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讲辩证立意 意高为胜,意高有道,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写作,讲前引语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要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I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II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III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I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2018浙江)题目见第一讲“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谈务虚 提到浙江,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说起浙江,人们总说浙江人务实、精明,浙江商人尤其是温商走遍天下,说话者往往言至于此,还会竖起大拇指以表赞叹。因为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发展,我们出了马云和阿里巴巴,出了丁磊和网易,都足以让人击节称赞。 可是,自鲁迅、郁达夫、艾青这一批民国文人后,浙江多久没出过在世界文坛站得住脚的文学家了? 不只浙江,全国皆如此。,初读标题,有离题之感。 标题说“虚”,开头却从“务实”的浙江精神谈起,总算让人有扣题之感。,“可是”,笔锋一转,对“务实”有话要说。,不只文学界,整个文艺界、思想界也皆如此。 并非诟病我们历来的“务实精神”。务实当然是好的,没有务实精神我们出不了马云和丁磊,可我想,也该有点务虚精神了吧?我们崇尚经世致用的思想,然而这种针对思想领域的实用主义哲学发展到过分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浓重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即我今天所思考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服务。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这种倾向,虽然不会立刻露出其獠牙,但会广泛地影响思想界、文艺界乃至教育界,好比每天吃地沟油,不知不觉就侵蚀腐坏了你的肌体。,肯定务实精神,提倡务虚精神。,此时,务虚作为一种中和剂就该登场了。务虚绝不是无所事事的小资情调,而是拒绝考虑其功利效益前提下的活动。早先雾霾严重时,3M公司的口罩卖断货,但其实3M公司本身实力就足够强大。创立之初创始人威尔逊就设立了一个“无用实验室”,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员们的古怪点子。这种不计投入产出比的做法无疑说不上务实,可正是这个“无用”的实验室,发明了透明胶、电影机等划时代的产品。按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郁喆隽的话说,“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单通道社会”。每个人都不得不努力向上,不存在向下的通道,向下就是失败,甚至直接被体制性地忽略掉。这种不得不努力的,对“务虚”精神展开论述。,社会底色带着无奈和一丝悲壮,也让实用主义哲学甚至功利主义成为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最佳指南。于是学者们集体地停止了纯粹性的学术探讨,转而专心研究如何迎合大众的口味,出书、演讲、拿奖、赚取名声金钱地位,以成为“成功人士”。这对学术界是致命性的。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阐述他的观点:任何时代下文脉(这里可以解作思想)为任何力量服务,都会破坏文脉的纯洁性。我虽然不会如此极端,但也认为思想不应完全沦为工具,思想有必要保持自身的纯洁性。马克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里总结中国儒家学派是积极适应世界的。适应世界就不得不用各式“工具”来武装自己。但我想,我们浙江人,也确实应当给自己改造世界的魄力,而务虚,也正是这种改造行为的创造力与驱动力来源。,“干在实处”“经世致用”都不能说是错误的,这样的传统也早已根深蒂固,但新时代,我们是否可以为我们的浙江精神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呢?也只有这样,浙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命力。,结尾回扣材料,点明主旨。,亮点点评浙江师范大学胡勤教授点评:这篇好文章,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第二、三、四段语意逻辑关系不一致,文气不连贯。满分作文可以是有缺陷的好作文。文章写到“此时,务虚作为一种中和剂就该登场了”这一段,功力非同一般。作者以哲学观念来看务实这一问题,提出“务虚”的概念。对“单通道社会”的分析,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所谓成功人士的批判,笔笔刺中社会的痛处。凭这一段笔力,可为专栏作家。 编者注:应该说,2018年浙江卷作文题颇有点“主题先行”“论点前置”的味道,对于“浙江精神”只有肯定,可立意的范围很小。可是,这位浙江考生就敢为人先,大胆提出“浙江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加入务虚元素。从立意之道看,这叫“正者反之”,正向的题目,反向立意。这种立意固然新颖、深刻,可是要冒两大危险:一是观点能否服人,二是能否不脱离原材料主旨。本文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正语”,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陈言”。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 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所谓“小”,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 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就会既集中又深刻。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做”。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大题小做”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半瓣”之“小”来反映主题之“大”的。 2018年浙江卷作文“浙江精神”特别宏大,如写记叙文,最好能用这种“大者小之”的立意方法,如可以从一个水果店老板的创业故事来表现“实干”的浙江精神;可以到改革第一线参观,看到了一道令人感动的“务实争先”的风景线;也可以参观王阳明故居,认识“王阳明”,感受先哲经世致用的浙江精神等。,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 (1)设问追问法 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针对2016年全国卷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2)具体落实法 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文品与人品”,“文品”指哪篇作品的什么样的“品”,“人品”指哪位作者的什么样的“品”,这样落实,立意自然容易出来,而且易出新意。 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车”,“车”是个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哪种型号的车上。又如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发表看法。材料中有“人们”“他人”这类指代性的概念,就可以把“人们”“他人”落实到具体的人,是邻里的评价,还是单位里的评价,还是报刊上的评价,这样,就容易锁定具体的人与事了。,2.小者大之,化小为大 针对“小”的标题或“小”的材料,当然可以就物谈物,就事论事,但最好是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如“家是美好的”这个题目,恐怕许多考生选取的“家”必是自我的“小家”,如能从自我的“小家”中走出来,放眼置身的环境,自然会觉得无处不是“家”了,比如所在的班级、所在的宿舍、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社区、所在的乡土,这样化小为大,立意就新颖多了。 化大为小也好,化小为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二、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所谓“虚”,是指那些抽象性的命题,如“大道至简”;那些提供哲理名言等抽象概括性材料的作文题,如江苏、浙江、上海卷近几年的作文题。所谓“实”,是指以具体的物象、景象为题的作文,那些提供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的作文,如2016年全国卷“小羽创业的故事”作文题。