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4233242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研报告市*局社区走访慰问调研报告关注、关心困难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责任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纪委安排布置的“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市*局对*社区的*户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现将基本情况梳理报告如下:一、走访慰问基本情况市*局这次走访了*社区的*户困难群众(都是农村户口,*社区主要管理的是3400多农业户口居民,社区以前属于农村,现已划为城镇规划,社区居民大都还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其中医疗救助对象5户,残疾户6户,分散五保*户,低保户8户。每户送上慰问金400元。二、困难家庭主要特点1、家庭人口“三多一少”。即老年人数多,残疾人数多,长年病患多,家庭劳力少。*户困难家庭中基本上每户都有对象,需要长期救治。不但患者不能劳动,而且影响家庭其他人员从业。2、家庭劳力“三少一大”。即非农劳力少,外出劳力少,有专长劳力少,劳力负担系数大。困难户中的劳力主要从事种养业或做小生意,受贫困家庭背景的客观因素影响,文化程度低,缺乏对劳动技能的培训学习,要想拥有一技之长更加不易。3、家庭经营“三缺一差”。即缺市场信息,缺经营理念,缺资金投入,经济效益差。社区困难家庭大都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和脆弱的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对外交往活动空间小,能接受到的市场经济信息量少,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怕担风险。5、家庭支出“三多一高”。即衣食支出多、医药支出多、人情支出多,大部份困难家庭都是债台高筑。三、困难原因分析1、老弱病残拖累是居民致贫的主要原因在走访调查的*户中,60岁以上老年人和16岁以下儿童普遍偏多,因病、因残致贫列各致贫因素之首。尽管大部分农户已经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保障程度偏低,报销费用较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成员残疾或严重疾病,不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拖累家庭其它劳动者精力,导致农村因病残致贫的现象普遍,问题突出。2、劳动力数少质低是农户致贫的重要原因走访调查的*户困难户*人,算得上劳动力的仅有*人。劳动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决定收入多少,而劳动力的素质又决定其创造财富水平的高低。困难户正因为劳动力缺乏,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面对新知识、新事物他们力不从心,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因而造成就业门路狭窄,收入低下。3、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户致贫的深层原因社区社会保障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城市保障发展滞缓,一些保障措施还不够健全。一是救助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性。目前,除民政、劳动、残联、教育、卫生等部门外,组织、工会、妇联、计生等部门也都有特定对象的救助职责。在救助项目上有所不同,难免出现交叉重复现象,影响救助资金统筹安排。二是信息不完整,缺乏连续性。目前除低保对象外,涉及社会救助的大量基础性信息不完整,有关部门多为慰问性救助。难以保证其连续性。三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制度性。目前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尚未完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一部分困难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四、困难家庭脱贫帮扶建议(一)帮助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速实施社区脱贫攻坚工程,关键要建立贫困居民增收长效机制。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发展经济,努力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要增加土地收益。在土地已全部划为城镇规划用地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社区土地出让方式,让其获取一定的“地租”或土地入股分红收入,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中获取更多利益。二要帮助贫困户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种养业;及时提供农民致富信息和资金扶持,免费为贫困家庭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指导他们科学种养。三要提供就业机会,加大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力度。重点对被老幼、病残者所困,难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及时提供本地农业或非农业就业机会;对文化程度低,缺少技能的劳动力,及时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联系务工;对“零转移贫困家庭”的特殊困难劳动力,可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加快以城镇低保制度(他们既然已划入城镇规划,虽然还是农村人口,也要让他们按照城镇对待)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司法、就业、救灾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城镇保障救助体系建设,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一要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贫困农户是因病残、因缺劳动力、因子女上学、因自然灾害、因意外伤害等因素致贫的,这些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是难以战胜贫困的,必须实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二要完善城镇医疗救助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新型城镇合作医疗,按规定需由个人缴纳的参保费用可由政府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贴,免去个人应缴部分。同时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实行特困户大病救助的提前介入,病人入院后相关部门即视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预拨,并简化医疗费用报销手续,对贫困户医疗报销推行上门服务,定期结帐。三要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对贫困农户子女就学,要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学习资助,防止“因学致贫”和教育贫困代际传递。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对贫困户劳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推荐就业。(三)完善扶贫运行机制,构筑社会帮困格局在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的社会救助作用,构筑治理社区贫困的多道防线。一是建立源头扶贫机制。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推动以社区扶贫为中心,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扶贫网络联动机制。二是建立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好社会救济公益性团体和慈善机构,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鼓励民间帮困组织的成长,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参与的社会救助共同体。三是建立特殊群体扶贫机制。通过对处在社区贫困边缘而又与贫困户紧密相连的子女或其他成员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开发式扶贫,以达到依靠边缘户发展带动原发贫困户脱贫目的。四是建立扶贫运行机制。政府、社会、企业和市场协同运作,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扶贫济困的新格局。(四)结对帮扶真情互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结对帮扶是新形势下帮助社区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的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要落实好“单位结对”帮扶。参与帮扶的部门和单位,要创新扶贫机制,做到“一户一策”,实行个性化帮扶措施。二要落实好“企业结对”帮扶。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原则,继续开展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挂钩帮扶,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同时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优先吸收社区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从事适宜的二、三产业。三要落实好“民间结对”帮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个体经营户、社会上有能力的爱心人士,自愿加入到“民间结对”帮扶之中,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各尽所能,共同为社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奉献一片爱心、贡献一份力量。20*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