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之魂”,围绕“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古诗三首、詹天佑、怒吼吧,黄河三篇精读课文和文天祥、一句话两篇略读课文及百花园四。课文或通过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或介绍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古诗三首收录了三首古诗,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詹天佑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干线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体现在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出色的创新才能等方面。文天祥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讴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怒吼吧,黄河讲述了诗人光未然与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及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一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四”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引用名句名言”,通过读含有名句名言的句子和选择名句名言填写句子的练习,体会引用名句、名言的好处;二是拓展、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一个个充满民族争气的故事后的感想;三是阅读平台;四是积少成多,诵读陈毅的青松。“语文大课堂”要求学生围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社会用字调查,并作整理、分析和提出意见与建议,写一份关于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报告。“习作”要求“以调查中的小插曲为内容,记叙一件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事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认27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查找资料,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增加阅读积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4、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感受,培养民族精神。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与措施:1、字词放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内容距儿童生活较远,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杰出的人物,学习他们可贵品质。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感受,培养民族精神教学关键:本单元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理解句子、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提高概括的能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师)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 詹天佑2课时文天祥1课时 怒吼吧,黄河2课时一句话1课时 百花园四5课时(含作文备课3课时)16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课文重点:全文朗读训练点:全文读写结合点:搜集你知道的其它借物言志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文中圈划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3、熟读诗文,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4、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关于于谦、郑燮、李清照的资料。5、结合收集的资料,初步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总( )课时教学内容:石灰吟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锤、凿、焚 2.抽查同学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3.抽查个别学生课文,查看批注情况。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1)学生自己说一说收集的资料。(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补充。释题:(1)看题目你知道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2、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一)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小组交流、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A、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B、烈火焚烧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二)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以及要留高尚节操在人间的追求。)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4、师做小结五、限时作业: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总( )课时教学内容:竹石一、回顾导入1、背诵石灰吟2、解决预习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4、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A、“咬定青山不放松”a、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b、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B、“立根原在破岩中”a、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b、通过读这两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吗?(坚韧不拔)c、指导朗读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a、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b、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c、谁能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不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到,不能让它屈服。)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6、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三、理解诗意,拓展延伸。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3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4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5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以及: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6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四、限时作业 抄写、背诵两首古诗。第三课时 总( )课时教学内容:夏日绝句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人的高大形象。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李清照的一首很有名的诗,看看她又带给我们什么?二、成果展示1、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相关资料。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过渡: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师指导朗读: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学生自读后指名读。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学生交流收集的项羽的资料。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补充出示项羽的资料。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南宋王朝渡江南迁事件)(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4、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1、小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3、总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4、配乐(激昂的琵琶曲)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五、限时作业:1、听写词语。 铁锤 凿洞 焚烧 2、默写古诗石灰吟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诗句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 )清白:( )诗句意思是: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 )坚劲:( )任尔:( )诗句意思: 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 )亦:( )鬼雄:( )诗句意思: 17詹天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居庸关、轰动、尝试、攀山越岭、狂风怒号”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2-6自然段朗读训练点:2-6自然段读说结合点: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工程师,你想说些什么?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收集课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在文中圈划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3、读课文,思考:a、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b、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4、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关于课文相关的资料。(詹天佑资料、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第一课时 总( )课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2岁就赴美留学,17岁考取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回国后,为我国铁路修筑与铁路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出示:工程、要挟、轻蔑、悬崖峭壁、勘测、陡坡、测绘、讥笑、泥浆、岔道、竣工、藐视”2、抽查学生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3、学生交流有关詹天佑的资料,教师依据学生的搜集情况进行补充。