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目标导航 1.概述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 2.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变法的前夕 1.变法的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 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秦孝公,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 ,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思维点拨,论战,商鞅变法的背景 (1)必要性:秦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 (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验、秦孝公支持、商鞅到来。 (3)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二、变法的内容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实行军功爵制度 内容:奖励军功,废除了 制度。 作用: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 的政治、经济优势。 (2)建立什伍组织 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 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世卿世禄,新兴地主阶级,2.经济: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废除井田 内容: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 土地。 作用:正式废除了 ,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内容:对努力 ,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免除徭役;对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进行惩罚,招徕三晋地区的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 作用:为稳定国家 ,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自由买卖,井田制,耕织,财政,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_ 内容: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 任免。 作用:取代 ,成为新的政体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2)推行 制度 内容: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连坐还实行于军队之中。 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3)严格刑罚 内容:规定 。 作用: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县制,封国采邑制,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国君,4.思想文化 (1)内容: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应毁灭。 (2)作用:加强了 统治。,思想文化,思维点拨,思维点拨,1.军功爵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是打击旧贵族、扶植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要措施。 2.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1.废分封,行县制的影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了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三、变法的结果及评价 1.结果: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2.评价 (1)积极作用 发展了 ,增强了国力。 壮大了 ,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是战国时期 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 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地主经济,军事力量,最彻底,中央集权制,(2)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文化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长远而消极的影响。,历史认识,史论要旨,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则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史料二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商鞅变法的规定,主题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史料解读 说明打击旧贵族利益、创新制度是贯彻在商鞅变法中的基本精神。 指商鞅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提示,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提示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提示措施: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史论总结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2)消极影响 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 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主题二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史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史料解读 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通过与其他变法运动比较,突出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提示,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提示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提示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史论总结 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 (1)特点 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以及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进步性: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 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 (2)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时代要求一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 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充斥尚武精神 A. B. C. D.,1,2,3,4,答案,解析,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充斥尚武精神。而材料没有体现。,1,2,3,4,2.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答案,解析,解析县制是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地方的行政制度。A、B、C三项都没有直接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1,2,3,4,3.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法家鼓吹严刑峻法,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武帝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的叙述不正确。,4.(2016南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2,3,4,答案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1,2,3,4,解析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等信息可推断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及严酷法律。第二小问效果,根据材料一“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可推断秦军的战斗力增强;根据材料“秦民大悦”“乡邑大治”可推断社会秩序良好。,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答案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1,2,3,4,解析根据材料二“免而耻”可推断道德观念淡薄;根据材料二“恐惧和贪欲”可推断存在重利轻义的风气;根据材料二“严刑峻法”可推断出好战嗜杀等要点。,答案,解析,(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