针对两类不同的作文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立意方法: 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 例如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关于“说与不说”“长与短”“个性与创新”等抽象关系的材料,一个考生把它变成了一个“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材料话题,就二者的关系谈“说与不说”“长与短”,这样,看似抽象的材料就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点,这就叫“化虚为实”,即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材料。,2.化实为虚,具象虚升 对于“实”的题目或材料,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象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以深化。还是以“家是美好的”这一标题作文为例。“家”可以化小为大,也可以化实为虚:在常人眼里,“家”是起居生活之所,在思想家眼里,它不但是起居之所,更是安放心灵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某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所给材料叙述了一个船工顺手补船底漏洞而救活了船主的孩子们的故事。有位考生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生命的漏洞”,写了项羽不补其“漏洞”而失败的事例,达到了立意实题虚作的要求。,当然,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均可以虚实结合、虚实转化,使文章虚实相生、纵横捭阖。如2016年山东卷作文题,材料讲的是带着行囊上路,发现其中有些东西很快用到了,有些东西暂时用不上等。材料中的“行囊”就是一个可实可虚的东西,从实的方面来说,可以指自有用度取舍的东西,可以谈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可以务虚,或定位在人所具备的素质上,如“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把握细节”,或诉诸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理想信仰”“诗意情怀”。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地立意构思,不仅立意角度多了,而且可选择写的东西也多了,这样,写作思路自然就明晰起来。,三、正者反之,反者正之 立意有正向、反向之说。所谓正向立意,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我们立意一般都是正向的。所谓反向立意,即以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反弹琵琶法)。如人说“近朱者赤”,我说“近朱者未必赤”;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使用反向立意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独有新意。不过,此法不能滥用,需要立意正确,持之有故。 如果能在大家都正向立意之际“反弹琵琶”,正者反之, 则立出来的“意”自然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要求对作家卢新华的三本大书说加以“评说”,众多考生无不从之赞之,独有一位考生大胆质疑,说这种说法“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且持之有故,能不为此人、此文叫好吗?,当然,也可以“反者正之”,在大家都纷纷批评、指责之际,你却正面肯定,也是很不错的立意方向。如2016年全国卷作文,大多数考生都是对家长的做法持批评态度,而一位考生却从家长的一奖一惩中看到了父母的真爱,不失为一种反向立意。 更多的时候是正反结合或转换论点辩证开掘。如能在正向思维之后,再以求异思维附之,往往可以使我们对问题的阐述更深刻更全面一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正面阐述结束之后对前文的立意再深掘一层,即运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重新进行辩证审视。这样,既可以避免通篇采用求异思维带来的偏题风险,又可以使说理更让人信服。在转入辩证开掘时,可适当运用兼顾两面的过渡语来引导,如“当然,并不意味着”“诚然,但是”“,同时又”“是的,可”“诚然,我们必须,又不能失去”“我们姑且承认,但从另一角度看”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辩证开掘必须注意立意本身的合理性,它只是对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决不能为反求反,全部推翻原有的观点。,III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注意立意的方法或角度,写出文章的立意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董仲舒则认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_,答案明确反对见利忘义。成就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想人格,克己修身而成就德性。 肯定合理之利的正当性。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虽然在动机上反对“以义求利”,但在结果上可以接受“因义得利”。即反对在主观动机上假借仁义之名而行牟利之实,却接受在客观效果上因行义而得到正当利益特别是公共的大利。 在特殊情况下则牺牲利益而成就道义,极端的情况即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义与利尖锐对立、只能做出非此即彼选择的特殊情况下,要更为注重道义而非利益的倾向。,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 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 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立意:_,答案(1)对“三乐”各自内涵的理解是排序的前提和基础。 “助人为乐”,即以帮助他人为快乐,愿众皆幸福,然后自己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体现的是付出和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人生价值。“知足常乐”,即以珍惜拥有为前提,以拥有为满足,从而获得快乐,是人生的平常心,是一种自在自由的快乐,体现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与人攀比,易满足。显真我风采。“自得其乐”,即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体现的是一种自信的人生态度。对未来满怀憧憬,是奋斗者的得意。当然,这理解与解释,既要遵循本来的意思,也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以此为前提,可以深挖宽拓。,(2)常见排序方式: 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题目已经给出“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合理严密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认为自得能获得挥洒空间,取得成功或至少在自己的自得领域内小有经验或成就就可以有能力帮助别人,进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认为知足可以琢磨心态,进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脾气性格也愈发良好,内心健康和丰盈的人,会多与人为善,乐于奉献。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认为知足者可以悠然自得,有情怀者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的内驱力,则他们有动力去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被需要”的内心渴望,看到他人被自己帮助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收获的是行善后成人之美的道德升华和心安理得,既然心安理得,那么自然陶冶其中,自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人行得正走得直,自然会有心理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正能量不断递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