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9472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乘除法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P2-3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P2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二、探索方法1、小组讨论算法:让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计算方法。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将学生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对正确的方法均给予肯定。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23=6与203=60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较简的计算方法。3、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反馈结果,再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横行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三、理解与应用:组织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P3上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P3上的第3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理解题目中每一问的意思。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3、数学游戏:通过P3的游戏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堂练习与作业:同步导学板书: 小树有多少棵 20202060(棵) 236 2022040(棵)20360(棵) 答:小树有60棵。板书P3第2题(3)中学生所提问题及解答。第二课时 需要多少钱(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出示P3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球要多少钱?3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泳圈要多少元?买一个泳圈和一个球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要多少钱?用50元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二、探索口算方法。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学生独立列式:123然后,学生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全班交流算法。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法: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生2:123就是3个10 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生3: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泳圈是30元,我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6元,一共要36元。生4:可把12看成43,这样123就变成了49=36(元)生5:123=623=6(23)=66=36(元)以上每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2、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每一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3 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四、课堂练习及作业:同步导学板书: 需要多少钱12336(元) 10330 12121236 1 2236 330636 答:需要36元。 3 6第三课时 练习一(乘法口算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 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计算题。1、做P6的第1题:限时完成,集体订正。2、做P6的第3题:先独立做,然后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做P6的第2题,独立解答第一问后,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做P6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然后对前三个问题先反馈;最后组织学生研究第4个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3、做P7的6、7题。4、P7的第8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活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研究设计方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设计的多种方案,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省钱”的角度来看“哪一种租车的方案最合算”?板书:P6第2题(2)学生所提的问题及其解答和P7第8题的租车方案。 第四课时 参观科技馆(除法口算(1)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参观科技馆 利用书上的“参观科技馆”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二、思索计算方法。1、小组讨论:学生列出式子后,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再组织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对合理的方法都要鼓励,提倡算法的多样化。3、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第1题,再组织比较上下算式,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独立计算第2题,然后抽几个一位数除整百数、整千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可能会得出“分的人越多,平均每人的块数越少”等结论。(2)练一练第4题:这一题是组织学生开展“夺红旗”比赛的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计算卡片或练习纸,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5、作业:P9第1、3题。板书: 参观博物馆 60230(人) 23060; 623 ;30306060230 答:平均每辆车坐30人。第五课时 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教学目标:1、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植树 教师出示“植树”的挂图,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二、探索计算方法。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让学生拿出小棒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帮助思考2、与同桌交流方法3、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4、尝试练习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做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1)(2)小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3、练一练第3题,这道题一个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都很强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四、课堂练习与作业:同步练习板书: 植树36312(组)12336;30310 632 10212;竖式答:可以分12组。 板书P11第三题学生所提问题及解答。第六课时 练习二(乘、除法口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抢答。2、做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3、做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思考方法。4、做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再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方法,如有的同学可能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填符号,有的学生可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在交流时,教师注意加强通过观察算式特点进行判断的方法指导。5、做练习二第7题,学生先独立填表,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二、生活中的乘除法1、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做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图意,解决问题,再交流、反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拓展、提高练习二第9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题目。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多样化,如可以先计算603=20(页),7天可看140页,140比150小,所以看不完;也可以想3天看60页,那么6天看120页,剩下30页一天看不完,所以一星期看不完这本书。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上面、侧面和正面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听指令搭立体图形: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活动步骤: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示范,让学生明白操作活动的方法和要求。2、全班按老师的指令,尝试搭出立体图形。3、组织学生同桌间开展拼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组织学生交流。)二、活动二:通过提问题再现立体图形活动目的: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活动步骤:1、师生示范让学生理解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2、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要求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3、组织学生交流、演示。三、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物体各角度形状第二课时 练习三(观察物体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过程: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1、第1题:这一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正确的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活动时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注意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2、第2题:这一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可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独立的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交流讨论。