4、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2、组织交流交流预设:(一)片段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 “精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的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2、从詹天佑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态度严谨)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从“经常”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他说了不是一次两次)3、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引读:(1)詹天佑在施工动员会上,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学生齐读“我们的工作”(2)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学生齐读“我们的工作”(3)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学生齐读“我们的工作”(二)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学生练读)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3、过渡: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1)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你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再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2)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3)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4)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三)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凿井法有什么好处?(节约时间)(四)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过渡: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3、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4、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5、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这也是对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理解“回击”的含义,改为“打击”行不行?体会他们的不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五、限时作业: 背诵第四自然段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 科学态度 詹天佑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创新精神 第二课时 总( )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处理字词教学过程:再读课文,回顾内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事件、表现了主人公的哪些特点与品质呢?(1)学生小组内交流交流。(2)指名发言,同学互相补充。文章通过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选取典型材料(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表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二、学习归纳写人文章写作目的的方法1、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如何归纳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人的文章一般来讲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一般都是赞扬人物的某种优秀品质,或表现人物的某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概括出人物的品质或特点呢?2 、回忆课文,总结方法,自由发言。老师总结。(1)抓中心句概括写作目的。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评价人物的句子,比如: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后文围绕这句话选取典型材料表现出他为国争光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及才能。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它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还可能在文章的中间。通过中心句我们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与品质,从而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2)关注事件的结果,概括写作目的。有些文章,通过分析事件的结果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事件的结果告诉我们詹天佑发挥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主人公杰出、爱国的特点与品质。(3)抓文中有关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概括写作目的。例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4)所举事例要围绕中心展开。(5)利用好一些侧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例如:课文2、3自然段的描写。写作练习1、运用刚刚学到的写人文章写作目的的方法,写一篇写人的文章。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四、处理字词1、听写本课字词,同桌互相修改。2、教师重点强调:蔑:上中下结构,上中小,下大,下面不要写成“戊” 或“戌”。浆:上下结构,右上的“夕”,点笔不要出头。藐:上下结构,下为左右结构,末笔为竖弯钩。限时作业:1、听写词语。要挟 轻蔑 藐视 悬崖峭壁 工程 竣工 岔道2、形近字组词。俏( )浆( )陡( )挟( )竣( )峭( )桨( )徒( )狭( )峻( )选词填空 勘探 勘测(1)在工程设计之前,先要进行地形( )。(2)为( )这一带矿藏储量,战士们风餐露宿地工作了一个月。 细密 周密 精密(1)妈妈给我做的衣服针脚( ),其中凝聚了她多少心血和汗水。(2)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马虎。(3)考试工作校长安排的很( )。18、文天祥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骁勇善战、大义凛然、”等词语。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38段朗读训练点:描写文天祥语言的句子。读说结合点:说一说你知道的文天祥其他的一些作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预习设计:1、在文中圈划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3、读文后试着说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4、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文天祥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总( )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图) 二、成果展示:1、出示检查词语: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2.抽查同学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3. 上网或查阅书籍,交流文天祥资料及当时的时代背景。4、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预设:(1)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2)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3)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4)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5)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过渡: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预设:(一)第3自然段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1、看图激发情趣。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2、而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什么表现?(学生找出朗读)3、现在再读读文天祥的话,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二)第5自然段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天祥的英雄气概。)齐读“文天祥严词拒绝道:“只求一死,。”(三)第6自然段抓文天祥的语言: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1、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2、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四)第8自然段抓他说的两句话:“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 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2、指导朗读。(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2、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3、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1276年写的。那一年,占领中国北方的元军兵临南宋京城杭州,文天祥奉命到元营中谈判。他义正词严,拒绝投降,因而被扣留。在向北押往元大都的路上,他寻机逃脱。为了重振旗鼓挽回南宋危局,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了一条小船,从海路逃往温州。这首诗就写在他南归的途中。诗的后两句成为表达人们爱国之心的千古名句。五:板书18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炽热的爱国精神多次严词拒绝劝降浩然正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国捐躯限时作业:1、积累词语。( )炙( )口 惊( )失( ) ( )( )正气( )生( )死 ( )义( )然 花( )巧( )高( )厚( ) ( )勇( )战 慷( )激(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19、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惊涛骇浪、虎啸龙吟、铿锵有力”,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课文重点:第2、4、6自然段朗读训练点:第4自然段。读说结合点:说一说你知道的文天祥其他的一些作品。教学准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文中圈划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3、读文后试着说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4、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关于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总( )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二、成果展示1、出示检查词语: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窑洞、浊浪2.抽查同学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3. 上网或查阅书籍,交流关于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资料。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并阅读了很多的相关文字,现在,当你再看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怎么理解这个“怒”字?1、感受黄河的怒吼。