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230609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锄禾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_)告诫人们要(_)。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的辛苦,提醒人们(),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_,两山排闼送青来。1把诗句补充完整。2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_3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_,_。3.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有: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_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_4. 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地点是_。2“风景异”中“异”的意思是_。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A.思乡B.哀婉C.忧心D.爱国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 )而流。A.边塞的艰苦B.不平遭遇C.羌笛的曲声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黄沙百战穿金甲,_。羌笛何须怨杨柳,_。5.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_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_6. 课内阅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第三、四句写_,_则是转折。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_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_7. 诗歌鉴赏。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填手法),其目的是_。8.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浪淘沙(唐)_,_。_,_。1补全浪淘沙。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和_。3判断对错。(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9. 阅读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啼:风:意思:(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著有。10. 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词语。护田:_。送青来:_。2判断对错。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11. 课外阅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1这是一首()。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12. 阅读与理解。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鉴:镜子照仔细看;审察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1)水清可鉴( ) 铜鉴( )引以为鉴( ) 鉴别( )活:生存,有生命在活的状态下活动,灵活生动活泼;不死板工作产品(2)活捉( ) 活水( ) 活跃(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_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_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_13. 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汹涌:_深沉:_(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3)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A.“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B.“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C.“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宜:和顺、亲善。室家:这里指夫家。有蕢(f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5.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3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_,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_。这是一首(_)(填序号)A写景词 B言志词 C思乡词 D送别词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把山比作_。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_)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义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5句子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_,也喻指_。6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