二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1、第3题: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第(1)和第(2)小题。第(3)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搭一搭,能搭出多种立体图形。2、第4题: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方格纸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搭出立体图形观察后再画。三、做同步练习板书:物体各角度形状第三单元 千克、克第一课时 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教师请三位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2、实践体验。教师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称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称,教师出示各种称的挂图或实物。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感知1千克。(2)掂一掂:请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3)估一估:请学生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互相说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4)找一找:请学生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5)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6)拎一拎:让学生拎2千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7)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熟悉的物品。(8)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和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称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用天平帮助学生称,主要应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单位换算(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2 “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1、做练一练第1、2题(教材第20页)2、填单位练习:个乒乓球重1( );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2( );一个小朋友重23( )。板书: 有多重1千克1000克1kg=1000g第二课时 一吨有多重(吨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二、看一看,算一算: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 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40人大约重1吨。得出:1吨=1000千克 1t =1000kg三、说一说:先看一看书上的图,说说图意,第一幅图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四、练一练: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说思考的方法。2、第2题:先请学生讲讲比较的方法,即先将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3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合适的单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填一填,再同桌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五、数学故事:这是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3、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4、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及计算后的想法。六、作业:同步练习板书: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第三课时 练习四(本单元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5教学目标: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第1题:填一填先提醒学生看清台称上的刻度及单位,再填写。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思考方法。二、生活中的质量问题:1、第4题:通过让学生填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观念。2、第7题: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并尝试列式解答。解答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3、第8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再反馈交流。少数困难学生可能在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学时,让学生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三、提高与拓展:1、第10题:这是一个实践性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先让学生实践操作再交流,也可以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 10克10克称,称5次。 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 先称30克,再称20克。2、第11题:这是训练数学思维的问题,渗透着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先把前两个天平的左右两边分别加起来,可以知道,左边3个苹果和3个梨的质量正好是9个桃子的质量,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的质量正好等于3个桃子的质量。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思路,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肯定和鼓励。板书:P25第9题学生所探讨出来的过桥方法第四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 配菜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开心盒饭中心”隆重开业了。欢迎大家光临本店,购买我店的盒饭。(二)配菜1活动一。师:今日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务员将热情为大家服务。今日菜谱如下: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学生自由配菜。师:你们想买什么菜?生1:我买肉丸子和白菜。生2:我想买肉丸子和冬瓜。生3:也可以买冬瓜和肉丸子,或者买白菜和肉丸子。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生4:我认为也可以冬瓜和白菜。生5:我觉得不行,冬瓜和白菜都是素菜,饭店卖的是一荤一素搭配的,没有说两素搭配。生6:我也认为不行,配菜要讲究营养,应该荤素搭配。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生7:有2种。师板书:肉丸子 白菜 冬瓜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如能帮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本店的服务员。2、活动二明日菜谱:荤菜:牛排素菜:豆腐鱼油菜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生自由配菜后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生1:我们有4种配菜方法:牛排: 豆腐鱼:豆腐 油菜 油菜生2:也可以这样配菜:豆腐: 牛排油菜: 牛排 鱼 鱼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本店服务员。 3活动三。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请看菜谱:荤菜:肉片素菜:豆角牛排茄子白菜师: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说给大家听。李欣扬:我有6种配菜方法。肉片:豆角牛排:豆角 茄子茄子 白菜白菜师:你们同意李欣扬同学的配菜方法吗?生:同意。师:通过刚才的配菜,李欣扬同学已被聘请为我店配菜部经理,请李欣扬同学领取聘书。(三)、搭配服装。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搭配。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师挂出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后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四)、搭配路线。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生:愿意。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从学校到动物园要经过少年宫。生2:从学校到动物园有许多条路可以走。师: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大家数一数。学生数后到小组交流。找生交流,师板书。ACBCADBDAEBE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五)、实践作业回家后挑选几件自己的衣服试着搭配,看一看有几种搭配方法。第四单元 乘 法第一课时 购物教学内容:购物P28-29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书柜、书桌、椅子”的情境图。充实背景材料:因为图书不断增加,学校准备为阅览室添置新书柜、新桌椅。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买一个书柜、一套桌椅各要多少元?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桌子要多少元?买4把椅子要多少钱?买4套桌椅要多少元?用1000元可以买几个书柜、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买3个书柜要多少元?买2张椅子要多少元?”等可以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1、解决问题(1):买4把椅子要多少元?(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3)全班交流算法。学生交流时出现的多种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鼓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列乘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2、解决实际问题(2):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4、2、6”各表示什么意思,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小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对于第2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四、作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购 物 (1)买4把椅子要多少元? (2)买2个书柜要多少元? 124=48(元) 2132=426(元)方法一:12+12+12+12=48(元) 2 1 3 方法二:104+24=48(元) 2 方法三: 竖式 4 2 6第二课时 去游乐场教学内容:P30-3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去游乐场”的情境图。根据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1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等等。