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81497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银川模拟)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转向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C日本占领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消极抗战3(2013唐山一模)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2日,中国外交部已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批驳河村隆之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电影屠城血证中相关情景的描述B侵华日军士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D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控诉材料42012年7月重庆市万州区发现了21块抗战士兵墓碑,区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应东说:“这些墓碑的发现,将充实万州抗战史料,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抗战情况提供了新的素材,颇具史料价值。”另据20世纪40年代川东报记载:“国军伤兵在万州养好伤,再上前线,为国抗日。”上述材料可以说明()A文字证据证明不了实物原始证据B文字证据比实物证据更易懂、可靠C实物证据与文字证据相互印证D实物证据与文字证据互不相关5(2013郑州模拟)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6“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抗日战争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最主要表现是()A民族大团结 B民族平等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D建立近代民族国家7有学者指出,重庆谈判也许是传统中国最后一次以战争解决政治争端的替代方式,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具有显赫的国际背景和公众舆情参与的试图以民意制衡党争、以理性驾驭武力的历史性尝试。重庆谈判的这次“历史性尝试”涉及的核心问题是()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B实行土地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以谋求国家长远和平发展的问题D争取国际支持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问题8下面为某一历史时期的电报,对该电报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有()毛泽东先生勋鉴:抗战八年,全国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蒋中正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蒋力主实现和平建国国共和谈签订了双十协定开启了国共民主协商之路A BC D9(2012安徽名校第一次联考)“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毛泽东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是()A重庆谈判的失败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C解放战争的结束D蒋介石攻打西北,毛泽东率军主动撤退10(2012郑州一模)右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1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2012正定高三考试)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1949年创作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漫画中,河冰解冻,残存的冰块上有蒋介石、代总统李宗仁、张群、孙科、白宗禧等愁眉苦脸的国民党军政要人。漫画反映出()A中国民主政治力量赢来了合作的春天B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内部分崩离析局面C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处于最后胜利阶段D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裂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3临沂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办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说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6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6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8分)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民贫国弱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中山先生革命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前行。材料二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和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分析这两大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10分)(3)如果把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2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八)1. 选D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是记述当时状况的,虽然本电文记述的不符合史实,有曲解的成分,但是对于研究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2. 选B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A项指的是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排除;C项是在1938年10月,可排除;B项是在1937年9月,符合题目要求;此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还是积极抗战的,D项与史实不符。3. 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史料的能力。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是第一手史料,是最有力的证据。4. 选C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万州地区先有文字证据,时下又有实物证据,能够印证相关史实,故答案为C。5. 选B根据材料中“1937年9月”“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等可确定,所指是八路军115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A项淞沪会战发生于上海地区,可排除;C、D两项可从时间上排除,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6. 选A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出现了全民族抗战,这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所以抗日战争在丰富民族主义观念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民族大团结。7. 选C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进行的谈判,核心问题是和平民主建国的问题。8. 选C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抗战八年”“收抗战之果”可知抗战已经取得胜利,正确。根据“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重庆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故错误。重庆谈判并没有开启国共民主协商之路,故错误。9. 选B“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即可判断选择B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10. 选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根据材料中“胶东解放区”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个战役的区域,“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等可以判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时间,两个信息结合可推断出这个战役是指淮海战役,本题选B项。11. 选C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1949年4月,主要描写的是渡江战役,所以,A、B两项错误,D项表述应是“基本胜利”。12. 选C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题应该选择C项。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当时国共对峙,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的史实,可知蒋介石怀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态,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进行归纳,反映出蒋介石由寄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到主张坚决抗战。第(3)问,通过比较材料三、四可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主张持久抗战,但具体方案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而毛泽东则提出进行运动战;从中日两国不同国情入手,考虑影响二人决策的因素。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坚决抗战。(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14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探索为切入点,考查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概括作答。第(2)问结合图片信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概括作答。第(3)问,综合四幅图片和内容准确精炼地概括出主题。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2)图2:1927年,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开始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图4:1949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3)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