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1.作者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坐稳江山、富,知人论世,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内容十分丰富。时至今日,韩非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写作背景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栏目索引,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读书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哲思短章,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1.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韩非子解老 赏读: 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有了德。这里的德,是一个哲学概念,比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的范畴要宽泛。当然,狭义地理解为道德也是可以的,可能更接近生活。那意思就是:自以为有道德的人往往是没有道德的,不自称是有道德的人常常就是有道德的人。 2.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赏读: 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修身名句,返回,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答案,1.通假字 而民说之_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_ 卜子妻写弊裤也_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_ 而置之其坐_ 而自知其益富_,“说”通“悦”,爱戴,“请”通“情”,真实,实在,“弊”通“敝”,破旧,破损,“说”通“悦”,高兴,“坐”通“座”,座位,“知”通“智”,以为聪明,答案,胜,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百战百胜 引人入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何可胜道也哉,2.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物换星移几度秋,能够忍受,胜利,优美的(景物、境界等),优美的,尽,测量,尺码,估计,表示次数,答案,期,不期修古 度已失期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屈平之作离骚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希望,日期、时限,期望、期求,满一年,开始,创作,做,产生、兴起,答案,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谓持烛者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依靠、凭借,趁着、随着,沿袭,于是,因此,通过、经由,3.古今异义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今义:政府、政党等的国内、国际活动。 古义:_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_,答案,政,治国措施;治,治理。,读书人。,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今义:表示结果。 古义:_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答案,用来的。,从而给。,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自知其益富_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_ (2)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使王天下_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_ 民多疾病_,答案,以为聪明,以为美,统治,以女嫁人,生病,天雨,墙坏_ 不法常可_ 曩将罪之_ 名词作状语 夜书,火不明_ (3)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答案,其御曰_,下雨,效法,治罪,惩罚,在晚上,驾驶车马的人,5.文言句式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_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_ 宋人有耕田者_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_ 乐羊以有功见疑_ 宁信度,无自信也_ 今裤何如_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_ 秦西巴以有罪益信_,答案,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被动句,返回,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主旨归纳,本课所录四则选文,前两则选文围绕如何对待先王之政的问题展开论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即治理天下不应抱定先王的教条不改,要高度重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第3则选文的主旨是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4则选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重点突破,一、本文使用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提示,二、韩非子的寓言体现韩非子怎样的人性观?,答案,提示韩非子师承荀子,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论”。他寓言中的绝大多数人物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期待不劳而获;“乐羊食子”中的乐羊残忍而狡诈;“卫人嫁子”中的卫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郑公伐胡”中的郑武公阴险狡诈;“智子疑邻”中的宋国富人心理阴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懒惰、自私、无情、丑陋。韩非子以无情的笔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揭示出来,从而鞭挞了当时无情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为他的法治思想找到了理论基础。,三、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体现出怎样的先进性?,答案,提示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物商鞅等更为全面和先进,总结出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在“法”这一方面,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儒家的“法先王”,以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来说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四、韩非子的寓言有何特点?,答案,提示总的说来,韩非子的寓言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者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真实。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等寓言,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基本上都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文本审美,精巧的构思,深刻的寓意 守株待兔赏析 韩非子中寓言荟萃,“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本则寓言短小,但包含的寓意深刻。“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为第一层次,作背景交代,有地点,有人物,有场景,有活动,为情节展开搭建了舞台。宋人是正在耕田的农夫。士农工商作为古代四民,农人的地位本来不贱,理应受人尊敬。那么宋人缘何会转变成被耻笑的对象呢?这句话也已暗中埋下伏笔。开篇很简约的十字,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这正是韩非行文的特色。,“兔走触株冀复得兔”为第二层,“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写飞奔的兔子不慎撞上树桩,折断脖颈而死,倒在田间。寥寥八个字将故事起因叙说得清清楚楚。兔子的悲剧,连用“走”“触”“折”“死”四个动词,如电影中快速跟踪的长镜头,神完气足。株是造成兔子悲剧的根源;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又成了宋人悲剧的根源。接着即写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宋人捡到了死兔,既可吃美味的兔肉,又能卖兔皮而得利,他得意忘形,于是有了以下利令智昏的三部曲:释耒守株冀兔。种田手足胼胝,日晒雨淋,太艰辛,远不如拾兔捡便宜轻松。“释”不仅写他丢弃农具,任其锈蚀,其实也写他丢弃了庄稼汉勤劳的本色。“守”字特别生动,既传形,也传神。他苦苦地、死死地守着株,内心,是焦灼的,痴心妄想有接二连三的兔子来触株。“守”字集中体现了宋人的愚、贪、妄。“冀”字则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垂涎欲滴。可见他的形体虽然安逸,内心却似翻江倒海地在受煎熬,真是心劳日拙,妄想成空。 末句议论是第三层,宋人由“耕田者”转变为“守株者”的愚行遭到国人的嘲笑,隐隐与篇首相照应。兔走触株而死,实属偶然,死得冤枉;宋人守株而绝望,实属必然,可谓活该。故事的寓意相当深刻。 “株”有有形的,有无形的,如旧日的思想意识、政策法令都是无形的“株”。如果像宋人那样“守株待兔”,其结果是可笑的、可悲的。后人常用“守株待兔”“守株”等词语形容那些思想凝固僵化、不知变通的抱残守缺者。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改动),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