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学年论文文献述评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4253147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学院学年论文文献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哈尔滨学院学年论文文献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哈尔滨学院学年论文文献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文献述评报告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年级10级姓名陈月清学号10104139指导教师许淑琴职称教授说 明一、要求文献述评阅读的文献14-20篇、册。二、要求对至少5篇进行述评,述评的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三、字号要求:封面用三号黑体。论文标题(小二黑体居中),正文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正文二级标题(空两格四号黑体),正文三级标题(空两格小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四、文献述评报告在第八学期开题答辩前完成。五、文献述评报告完成后,需由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系(部、中心)、院审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年论文学分。六、文献述评的写作按辅导材料要求,具体见ppt。七、此表不够填写时,可另加附页。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文献述评报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汽车产业 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自从2004年8月以来,汽车金融公司陆续出现在我 国。但由于市场主体薄弱、对信贷风险缺少防范等原因,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 意。本文通过对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着重研究我国汽车金融公 司在信贷风险方面,探讨风险的识别与对策。认为国内外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研究较少, 但随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学者研究这一领域。这些成果会促进我国汽车金 融公司在信贷风险识别与对策方面的研究。一、国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一) 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外大量的关于消费信贷的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汽车金融 公司实际经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Lachenbruch (1955)利用贝叶斯概率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消费者信用评分体 系,作为信贷机构贷款给消费者的量化依据。针对贝叶斯线性回归的不足,Wiginton(1980) 第一个提出将对数回归的方法应用于消费者信用评分体系。Bacchetta,Gerlach(2009)指出, 通过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五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消费信贷统计数据调研中发现,通过 所给出的消费信贷增长的数据,可以预知消费信贷总额未来增长趋势,并得出与最终消费的 正向促进关系。LynC. Thomas(2010)指出了现代信用评价模型的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模型 需要考虑消费者周边的经济环境,第二,商业银行的评价体系不应立足于风险最小,而是立 足于收益最大化。Meghan Bishop,Mary(2011)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年人均消费增长 3.8%,十年累计增长34.5%,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因此消费的增长不 是由于收入的增长拉动,而是来源于消费信贷。(二) 关于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通过查阅有关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方面的文献,可知相关参考文献较多。国外很多学者在 实证分析方面对该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Akerlof(2009)研究了旧车市场,认为旧车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不仅可以扩大汽车生产的 规模而且也可以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旧车市场是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一个重要部 分。旧车销售在新旧车的融资销售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旧车市场的完善,为抵押车辆变 现疏通渠道,从而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违约成本1。Stiglitz,Weiss (2010)研究了汽 车信贷市场,假定汽车信贷的风险程度是私人信息,他们证明,在汽车信贷过程中利率的逆 向选择会使均衡发生在使贷款者期望收益最大而不是供求相等的利率水平上。这时,贷款供 给小于需求,借款人受信贷配给。Carroll(2010)认为高贴现率,预防性储蓄动机和居民不 愿沉重负债等原因,使居民不愿意汽车消费。这限制了汽车消费欲望。Stiglitz (2011) 认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是要以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为前提的,因为信用风险在个人汽 车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他们提出汽车信贷过程中要注重专门收集、记录、整 理和分析个人的信用档案,例如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是否有财务欺诈行为等,这 是保障汽车信贷安全的前提条件。乔治瑞达(2013)认为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是来源于 它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信贷机构内部的操作风险 和借贷人的信用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风险直接影响着贷款人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贷款 人往往通过一定的策略转移风险。二、国内学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一) 关于汽车消费信贷的原因的研究关于汽车消费信贷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多种见解。敖惠诚(2008)、衡冰(2009)主要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认为不成熟的个人信用环境已成 为中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陆婷婷(2010)等通过分析指出: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是制约 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六个问题的探 讨:1、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主体。2、征信立法。3、信息源。4、信息批露。5、惩罚机制。6、 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王景丽(2011)在分析汽车信贷存在问题时指出,信贷模式不 成熟、市场竞争不规范、信贷风险偏高等是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钟正我(2012) 对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 过程中存在着内部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分别从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和决策风险的角度进行 了分析,外部风险则从利率风险、法律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诈骗风险和担保风险的角度对 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并对外部和内部的风险进行了成因分析;张亮、阎俊(2012)在 分析我国汽车信贷模式时指出,信贷机构内部经营风险、贷款人信用风险、信贷机构外部风 险等是汽车信贷的主要风险。李勇、任军(2013)在分析汽车金融公司信用风险时认为信 用风险是指个人车贷违约风险,该风险主要是由于购车者本身的道德风险与购车者收入发生 变化而产生,同时汽车经销商的优惠促销政策也会诱发信用风险。袁林青(2013)认为信 用风险主要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而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10。(二) 关于建立和发展新型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一一汽车金融公司的研究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起步阶段,商业银行作为汽车金融机构的主体,汽车贷款存量增 长迅速,但风险问题日益暴露,阻碍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发展新 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一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了汽车金融机构的燃眉之急。谢平(2009)认为,作为专门从事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必须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 营范围,以此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建议我国由银行与汽车生产商合作发展专业化的 汽车金融公司。