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等一步计算的用一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1、解决问题(1):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是怎么算的。(3)全班交流算法。学生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2、解决实际问题(2): 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完成,请2人板演。3、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和计算的方法。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要鼓励。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四、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去游乐场(1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24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 列式: 列式: 竖式: 竖式:(3) 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蹦蹦床,要多少元?(4) 8人玩电动火车,5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第三课时 乘火车教学内容:P32-3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结合乘火车的情境,先让坐过火车的同学讲讲,硬座车厢和卧铺车厢的情景,了解每种车厢的座位情况。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等等。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1、解决提出的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在小组中说一说每个问题的解法,并说说是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练一练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中所给的信息,再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3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有的认为前面的站点较多,用的时间较多。有的认为前面的路转弯多火车走的较慢,用的时间会多一些,而后面的路较直,站也少,用的时间会少一些。四、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乘 火 车(1) 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2)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列式: 列式: 竖式: 竖式:(3)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4)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第四课时 05=?教学内容: P34-35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一、“0”的乘法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1、解决“1305=?”(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解决“4023=?”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四、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05=? 05=0 1305=450 4023=1206050=0 130 130 4020100=0 5 5 301000=0 650 650 120600=0 “0乘任何数都得0”第五课时 买饮料教学内容:P36-37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行估算。教师结合“买饮料”的情境,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在小组说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学生可能有不同于书上的许多想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二、列出算式,探索方法。 准确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展示各种方法,只要算法正确,都应给予肯定。方法一:243=72(元) 方法二: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方法三:242=48(听) 2423 483=144(元) =483 =144(元)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做试一试第1题2、做试一试第2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估算的方法。3、做练一练的第1、2题。四、巩固练习:同步练习板书设计:买 饮 料 运动会上,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饮料,一箱饮料24听,每听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方法一:243=72(元) 方法二: 2432722=144(元) =722 =144(元)方法三:242=48(听) 方法四:2423 483=144(元) =483 =144(元) 答:一共花了144元。第六课时 练习五教学内容: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 老师记时,学生做39页第1题,集体订正时,说说口算方法。2、列竖式计算练习: 做39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请4名板演。 做41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请3名板演。 做41页第12题。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错误并改正。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做第39页第3题。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做第40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找规律:第39页第5题和第40页第9题。让学生先计算,再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学生欣赏这些算式的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三、估算练习:1、第39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再交流怎样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乘法计算的过程。2、第40页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方法。学生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可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试乘的范围。第五单元 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画一画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二、描一描,量一量1、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2、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3、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4、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5、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摸一摸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如: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四、算一算,比一比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教科书第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五、课堂回顾六、课后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第二课时 游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教学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2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灯片。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二、活动二: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3、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三、课堂小结四、练习:同步练习 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教学内容:P47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 花边有多长 结合“应新年”的生活情境,先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二、 做一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三、 讨论 通过讨论,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四、 地砖的周长 先明确问题,再独立解决,并与同伴交流。五、 讨论 通过讨论,归纳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六、 练一练 第2题:引导认真审题,明确求篱笆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七、 练习六第1题:重点讨论 求平行四边的周长为什么可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第2题:说说并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4题:引导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第5题:启发思考,明确“沿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第6题:独立思考、解答,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采用不同方法。第7题:先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第8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并总结规律。数学故事: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第9题:关键引导发现规律:四幅图的周长相等。实践活动:先估计,后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最后进行对比,并进行对比、修正估计和测量结果。八、小结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淘气将两块一样大的正方形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60cm 60cm60cm 60cm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6032=360(cm)6042602=360(cm)606=360(cm)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长有几根小棒宽有几根小棒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 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510=650(米) 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或 6502=1300(米) 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