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歌诀语言的妙用(转)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1246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歌诀语言的妙用(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歌诀语言的妙用(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歌诀语言的妙用(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歌诀语言,一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能使学生记忆并理解知识,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歌诀进行教学的一点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语言,想方设法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使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或童话般的语言、或寓言故事化的教学语言。语速或快或慢、音调或高或低、教态或严或松,这样可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极少部分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可适当采用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比如一朵小红花、一些掌声等等。另外,除了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外,还应该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使用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浪漫性、趣味性和幽默性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便于儿童能够巧妙的记忆,掌握知识。例如,我在教完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后,编了一段童谣,让学生记住这几个数字的数学写法。童谣是这样的:一根棍子二只鹅,三只耳朵四面旗。五象秤钩六像勺,七根拐杖八个筐。九个气球飘呀飘,飘进我的小书包。这样把数字123456789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与数字的形状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的记住这几个数字了。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年龄也稍大一些,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比一、二年级要好一点,思维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在教完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然后用一些儿歌或一首打油诗来进行概括。例如我在教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用了这样一首打油诗:加减乘除四则算,运算顺序不能错。兄弟二人是加减,姐妹二人属乘除。只有兄弟或姐妹,谁在前面就算谁。兄弟姐妹全都有,男儿应让女士先。共产党员是括号,冲锋陷阵永向前。这样的一首打油诗,就把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概括起来,学生读起来也比较赞口,记起来也比较容易。 再例如,我在教完一百以内的质数后,把一百以内所有的质数也编了一首,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能够很快的掌握一百以内所有的质数。儿歌是这样的:“百内质数表,大家要记熟。二、三、五、七、一十一,十三和十七。十九、二十三,二九、三十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和四七。五三、五九、六十一,六七、七十一。七三和七九,八三、八九、九十七,个个要记熟。” 六年级是小学的最高年级,六年级学生的大脑思维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解释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这时老师可结合教材的基本内容,并加以一定的其他词语,来进行总结和理解。比如我在教完圆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后,向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总结:一条线段绕点旋,旋转一周就成圆。这一定点是圆心,这条线段是半径。通过圆心到圆上,两条半径是直径。要把周长来测量,圆周率来帮忙。周长直径的比值,结果是个固定值。它是无限不循环,三点一四是它娘。直径乘以圆周率,周长自然就算出。虽然这首儿歌不怎么押韵,但它概括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就很容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了。 又如,我在教学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把量角器在本子上翻过来覆过去,结果就随便的画一个角,更本不符合要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子的,我先教学生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和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再教学生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告诉学生画角的方法:点对点、线对线,找出数,记上号,再用线段连一连。即: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所要画的角的顶点重合,再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所要画的角的一条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上找出你所要画的度数,在那个地方记上记号,最后用线段把两点连接起来,就是你所要画的角了。 我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记忆的、容易出错的概念问题,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行家批评指正。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