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8043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预习反馈 确定目标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活动导学 精讲点拨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六、作业 练习四第3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预习反馈 确定目标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活动导学 精讲点拨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练习运用 迁移创新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作业 1、阅读第27页 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折线统计图练习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预习反馈 确定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活动导学 精讲点拨1、出示P28蒜叶的生长 完成蒜瓣根须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回答问题。2、完成蒜叶生长情况统计图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回顾反思三、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因数和倍数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1、 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拼法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拼法。2、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算式和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摆法。(1)学生可能会出现乘法和除法两种算式。(第一种摆法把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四个算式都罗列出来)43=12 62=12 121=1234=12 26=12 112=12观察第一组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师指出: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同时板书:因数、倍数)你能根据62=12这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名说一说)121=12这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吗?(每个同学在下面自由地说一说。)1、 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2、 谁有特殊的例子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出现07=0。在学生回答之后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是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3、 老师也写了一个算式,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248=3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二、找因数和倍数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2)交流找的方法。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6的因数。方法2:想除法算式361=36,36和1都是36的因数;362=18,2和18都是36的因数;363=12,3和12都是36的因数;364=9,4和9都是36的因数;366=6,6是36的因数。(在交流中学生很有可能不能说完整,而是通过互相补充得到36所有的因数)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观察3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3)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4)试一试:你能找出15所有的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你能找出16所有的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6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小结2、3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1) 学生独立找3的倍数。(2) 交流方法、答案以及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3) 反思: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你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吗?小结三、完成“试一试”。四、完成“练一练”。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方法?六、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1-4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练习:从小到大写5个2的倍数,写5个5的倍数。(汇报结果)2、75是5的倍数吗?83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谈话:你们通过笔算都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2整除,哪个数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笔算就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二、探究新知(一)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A.1、练习:写出20以内(包括20)2的倍数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导学生明确:右边的数个位上是0、2、4、6、8(教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4、反馈练习:(1)判断:下面这些数能否被整除 102、718、900、96、34(2)学生相互举例并判断:能被2整除的数B. 1、写出40以内(包括40)5的倍数 观察5的倍数(即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2、引导学生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板书)3、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4 、思考: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60 .130)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二)教学奇数和偶数的概念1、教师提问:谁能说说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双数和单数?(从小到大举例说说)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2、教师总结并板书: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2、4、6、810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3、5、7、9是奇数3、学生举例:说明奇数、偶数4、判断:0是不是偶数?为什么? 总结: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也是偶数三、组织练习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52、77、 124、501、3170、4296、6003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47、75、96、100、135、246、369、718、900(1)能被2整除的数:(2)能被5整除的数:(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今后学习通分、约分、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五、作业练习五第5-7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3的倍数的特征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师说:2,5的倍数都有一定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能作出判断,那其它数的倍数有特征吗?比如,3的倍数?猜一猜。 为了找得更清楚,我们用100以内的一个表格,把3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不要找漏了哟。我们边找边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2、猜想3的这些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举例,验证:13,16,19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请检验一下。(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师适时调动学生:你们任意报数,老师一口报出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试一试。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 分小组实验。实验要求:(1)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几颗珠子。(2)填好实验记录表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学生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3)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4) 交流、归纳: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2、(1) 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2) 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不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3.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棵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29、45、351、67、284、96、132、256(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2)教师故意追问: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3) 不用计数器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54、49、114、163、2031(4) 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学生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学生完成,师巡视,适时指导。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483 563 3423 5673 8023完成练习五第8-14题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7 20 12 3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0 5 6 7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与大家共享。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质数和合数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谁还记得把自然数,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这节课还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根据每个因数的多少分类,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二、看书学习、探究新知1、实践感知,形成表象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8页,分别找出112这些数的因数,然后给它们分一下类,看一看应该怎样分。2、什么是质数、合数?举例说明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怎样用集合图表示。4、以前我们把自然数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几类?5、现在把20以内的自然数填入下表奇数 偶数质数 合数三、实践操作,发现规律1、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看他们因数的个数外,还要可以查素数表,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质数表。2、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质数还是合数?那么2的倍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下,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除了2以外,所有偶数都是合数)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同学们谁知道3、5、7是质数,还是合数,它们的倍数是合数还是质数?3、5、7本身不划,把它们的倍数划掉,划掉的是什么数。4、剩下的都是什么数?(质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5、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师生共同总结。6、出示29、35卡片,它们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7、观察我们制作的质数表,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三、巩固练习1、对比判断(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质数一定是奇数。( )合数一定是偶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适时点拨。3、趣味题老师有一位朋友给老师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但是它是个谜语,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电话号码数字的特点是:(1)最小的奇数又是质数(2)10以内最大的偶数又是合数(3)最小的合数(4)最小的奇数又是合数(5)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6)10以内最大的质数(7)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非0的自然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五、作业 练习六第1、2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使同学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要求每个同学说出20以内的质数。2指名说出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3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合数?5、6、23、28、31、60二、新课1理解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1)理解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先把例7中的质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1)(5)5再把例7中的合数28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有几种写几种。引导同学比较上面的等式,把质数和合数写成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一个质数只能写成1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不能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而合数除了可以写成1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以外,还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因为一个合数,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2)理解每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教学例8教师说明,把30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引导同学写出30的分解式,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然后,可以引导同学想:15是合数怎么办?请同学们把每一个合数换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同学写完,指名说,教师板书: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着重说明书写的格式:把一个合数写成分解质因数的形式,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通常把几个质因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做练一练,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后,再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2教学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上面老师板书的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教师说明短除法是除法笔算的简化。先板书短除符号把被除数写在符号里边,把除数写在左边,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因为用口算,把除的过程简化了。用短除法分解30的质因数,就可以让同学自己试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进行订正。(2)让同学观察上面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归纳总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定要用什么样的数作除数?从什么样的数开始除起?除得的商假如是质数怎么办?假如是合数呢?三、巩固练习练习六第3-8题。阅读第4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3题。3、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练习七第2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和16 30和10 15和9 21和28 师:你是怎么求最大公因数的?(这几组数都是属于一般关系,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小数减倍法) 二、完成练习七第5-8题。1、第5题 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四组数都是倍数关系。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 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如果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互质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3、第7题 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这里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都是倍数关系,所以最大公因数是比较小的那个数) 4、第8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15和9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9题。2、练习七第10题。四、全课小结五、作业 练习七第11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二、完成练习七第12-14题。 1、第12题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中较大的那个数。) 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2、第13题 3、第14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阅读 “你知道吗”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整理与练习(1)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回顾与反思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2、5、3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由组长组织。二、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第2题 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集体评议纠正。第3题 填数后交流。第4题 独立思考后交流。第5-6题 在书上完成判断质数都是奇数。( )合数都是偶数。( )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科数学主备人金 兵课 时课 题整理与练习(2)复备人何仁喜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重难点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12题第10题先弄清意思是求3和4的公倍数。第11题是求45和30最大公因数。第12题要先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二、探索与实践1、第13题 独立思考后交流归纳,9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9的倍数。2、出示第14题题目。指导学生填表绘图。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三、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四、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