(播放录像)2、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感受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3、看到黄河,光未然为什么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出示第二自然段)4、男生齐读写黄河的句子,全班再读,体会。指名说。5、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师生合读第二自然段(生读三个冒号后面的句子,老师读其他内容)。(二)目睹了黄河的怒吼,诗人激情澎湃,当他看到老朋友冼星海时,诗人迫不及待地向朋友倾诉激情,两位挚友是怎样互诉心曲的呢?请大家设想一下两位挚友当时的心情,边想象边读第三自然段。(三)两位挚友同诉心曲,他们的激情在碰撞。两位艺术家的激情真正碰撞出火花是什么时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激情的热烈碰撞与升华。师范读四、五、六自然段。1、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指名读。(出示激情朗诵的句子)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诗人为什么时而激情、时而哀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通过诗人的朗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及声音的抑扬顿挫去理解)2、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民族的苦难,斗争与光明。(放录音)生闭上眼睛听,听后交流感受,读出感受。3、自己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4、你从中感受到光未然是一个怎样的人?5、过渡:诗人的朗诵牵动了我们的心,牵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更是深深触动了他的挚友冼星海的心,听了光未然的朗诵,冼星海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指名读。6、想象冼星海当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再读,读出他的斩钉截铁。7、师引读: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8、师范读:“仅仅六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问:你从这个奇迹中体会到冼星海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过渡:是旺盛的革命激情,让他们又一次成功合作,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经典保留曲目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诞生了!你们想听听吗?黄河大合唱全曲共八章,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特别是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更是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冼礼!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播放第八乐章,音乐淡出)。(音乐继续)这民族的心声,这时代的强音,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延安的首场演出,更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七、八两个自然段,想一想,黄河大合唱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五)对于这一历史巨作,周恩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曾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你是怎么理解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的?(课件书写“怒”)请大家再看课题,看这个红色的“怒”字,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怒吼吧,黄河”为题?(传递出中国人民热爱祖国,誓死保卫家园的共同心声。)“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我们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从两位艺术家成功合作谱写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你深切感受到两位艺术家的什么共同点?(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旺盛的革命激情)2、(出示光未然、冼星海照片)师:这就是光未然、冼星海,这两位优秀的战士,民族的骄子在看着你们,在期待着你们,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总结:同学们,今天的中华民族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要以光未然、冼星海为榜样,发扬黄河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努力学习,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五、限时作业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异常艰苦六天第二课时 总( )课时一、再读课文,回归文本。1、学生自由读文,回顾课文内容。2、指名交流。二、研究写法,体会感情:1、读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学生读文,谈感受。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回忆上学期冬不拉课文中对琴声的描写。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作分析排比: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成句子并排列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感,使情感的表达痛快淋漓。)要求:组成排比的各部分要合理安排,层层深入,语气要连贯。排比的内容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追求排比的形式而生拼硬凑,反而画蛇添足,令人生厌。三、写作练习练习写一段话,要运用上排比的修辞方式。四、处理字词1、听写本课字词,同桌互相修改。2、教师重点强调:壶:上中下结构,上窄小,中扁宽,下略大。上边是“士”,不是“土”;下边是“业”,不是“亚”;涛:左窄右宽,第七笔竖撇,略长。骇:左右略等,第三笔变为提,第六笔为撇折。啸:左窄右宽,左偏旁“口”,略偏上,第八笔为竖撇,第九笔为竖,第十笔为撇,末笔为点。窑:上小下大,第五笔变为点,第十笔为竖折。限时作业听写词语。滔天巨浪 惊涛骇浪 虎啸龙吟 窑洞 阶段 壶口补充词语。惊( )( )浪 ( )雷( )耳 震( )动( )( )尽全( ) 斩( )截( ) 心潮( )( )虎( )龙( ) ( )扬顿( ) ( )目相( )默写第四段中描写光未然激情朗读的三个排比句。结合课文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20、一句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等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文重点:全文朗读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读写结合点:说说你知道的其它爱国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3、通过看书或上网查询搜集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 )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一首诗中,再一次感受民族魂。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句话,一句话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要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快打开语文书,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成果展示:1、出示字词,指名读。2、抽查同学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3、学生交流闻一多先生相关资料,师进行补充。4、找出这句话是“咱们的中国!”三、整体感悟,领悟诗情。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一句话”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心中的一团爱国烈火,和为“咱们的中国”献身的决心。)2、有不懂的问题吗?能联系课文内容与时代背景,想一想。小组讨论。四、精读感悟、读说结合汇报学习:学习第一节:(一)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1、抓“祸”、“火”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1)联系当时时代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2)“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3、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4、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二)学习第二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及时点拨。)1、抓“铁树开花”体这句话。铁树开花来之不易,但终究会实现。2、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3、教师小结: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1)读出作者对“咱们的中国”的渴望与赞美。(2)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三)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读出这种渴望、读出这种赞美。)试读全文,班内展示有感情朗读;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正像同学们理解的那样,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心,通过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2、你还知道闻一多的哪些爱国诗歌?出示祈祷闻一多思考:闻一多祈祷什么?用我们学过的结合课文、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六、限时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磨( )缄( )霹( )抖( )魔( )碱( )僻( )蚪( )填空。“一句话”指的是(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咱们的中国”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民族精神。3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性。4培养表达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想法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教学难点:参与以“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4课时。预习设计:1、看书或上网搜集一些带有名言名句的句子。2、自主阅读诗中“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调查了解生活中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做好相关记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总( )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语文百花园,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二、成果展示1、抽查学生课本,查看预习情况。2、查看带有名言名句的句子收集情况。3、查看学生调查生活中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记录。三、学习温故知新在这座语文百花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温故知新。快看看,它的提示牌。(一)读句子,体会引用名言名句的好处。1、指名读题目。2、自己读下面的三个例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及引用名言的好处。(让语言变的形象丰富,意思表达的清楚、明白,生动具体)3、交流:第一句:先理解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再体会作用通过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