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06287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例阐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方法指导 重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教学说明 各位同行大家好!自接受与金教师一起磨课的任务,这些天来和金老师一起研读教材、寻找教学的设计依据,经历一个磨砺的过程,让我们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和教研主题有了些肤浅的认识,现将我们的思考过程与各位交流,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与内容分析说再见,那么我们面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能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其实这节课的教学凝结成几个关键词:一是注重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即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整组课文的第1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方法。“抓关键 细品味”学习抓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感受语言之美,领悟语言表达之秘妙。那么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有什么依据呢?一、重积累来自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这课定位在积累本文的语言和学会这样的阅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从xx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找到了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研读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这些规定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课标十分强调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因此,在第二学段,应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文本中经典与规范的语言。其二是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二、重积累符合文本独具的特点。 一读课文,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根据编者的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这样一篇结构严谨、构段有章法,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积累文章规范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三、重积累符合学生学习的真实学情。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过“慢慢走,欣赏呀!”现在的孩子和现在的生活节奏一样,读的太快,不会细细品味,也不懂如何细细品味,只知道感知文本的大概内容,而对言语的理解,对句式的理解,对段落结构的品味往往不会去注意。我们希望带着学生在语言里穿梭、流连,在细细品味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抓住关键词,学会慢慢品味语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学法。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抓关键 细品味”,这是一种阅读方法的训导,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训导,引导学生在尝试运用中慢慢学会这种方法,为接下来的几段文章的学习和为接下来本组课文的学习提供一种阅读策略,因为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谈对这些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金老师问了这一个问题,边读课文边想像画面,看看你看到了作者描绘的哪些画面?这里一是希望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转化成画面,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梳理写了什么,这里学生看得见、说得出的是那些画面,而不会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在第一个学生汇报画面后引导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短语来概括自己读到的想到的画面,这里想培养学生一种语言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希望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往前多走一点,即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为第三学段的教学提供基础。前三幅画面是描绘植物、接着是家禽、最后是生活场景。这样一来学生对全文写作的序就有了一个较清晰的把握。第二板块:研读“攀檐图”,习得学法。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边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段话当中,我们来分析哪些是学生已经自己阅读就已经能读懂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读不到的,学生能感受到的是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但学生不能发现的是作者用语与用词的精当。那么这段话的教学我们就希望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品味语言,这里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引导学生抓住“或种或种”这一组关联词感受乡下农人的自由与无拘,“攀”与“爬”是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发现那些瓜藤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第二句话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叠词的方式,写出了瓜藤的自由自在与生命力旺盛,体会一句话当中连用三个叠词的用意。第三句话则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中发现乡下人家色彩的美,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体现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细细品味,感觉语言的魅力。如果说刚才是品味具体的语句,是一句话一句话的品味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的品味中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 细品味”的这一方法,那在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后,我们最后回归到段落的整体,让学生发现段落构段方式的秘妙,段落教学与有效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的是按照先种瓜再结果的时间先后,再与高楼门前的进行对比顺序表达来写的。这样学生积累起来会更方便,在此过程中其实学生也懂得一些组句构段的方式。第三板块:迁移学法,尝试运用。第二段话的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先“抓关键 细品味”后发现段落构段方式再积累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尝试学习。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使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细细品味,理解词表面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句再谈谈自己对这些词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想像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与这些词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也是积累文本的语言。当阅读教学与内容分析说再见后,我拿什么来教授给你,我的孩子们?老师们,阅读课应该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即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训导学生形成阅读的能力,掌握各种阅读的策略,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一篇篇教材的例子,在阅读课中经历一个能读、乐读,会读,善读的过程。以上是我们对这节课的一些肤浅的想法,是我对于我们本次教研主题的一些想法,纯属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