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3课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和全球化趋势,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背景 历史因素: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国家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过程 欧共体: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六国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欧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3)特点:由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4)影响: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日本实力急剧增强,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建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及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影响:加强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实现了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了其宗旨和目标。 (3)影响 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微点拨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互相建立和发展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而根据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各国签订一定的经济贸易协议,建立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也有人称之为经济地区化。,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原因 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 (2)影响 利弊共存: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应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 (1)原因: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作用 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1)过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 (2)影响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受到冲击。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微点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通常表现为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辨一辨欧盟与亚太经合组织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提示:(1)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主题一,主题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解读 材料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 欧洲联盟条约 解读从材料看,欧洲呈现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外交等方面联合的趋势,表明欧洲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4安徽文综,22(改编)材料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 思考材料中法德的做法对欧洲一体化有何意义? 提示:直面历史争议问题,寻求最大共识,增强对欧洲统一的文化认同感;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历史教育,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 (2)影响 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对资本主义世界:推动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8课标全国,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图片说史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飞机零部件供应图,主题一,主题二,解读生产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麦道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主要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上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利润。,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上海单科,39)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观察下列漫画并回答问题: 思考(1)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 提示:态度:批判、悲观。,主题一,主题二,(2)你是否认同作者的看法? 提示:看法:我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加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区域一体化为全球化提供了范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协调机制,有利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推进其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南北关系”日趋紧张;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迭现,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出现温室效应、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度增加。总之,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1)利:它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其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谋求自身发展。 (2)弊 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 发达国家把利润低、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7课标全国,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教材补遗,史著赏析,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在不同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 (1)“受益者”(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在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中,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世界市场客观上的“受益者”。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有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被动者”(近代)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了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教材补遗,史著赏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冲击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中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萎缩,陷入绝境。,教材补遗,史著赏析,(3)“参与者”(现代) 改革开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敌视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全面禁运的封锁政策。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基本上关上了对苏联、东欧开放的大门。 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的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教材补遗,史著赏析,解读材料是对全球化的分析,作者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全球化1.0”和“全球化2.0”阶段的主体分别是国家、跨国公司,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而“全球化3.0”的主体是个人,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2,3,4,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的经济结构主要解决欧洲内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因此,其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用来解决欧洲问题的,故B项错误;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不是用来解决欧洲问题的,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开始思考走向联合来解决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故D项正确。,5,1,2,3,4,2.20世纪初和21世纪初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以深刻印象。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B.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题目限定了两个时间概念“20世纪初”和“21世纪初”,时间跨度达到百年,给出的现象是“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90年代加速发展,这是一个类似之处和连续的趋势;20世纪初出现的垄断组织,积极推动资本的扩张,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到21世纪初,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仍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故选A项。,5,1,2,3,4,二、考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3.观察右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 【漫画说明】多数党领袖里德正在发言:“美国奥运代表队服装是中国制造的!他们应该把它们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美国国旗胸章:中国制造。西装:中国制造。衬衣:中国制造。眼镜:中国制造。领带:中国制造。袖扣:中国制造。麦克风:中国制造。演讲台:中国制造。 A.中美关系中,合作重于对抗 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 C.中美贸易深受意识形态操控 D.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大,答案,解析,5,1,2,3,4,三、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4.1988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这反映出() A.加入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无益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美国在对墨西哥进行资本扩张D.美、墨两国间的贸易效益悬殊,D,5,解析: 加入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来讲有利有弊,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在美墨贸易中出现的效益悬殊,并未上升到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美国商品占据墨西哥进口的80%以上,这不属于资本扩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可知美、墨两国间的贸易不均衡,效益悬殊,故D项正确。,1,2,3,4,5,5.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表明()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C,解析: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这造成了南北差距拉大,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发达国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资金的流向比较集中,不同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是不平衡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