)危害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1.气象灾害 (1)干旱 a.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b.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还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c.分布: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2)洪涝 a.洪水灾害: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导致江河、湖泊水量 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b.雨涝灾害: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3)热带气旋 a.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b.危害:形成狂风、巨浪,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等,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c.等级划分: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划分为4级。,d.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2.地质灾害 (1)概念: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 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 过程。 (2)地震 a.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b.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水 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c.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一般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d.分布: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滑坡和泥石流 a.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等是滑 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b.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中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3.生物灾害 (1)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在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a.概念: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 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b.危害:会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还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2)主要类型 A.土壤侵蚀,B.土地荒漠化 a.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b.危害: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农牧业减产,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环境污染的危害 区域性: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 a.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b.主要影响和危害: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3)臭氧层空洞 a.臭氧的功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b.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等。 c.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4)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危害:物种灭绝和遗传多样性丧失,逐渐瓦解人类的生存基础。,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1.主要地质灾害的概述,2.主要气象灾害的概述,3.主要海洋灾害的概述,4.主要生物灾害的概述,5.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2016课标,43,10分)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数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数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解析首先明确设问是“概括”“空间分布”,即要把5个区域大致概括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材料中给出的是水旱灾害年数,故在内容上 还要说明水旱年份的多与少。其次,运用知识分析,河南被秦岭淮河大致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区水旱灾害的根源在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且温带季风气候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考点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1.我国的干旱灾害 (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成因 a.降水方面的因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于干旱的形成有直接影响。,b.水资源方面的因素: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c.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不断增多。,2.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a.自然原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暴雨造成的;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b.人为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森林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2)分布 a.空间分布: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b.时间分布: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3.影响我国的寒潮 (1)概念: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 (2)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3)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4)路径:东路、中路和西路。 (5)危害:降温农作物冻害;暴风雪草原牧区“白灾”;大风干燥地区沙暴;大雪、冻雨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4.影响我国的台风 (1)台风构造: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2)时空分布: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3)影响: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二、分析主要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a.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b.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 a.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b.西部主要有六大地震带。 c.东部主要有七大地震带。 d.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2.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特点 a.发生普遍: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大,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加之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泥石流与滑坡的发生比较普遍。 b.分布范围广、危害大。,b.成因 自然因素:地形坡度大;地表多松散堆积物;植被覆盖率低;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2)泥石流灾害 a.主要类型,(3)滑坡灾害 a.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以及外表形态。 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地震、河流冲刷、人工 爆破等。 b.分布 我国滑坡的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我国滑坡分布极密集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四川省。,三、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1.我国的虫灾 (1)主要害虫 a.农作物害虫: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 b.森林害虫: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 (2)蝗灾 a.蝗区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 b.危害: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2.我国的鼠灾 (1)鼠灾的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2)两大危害区,(3)类型 a.农田鼠害:危害十分严重。 b.草原鼠害: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草原。 c.森林鼠害 分布:东北和西北地区。 危害形式:地上鼠类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地下鼠类啃食树木的根系。 (4)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1.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与分布,2.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地震,续表,(2)滑坡 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分布: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泥石流 形成 分布: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挟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易摧毁桥梁。,解析(1)廊屋对桥梁及桥上的行人具有遮蔽风雨、太阳光照的作用,可从此角度分析。(2)图中甲附近丙处是一个峡谷地形,易发山洪使河 水快速上涨;同时从河流形态看,甲处河道狭窄,上游来水不易下泄,此处水位上涨较高,从而对古廊桥造成毁坏。,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1为新西兰植被分布图,图2为新西兰人工松林运作示意图。,图1,图2,判断人工林区最应该关注的自然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答案生物灾害。原因:种植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害虫繁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区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在人工林区需要防治生物灾害,因为人工林区一般种植树种单一,且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害虫繁殖。,考点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一、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a.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b.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 a.绝对数量:即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合计数。 b.相对数量: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2.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1)时间差异 不同时段,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 上升趋势。 (2)空间差异 a.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b.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见下表),二、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1.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海陆位置:海陆兼备的国家; 气候:季风气候典型; 地质地形: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地形条件复杂。 b.人文原因 社会经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相对发达,自然灾害频 繁;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程度低。,2.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水旱灾害: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低平,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2)地震:本区位于地震带上,特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3)其他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台风。,3.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2)成因:受海洋的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4.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位置特点: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主要灾害:水土流失、干旱、暴雨、滑坡、病虫害以及地震等。 (3)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暴雨较多,冲刷强烈。,5.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滑坡、泥石流: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 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 (2)地震: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农业灾情,区域分异:东部受雪灾、干旱、冷害、冰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2.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3.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及成因,4.我国水文灾害的多发区及成因,5.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成因,续表,1.2016浙江自选,11(3),4分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完成下题。,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答案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差异及原因。读图可知,乙省泥石流灾害比甲省多。甲省位于北方地区,故降水量偏少,持续时间短,泥石流灾害较少;乙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且西部多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故泥石流灾害多发。,2.(2016海南单科,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下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答案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由地震诱发,靠近乙市的山峰海拔高,终年积雪量大,甲市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级大,破坏了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上积雪的稳定性,从而诱发雪崩。读图可知,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雪崩突发,冲击力大,破坏性强,导致人员来不及逃生,因而乙市受灾严重。,考点四防灾与减灾,一、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目的: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防灾减灾。 (2)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措施 a.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b.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2.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二、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利用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的必要性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不断增多,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预警和监测水平不能满足当前人类防灾减灾的需要。 (2)应用于防灾减灾的高新科学技术种类: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通信技术、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等。,(3)遥感技术与减灾 a.应用 灾害前兆监测;进行灾害跟踪监视,以便及时发出警报;帮助救灾,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建立灾害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 b.举例 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预测;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对洪水灾害的预报。,(4)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a.应用: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b.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和环境,有效防治 灾害发挥巨大作用。,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主要气象灾害,续表,主要地质灾害,(3)主要自然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2.主要减灾工程,1.2018浙江11月选考,28(4),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材料二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材料三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答案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解析影响应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主干河流的流量减少,加剧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风暴潮影响,但有利于减轻印度河三角洲洪水灾害。,2.(2014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任答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及防治措施,以及读图分析问题、阐释地理现象、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1)涝灾最可能的发生时间要从涝灾的成 因入手分析,69月降水量大且集中,从图中看,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在滨湖地区,地势较低,湖水难以外泄,形成涝灾。(2)防治涝灾措施,有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农业区防治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分析。,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南美洲局部略图。,材料二乙地(阿空加瓜谷)是智利重要葡萄产区,葡萄园的海拔从50米到1 000米不等,夜晚从安第斯山脉下来的冷气流使葡萄园非常冷凉。 根据材料二,说出乙地种植葡萄过程中易受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措施。,答案灾害类型:低温冻害。防御措施:培育耐寒品种;加强对低温冻害灾害的预报预警;修建温室大棚等保温设施。,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乙地易受的气象灾害为低温冻害。防御措施:培养耐寒早熟品种;加强对低温冻害灾害的预报预警;修建温室大棚等保温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