田亦夫(2009)把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模式分为直接面向客 户服务的北美模式和通过经销商间接为客户服务的欧洲模式两种类型,分析了二者各自的优 劣所在,并指出了汽车金融服务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发展汽车金融 的路径和对策提出了建议。余葵(2010)认为建立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扩大汽车金融服 务领域,这是促进汽车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关键uh。李智(2010)认为注重国内汽车金融公 司的设立、运作、管理与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12。陶冶(2011) 提出,随着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共赢将成为近期我国汽 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流形式13。赵玉峰(2012)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阶段,比较了汽 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模式上的不同,指出了我国汽车金融的二大软肋: 融资方式少,盈利渠道窄,风险高。从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业务模式上提出了发展对策。(三) 关于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汽车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国内学者在分析了风险的原因、影响因素之后,提出了各种 控制风险措施。例如运用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信用评分、借鉴国外成熟的风险管理的经验、汽 车消费贷款证券化等。王再祥(2009)在汽车金融一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汽车金融的历史发展和运作规 律,对于汽车金融的风险管理,强调重点是要消除汽车金融的信息不对称性,按照信用等级决 定融资数量与期限。同时他对“自我首付(储蓄)约束机制”、“连带责任机制”、“信用制 度机制”等汽车金融服务信用运作机制作了描述14。栾涛(2009)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着重于分 析信用风险,如何运用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信用评分,列举了国际上通用的信用风险模型:标准 计量信用模型,Var方法等,受信者可以根据信用评分决定是否准予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利 率。另外,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应该加快发展我国的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15。 柳素青(2010)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经验:1、完备的消费信贷法 律制度。2、完备的担保法律制度。3、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了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4、 先进的风险评估系统us。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的薛茹(2010)指出,尽管国外的汽车金融 公司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措施,但在落户中国后,仍需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 管理手段与其风险管理经验相结合17。杨萍(2011)从汽车金融公司盈利模式角度提出风险 控制是关键,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信用危机,提高资本回报率不失为一种直接的避险方式, 同时应完善汽车信贷消费中信用评价体系18。王平(2011)通过对中外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 道比较分析,提出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可以解决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信贷资产一级市场上的 合约标准化、风险防范制度化等方面的缺陷go曹雄飞、杨双会(2012)认为,汽车金融公 司本身就承担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规避风险的核心措施就是加强人才的选拔和管 理如。马钧、倪明辉、何瑛、徐雯霞(2013)分析了汽车金融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汽车消费信贷 的风险防范,总结了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21。三、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展望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存在的 问题也十分重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也很显著。国外学者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研究汽车 金融。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及风险控制方面。主要分析了信 贷风险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防范风险的各种建议。对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有良好的借鉴 作用。而国内学者主要从汽车消费信贷的原因、建立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信贷风险管理 三方面研究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识别与对策。国内外关于汽车金融的研究成果虽很显著, 但多数文献只是针对某一角度进行的探讨,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由此,对汽车金融 公司信贷风险识别与对策的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消费信贷的研究己经比较成熟,其服务也很完善。我国目前汽车消费信 贷看起来有其充分的发展理由,然而却由于种种原因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今后学界 可以在借鉴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适合我国的汽车金 融公司消费信贷发展模式。还可以对各种风险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此外,还可以 完善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当然,由于目前还没有大量数据对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信贷风险管理进 行研究,同时受限于本人的知识能力,所以本综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参考文献:1 AKERLOF G.Auto markets and credit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130-137.2 STIGLITZ J, 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71):394-410.3 CARROLL Christopher.How does future income affect consump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09):111-147.4 STIGLITZ Joseph.Financial markets,public policy and the east asian miracle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11,(2):249-276.5 乔治瑞达(George Rejda).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47-300.6 陆婷婷.构建我国汽车金融个人信用体系的探讨J.金融与保险.20107 王景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1,(6),23-25.8 张亮,阎俊.我国汽车信贷的主要模式及风险防范J.商业时代理论,2012, (26):76-77.9 李勇、任军,汽车金融公司个人车贷违约风险成因研究,中国市场,2013年第2期,138-140 页10 袁林青,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个人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当代经济,2013年第15期,59-61 页11 余葵.中国汽车金融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4-40.12 李智:汽车消费信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解析J.中国科技产业,2010(10)13 陶冶.浅析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1 (12): 55-5714 王再祥.汽车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5 栾涛.汽车金融研究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516 柳素青.国外汽车金融发展和监管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金融经济.2010.617 薛茹.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进程J.上海金融,2010 (8): 82-8418 杨萍.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1 (27): 13-1419 王平.中外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比较分析N.三峡大学学报,2011 (5): 66-6920 曹雄飞、杨双会.略谈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J.汽车工业研究,2012.12: 37-3821 马钧、倪明辉、何瑛、徐雯霞.汽车金融服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