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考试标准】,生物生存,60%,恐龙,无脊椎动物,改造,适应,改造,自然资源,化石,科技进步,破坏,自然规律,环境生态保护,提示:地质发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解析本题组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既要求学生知道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存在状况及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更需要能够结合相关示意图加以理解。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越来越近,很明显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而生物物种的多少则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物种种类最多。 答案(1)D(2)B,提示:一是该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二是该企业排放废弃物的数量;三是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学以致用,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现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增加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解析第(1)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降水量减少;气候趋于干旱;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下降。第(2)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答案(1)B(2)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时期生物的进化顺序。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D,解析第2题,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14亿年前。第3题,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 答案2.B3.B,解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 答案C,解析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引发水土流失。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容易形成水灾,而冬、春季节少雨易出现干旱。山地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必然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净化能力下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若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既破坏地下水资源,又使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物减少)河湖泥沙淤积 (2)砍伐森林(3)减少(4)坍塌(受损)(5)地下水位下降(6)泥沙淤积,教材P67活动,教材P69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